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题研究报告
道德教育研究报告1一、研究背景。
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回归生活是改变传统道德教育方式的必由之路。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引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帮助受教育者在参与和创造自己积极的道德生活过程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道德心理,形成适合现代生活的道德人格。当前,小学生的主流思想观念、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都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同学对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热情,对父母缺乏关心,对同学缺乏关心和帮助,自理能力太差。我们知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的最佳时期,也是建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然后,针对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结合学校生活的实际,开展了“学校德育生活化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X.生活化德育环境的创设研究。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是德育建设的广阔舞台。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在生活环境中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和发展。
X.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德育建设的研究。
“做是知道的开始,知道是做的成功。”实践是一切知识和观念获得某种东西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本研究的重点。
X.如何在德育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陶行知认为“好老师不是教,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字的意义是自己学,不是坐着被教”,这对学生的德育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学生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独立地把道德放在第一位。本课题还将研究如何在平时的德育建设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十、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实施策略。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还有关于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论述,即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教育的生命线”)、爱学生精神(“爱全世界”)、求进步精神(“教师最重要的精神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求真精神(“讲真话、求真理、做真人”)。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是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三。实施该计划的措施
(一)、研究对象
一到六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案例分析、行为训练、环境培育、榜样示范等方式。
(三),研究内容
X.在课题研究中,应着眼于优化学生的德育心理,优化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方式、班级集体生活和德育评价方式,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X.在教育方法的选择、协调和实践中,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方法的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发展。如:行为训练法、环境培养法、榜样示范法等等。
(4)研究步骤
(十)准备阶段(xxxx,x-xxxx,xx)
了解学生现状,从实际出发,做好理论准备,设计实验,准备各种资料,撰写研究计划。
㈩实施阶段
实验分为两步。第一步:(xxxx.x—xxxx.x)初始询价阶段。
第二步:(xxxx.x—xxxx.x)完成改善阶段。
总结阶段xxxx.x
撰写工作总结、实验报告和教学案例。
(五)保证研究的措施。
十、创设生活化的德育环境
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是德育建设的广阔舞台。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在生活环境中促进学生德性的养成和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心应转向“生活”
(十)学校开展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集中一周”强化训练。周前做好安排和任务,目标明确;周内有落实和检查,与三项竞赛和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周末有总结和评比。通过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消费,如何养成生活习惯,都是学校德育不应回避的问题。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自尊自爱的习惯。
(十)从开发校外德育资源入手,建立了三个实践基地:光明烈士陵园、敬老院为德育实践基地;棋盘山综合实践基地;小岭村是金椅农业区的劳务基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十)充分发挥“讲师团”和家长的作用,通过讲座、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网络体系。通过德育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交往生活,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勇于和善于建立平等友好、开放包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
(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和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典型教育资源。教师要在备课中反思,在课堂上渗透,充分利用上午的指导课、班队课、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电台,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通过德育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使之具体化、层次化,引导学生把学习与自身发展和祖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是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我们可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十)精心组织大型德育活动。今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文明诚信”征文比赛、“知荣辱、树新风”德育活动、“荣辱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诚信宣传月”、“为困难学生献爱心捐款”等一系列大型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是突出活动的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精心组织,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搞排场,力戒形式主义;第二,根据学生道德的实际情况,不要要求过高的道德目标,把道德目标的重心下移,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知识竞赛中,有三个班的同学在这次知识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诚信教育和荣明耻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谈论自己的事情、身边的事和熟悉的事。让学生身边的故事教育大家,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在帮助困难学生的捐赠活动中,提出要攒下一天的零花钱,为贫困伙伴献爱心。X年级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捐赠活动。这些大型活动提出的教育目标符合学生的道德实际,针对性强,要求具体,易于实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各中小学按照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群体的原则,精心设计组织了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小学一年级开展生活自理能力教育与竞赛、母亲节感恩主题教育、清明节烈士墓纪念、缅怀革命英烈主题教育、迎接北京xxxx奥运会、徒步野餐、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触动心灵,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健康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审美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㈩加强形成性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训练和培养。以《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制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坚持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每一项活动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积极探索自主管理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组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实施日常的自我管理工作和自主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实现学生的自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X.如何在德育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提供了许多主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整个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学生起主导作用。采用讨论、辩论、小品、朗诵等多种形式和多媒体电教手段,提高学生参加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受到了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
