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思考

事情发生在教科版第二单元《蜗牛》。老师布置了“蜗牛喜欢吃什么”的任务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因为课前提前安排,同学们带了丰富的物资,很多同学除了树叶,还带了米饭、面包、蛋黄派、饼干、巧克力等等。观察过程看起来井然有序。学生们也仔细观察。但是当我报告结果的时候,我很惊讶。有一组说:我们组的蜗牛不喜欢吃菜叶,但是喜欢吃面包。另一组马上说:我们组蜗牛吃蛋黄派比菜叶还快。这时教室里沸腾了,几个小组马上附和:“我们组蜗牛喜欢吃饼干。”我们组的蜗牛喜欢吃米饭。几个组也说:“我们组的蜗牛什么都不喜欢。”当时,我不知所措。快下课的时候,我只好匆匆说了一句“蜗牛喜欢吃菜叶”。这时我也看到了大部分同学的不赞同。蜗牛喜欢吃植物的茎和叶。菜花叶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叶子,被带到课堂上做实验,得出蜗牛喜欢吃菜花叶的结论似乎也是合理的。我们在之前的教学中从未怀疑过这个结论,也从未想过蜗牛喜欢吃其他东西。这一次学生在课堂上出人意料的回答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反思一:新课标实施以来,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或得出与教学设计完全不同的答案,打乱老师的教学步骤。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怎么做?我认为可以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或发现及时纳入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拘泥于课本规定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目标单一的“教课本”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用课本教”的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同时,在课堂上要实事求是,尊重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异甚至错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如果某些实验失败或者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同甚至相反,这时,有些老师就迫不及待地抛出正确的结果。学生虽然得到了结果,却失去了一次探索的机会。但也有一些老师善于利用错误和失败,引导学生去分析错误或失败,然后从中探索,从而取得成功。反思二:重视教师的“课前体验”。长期以来,我们依靠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受限于书本上的记录。很多老师课前没有练习过,很多问题想当然或者不注重细节。导致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措手不及。这一节蜗牛的教学正是因为老师过于依赖书本上的答案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课前没有亲身经历。当学生有“想不到”的问题或答案时,只能用书上的答案来搪塞。教科学要更科学,更重要的是,他们要走在学生前面,比学生做得更好。科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仅要在备课纸上设计,还要在自己的科学探究上设计。教师要做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的开拓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真正做到“带着孩子走进科学”。反思三:过程和结论哪个更重要?这曾是21世纪小学科学教育论坛的热门话题。现在,当新的科学课程引领我们从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科学学习走向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科学学习;当科学教育从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基础发展到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今天,我们的科学教学也在从继承和验证科学知识向引导学生在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新知识转变。新的科学课程注重探究的过程,强调体验和体验。结论应该放在哪里?在新理念的实践中,“过程”和“结论”再次挑战我们的科学教育。应该建高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