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0”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不,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并能正确读写“0”。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0”的含义,并在生活中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的创设
(1)展示小猫钓鱼地图,讲故事,提问?
1小猫抓了几条鱼?我应该写什么?
第二只小猫抓了几条鱼?她写了多少?
第三只小猫抓了几条鱼?她写了多少?
我们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抓了几条鱼?
没有。我该如何表达它们?
(2)自主探索,体验0的意义。
(1)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表达“无”。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的时候用“0”。
0是一个数字,小于1,2,3,4。
(4)引导“0”的书写。
(3)实践经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没有对象)。
想想“0还能代表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扩大和巩固
(1)数一下花,写下来。
(2)读写。
(3)谈谈生活中“0”还用在哪里。
(5)总结:你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教学反思:
《小猫钓鱼》有趣的情境呈现了一组漫画,让同学们直观生动地看到了变化的过程。这里的老师关注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对方。
让学生看图找出“0”。让学生谈论“0”的含义,从而明确“0”不仅可以表示没有意义,还可以表示其他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地理解“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体验和理解。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0的三种含义,通过一把尺子知道0在数字中的顺序,会读会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0,培养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我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能读写0。
2.引导学生规范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老师:你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猫钓鱼的故事吗?
第二,观察图片,引入新课
(1)展示主题图。
老师:你能猜出故事里是哪只小猫吗?你怎麽知道?
你知道还抓了多少只小猫吗?你能把这些数字写在下面的字段里吗?
1.显示图片
学生在书上写数字。
(2)展示
老师:你觉得他的文笔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
展示图片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0”的知识。
(板书:对0的理解)
老师:你的知识真丰富!0也是1,2,3这样的数字。
老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这里的0是什么意思?
(二)感知0的另外两个含义。
老师:你还在哪里见过0?
我们在尺子上发现了0。请拿出尺子来看看。
1.显示图片
老师:尺子上的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这些数字从哪里开始?
(这些数字按顺序排列,从0开始。)
这个0是什么意思?小组学生互相交谈。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看法?
总结:标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和起点。
展示图片
老师:温度计上也有一个0。这个0是什么意思?
老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降到零度时,水开始结冰。
展示图片
老师:0度可以这样表达。
第三,学会写0。
老师:我们在那么多地方看到了0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如何写0
2.一边演示一边解释:
0为笔画,从右上边缘中间开始,向上摸上边缘,然后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心线的焦点,摸到竖中心线,然后向右下翻,摸到下缘线中间和左边的下线,然后在中心线附近向上翻,摸到右边的线,再继续向上,接笔处和起笔处相连。老师:请用手指写,课件演示。
学生用书空了
(2)展示图片
1.学生练习写作。
2.展示学生作品。
老师:你觉得他的文笔哪里好,哪里需要改进?
(3)展示图片
1.老师:你能完成下面的空格吗?
2.向学生展示如何写作。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01 002 003 004 005
001 002 003 004 005
老师:哪个是正确的写法?为什么?
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第一个接下来写,第二个照原样写。
老师:你的文笔很棒!在写好字的同时,也要注意写字的姿势。
第四,课堂练习
(1)展示图片:请从0开始依次连接这些数字。
老师:你画什么?(熊举重)
还有谁想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
(2)展示图片:如何快速计数?
老师:请先想想怎么数得快,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看谁的方法最快。
(教我怎么按名字数。)
动词 (verb的缩写)课程总结
你在生活中还会在哪里用到0?
调查活动
不平常的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对5以内的数字有更深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老师展示活动题目:0,1,2,3,5这五个数哪个不一样?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和参考答案
一个数字是否不同,取决于你选择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不同”看法。以下只是几种不同的观点:
0不一样是因为只有0小于1,而其他三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开始和结束是重合的,所以0是不同的;
1不一样是因为只有1在两个偶数中间;
2不一样,因为有两个小于2的数,两个大于2的数,2在中间;
3不一样,因为三个单数中,3在中间位置;
5不一样,因为0,1,2,3都是一笔写的,而5是两笔写的;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也可以说,前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之差为1,只有5和3为2;所以5真的不一样;
从以上回答来看,一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描述
这个探究活动有很多答案。只要学生给出自己的理由,应该都是正确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两种动物的身高关系,认识身高的相对性。
2、在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身高的正确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硕士比较高,比较矮;多空;厚、薄等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与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比较“更多,更少”)
老师:今天来上课的老师很多。谁能说得清是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学生:老师多啊!
学生:学生多啊!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第二,新课。
1,请刚回答的同学上来。
老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判断谁更高。谁矮?
胜七:老师高!
老师:谁愿意和这位同学比一比?