(2)各种教育活动。小学生善于求知、求实、求变、向善、求乐。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要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利用学雷锋日、清明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一二·二九”等重大节日,以讲座、征文比赛、讲座、朗诵比赛、黑板报展览、书画展、知识竞赛、球类比赛等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并组织歌唱晚会和校园短剧比赛,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活力。利用学校的广播电台报道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评价和批评不良现象,对学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日常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3)学生自我管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敢说敢做敢秀,所以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首先,一踏进校门,学校就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小学生行为规范》、《日常作息》等规章制度,正面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其次,班级轮流值班,班干部负责,全班参与。班级根据学校“五常规”管理规定,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错误。学校成立了多个自我管理小组,在教室、操场、校门口等地设立文明岗,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再次,对班集体实行“五常规管理”考核,以学生管理考核为主,根据条件逐项打分,每周公布一次,进行终评。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自我管理、班级管理到学校管理。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办公室、办公室等部门都设立了学生助理岗位。每天一个班(轮流)参与学校各级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十、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
除了知识和道德,老师对学生还有很重要的精神影响。教师的专业精神可以“触动和启发学生的良知和智慧”。如果学生经常感受到老师精神力量的召唤,老师就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一种生机和活力,而且是一种自尊和自立的行为,促使教师时刻保持良好。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学生。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基本应该具备以下五种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勤奋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负责任的参与精神。具备以上五种教师职业素养,再加上专业培训和一张教师职业文凭,你还必须具备优秀的品行、知识、技能和沟通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豁达、积极、自信、公正、体贴、负责、反思的人格,对教育抱着高度的热情,不断学习、研究、创新,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只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十、加强学校管理。首先,学校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和良好的文化环境,让教师觉得自己在学校有地位有价值,进而形成自觉的信仰;其次,学校管理者从人本组织模式的角度调整策略,改变领导方式,维护教师的利益,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意见,帮助他们进步,真正让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再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利,公平评价教师的贡献,信任教师的智慧和能力,鼓励教师学习创新,支持教师从事各种专业活动,真正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这样教师的专业才有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十、教师继续教育,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发展的契机,是保障和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学历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保持教师的专业性,还必须做好教学反思这一步。所谓“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课后思考”:新老师课后做一个思考总结,写一篇课后所学的日记,这很重要;
(2)“一周后思考”或“一个单元思考”:即一周的课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3)“月后思考”:整理一个月的教学活动;
(4)“中期思维”:即现在流行的中期质量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你也可以反思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者一个教学环节。
四、项目组织和研究人员
X.项目组织:
宿主
成员
X.项目团队的职责:
项目主持人负责项目研究的全面工作。负责课题的研究与方法,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工作的布置与总结,计划的实施与报告内容的讨论与确定,定期的总结与研究,结论报告的设计与撰写等。
项目组其他成员应积极参与项目组工作,认真执行项目计划,及时收集整理读书笔记、教育教学随笔等。,并认真总结梳理,及时总结,及时归纳。积极参加项目组召开的每次会议,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便我们修正研究方向。平时要养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把典型案例和个案结合起来,把正常活动和个人偏执结合起来,使研究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动词 (verb的缩写)研究成果
X.研究报告。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了自己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记录了自己的实验过程。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X.研究材料。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的研究报告、考试规则、评价结果都得到了保存和积累。可以详细看看自己的研究过程。
十、专著。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个人经历和撰写研究论文中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教师的能力。
经过三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并内化为负责任的行为。
道德教育研究报告2 I .问题的提出
十、研究背景
现在的青年学生,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很多责任心不强,但是“自我”意识很强。他们很少想到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社会、国家、自然有关,更不会想到自己的责任。比如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学业,不愿意当班干部,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更不愿意参加公益工作,怕影响学业。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偏差。虽然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是“理想教育”,但在社会上接受的是“商品教育”,在家里接受的是“负担得起的教育”。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思想的影响,对社会服务和建立社会利益责任感越来越不感兴趣。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丧失了对事业、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责任感。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人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因此,我校把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点,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抓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十、德育实效性研究的要求
从长期的德育实践来看,德育严重脱离学生的年龄实际。从我国现阶段德育的定位分析,小学德育的目标是使小学生树立崇高的无产阶级理想;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阶段,学生接受礼仪和校规教育。德育目标错位,脱离学生年龄和心理实际,难以有实际效果。德育方法的理想化也影响了德育的有效性。正面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过于理想化和完美的生活环境。一旦步入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失衡,最终导致他们对学校德育产生怀疑,德育的持久作用难以为继。可见,理想化的德育方法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辩证教学的方法。这样教育学生,自然难以取得效益。
因此,学校遵循新德育“回归基础、生活、实践”的研究命题,设立“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研究”子课题。学校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实践研究入手,努力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提供了有力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