梅江区社会

梅州通过一系列提升城市形象的工程,促进了城乡面貌的改善和旅游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完成了五个重点工程。即“一江(即梅江两岸)”亮点工程、两个演出场馆(白天和晚上供游客演出的场所)、三个中心(国际会议中心、会展中心、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四条街(洪都嘉宾世界美食街、凌风路客家风情街、宜华路购物步行街、梅江大道霓虹街)、城市街道“五条街”。

梅江区市容整洁优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梅江穿城而过,梅江大桥、嘉应大桥等6座桥梁连接南北,两岸景色优美。梅州市生态优良,市容市貌优美,面貌精致。街道,街道,树,街道,一盏灯,街道和场景。有文化园,嘉应桥头公园,梅江公园,建英公园。境内有千佛塔、客家公园、黄遵宪纪念馆、潘坑旅游度假区等名胜古迹,是世界旅游产业园的新景点。

梅州还以“三路两山一区”为重点,投入6543.8+0.6亿元进行城市建设。第三条路是省道S223、北环路、凌风东路;两山,即百岁山和潘坑高观音市民登山区;一件是东山芹菜黄。加快东山滨江地区滨江亲水公园规划建设,建设客家院士广场、院士公园、世界客都标志等。,力争把东山片建成东山文教基地。

在江北老城区改造建设了新的行政区,掀起了一股以金山顶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江北改造建设热潮。宜华路、凌风路、梧州呈贡汽车站及其周边、石梅宾馆、梅州电机厂、金山小学、梅州电影院等。相继得到改造,大大改善了江北老城区的面貌。积极配合和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全力配合和支持市委市政府建设梅江区省道S223线东山教育基地、客家公园、梅州西环快速路等重点项目,打造集文化、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新区,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修复凌风东路历史文化街区,完善千佛塔、潘坑等旅游景点建设,全面推进客家世界旅游产业园建设。

梅江区是“文化之乡”、“侨乡”、“足球之乡”的中心,被誉为“客家之都”。梅江区有20多万华侨,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01年底,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办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等各项公益事业共计6543.8+0.43亿元。

客家文化艺术创作:山歌剧《山道弯弯》、《花儿一起开》获中国“群星奖”银奖、铜奖,开创了梅江区文艺作品在中国获奖的先河。

1997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小康标准。2001,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嘉应学院有梅州商业学校等中专学校和本科院校,区内有68所中小学。1990全市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在全辖区65438+万人口中,具有大学学历、高中(或中专)学历、初中学历的人数为全市最多。

梅江区拥有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省级学校(梅州中学为“国家级示范高中”),12所市级学校,16所区级学校。全区小学、初中、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7.3%、165、438+04.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