故意邀请一个和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同学,让同学不容易看到,就产生了比较的方法。
老师:你认为谁更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对学生)
学生们发生了争论。
老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清高度。有没有更好的对比方法?
生:让他们背靠背。
让两个人背靠背站着再比较一遍,得出结论。
展示课件1给学生观察。)
老师:调皮和微笑也是这样和身高比的,但是你觉得调皮对吗?
生:淘气没做对是因为踮起脚尖。
老师:哦!比自己高的时候不能踮起脚尖。还需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表意见。如:背部挺直,鞋子一样高,不穿鞋等。
2、老师总结出了长高的正确方法:背靠背,直背,鞋一样高,不穿鞋。
3.比较组内身高。
老师:大家都知道怎么比身高。现在可以比较身高,找个同学帮你看看。
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4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初步理解了按顺序计数数字的方法;
2.初步体验用点阵图表示物体数量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实物,渗透应用感;
4.在别人的帮助下,我对数学的意义和乐趣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经历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字,然后用点状图表示数字的过程,对顺序计数的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准备多媒体课件做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
对话:孩子爱玩。你最想去哪里玩?这节课,老师会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睛,然后睁开眼睛。同时课件展示了儿童乐园的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以在儿童乐园玩耍为引子,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上课开始就全身心投入,进入一种学习状态。
第二,独立探索兴趣的维护
1,初步感知
(1)问题:你在儿童游乐场看到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的群发。
(2)描写:在明媚的阳光下,树木成荫,鲜花盛开,鸟儿快乐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孩子们多么快乐。他们有的骑着木马,有的荡着秋千,有的乘着小飞机飞行,有的在滑梯上滑行。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刻体验和蔼可亲的老师和可爱的课堂。
2.计数通信
(1)问题:儿童游乐场的东西很多。你能数一数有多少吗?
(2)学生先数自己,再数给同桌。
(3)选几个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的孩子按顺序数。
3.汇总方法
(1)讨论:如何正确快速地计数?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2)逐一总结并强调顺序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等。)
4.先练习回答问题
(1)问题:1...学生回答:1幻灯片;二...学生拿起两个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一提取10片段)
(2)看图说图的意思是:3匹木马...
5、点阵图表示数字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你想代表什么?我们就用概念图吧,好吗?1张幻灯片用1个创意来表示(演示中有1个创意)。如何表示挥杆次数?为什么?木马和飞机的数量怎么表示?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言)
探究:7个点代表多少个物体?八大理念是什么意思?气球的数量怎么表示?10想法是什么意思?
第三,寓教于乐的体验。
过渡:孩子们,美丽的校园是我们的天堂。让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吧!(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校园)找几个娃娃。美丽的校园里藏着很多娃娃。你想找到他们吗?找到好朋友(包括老师)后和他们交流。
练习想法的数量(课前创建一个特定的场景)
1白雪公主,2块手帕,3个蘑菇片,4朵花,5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个茶杯,9个梨和10个小碗。
美丽的童话场景,学生喜欢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津津有味。
第四,总结提高兴趣的外延
对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王国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用智慧的眼睛向我们眨眼。你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第一节数学课,要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以交朋友为比喻,教育学生爱数学、想数学、想数学。达到延伸学生数学兴趣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册5
一,学生状况的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兴奋,疲劳,容易分心,尤其是刚入学,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鉴于这些特点,我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的学生尽量让他“吃饱”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新的学习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这个时候,是教育他们的关键时刻。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用爱心和毅力去引导学生,引导家长,让孩子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给学生提供基于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的熟悉场景,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内容,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注意选择充满儿童兴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合作和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精彩语录”。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熟悉、新颖、有趣的内容作为素材,旨在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使学生能够观察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理解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字和代数领域:水下世界-数字
1,快乐校园——10内的理解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字的加减
3.海鸥回来了——对数字11 ~ 20的理解。
4.小游戏-20以内数字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和图形:
1,谁的手聪明——识图
2.有趣的游戏-图形和位置
统计和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对比
2.我改变了我的牙齿-统计学
实践与综合运用:实践活动——找身边的数字;练习——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动有趣。
第四,教学目标
1,能在特定情境下熟练读写20以内的数字,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或事物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形成数字的概念;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数字大小的过程中,建立了初步的符号感和相应的观念。
2.结合具体情况体验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结合真实材料,进行初步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方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对空间的初步概念。
4.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一点一比较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从中认识简单统计的结果,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概念。
6.发现并提出日常生活中20以内数字加减所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和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识数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别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充满好奇和兴趣。我最初喜欢学数学,养成了观察和提问的习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关键点:
1和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
困难:
1.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学习习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采用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和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更要关注中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