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抗日名将赵的女儿讲述了她的父亲赵是怎么死的。
70岁的赵雪芬1997从民革北京市委副秘书长的岗位上退休。她的父亲赵68年前去世时,她只有两岁。两岁的她不可能对父亲有任何真实的记忆,但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让她几十年来都在注意收集。
生前传说:“大刀砍魔鬼头。”
赵,山东菏泽人,身高1.90米,是个不折不扣的高个子。他只在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了两年。13岁时师从当地著名拳手朱。经过三年的苦练,他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十几个人几乎走不动路。16岁那年,赵和哥哥赵登耀、两个朋友走了900多公里,成为陕西临潼冯玉祥第十六混成旅的一名无薪副兵。在一次训练中,冯玉祥听说赵武功高强,于是和自己摔跤。结果,赵连续三次与冯玉祥竞争。当众出丑的冯玉祥喜出望外,让赵当警卫。后来在冯玉祥的军事和栽培下,赵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30岁当了师长。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冯玉祥的西北军大败,被张学良改编为29军。驻守赵的25师被降为109旅,他也从师长“降为”旅长。
赵作为109旅的旅长,迎来了喜峰口战役,一举成名。1933年3月,长城抗日战争爆发。3月9日,赵率部攻占喜峰口,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三天激战,喜峰口几经易手,双方伤亡惨重。赵的左腿也被敌人的炮弹炸伤了。为了削弱日军的武器优势,3月11日晚,赵击伤三个敢死队,手持大刀和手榴弹,夜间分两路向日军炮兵阵地和营地发起攻击,半夜三四点钟到达敌营,打死日军500余人。喜峰口夜袭的胜利,让赵和他的大刀队声名鹊起。当时,为表彰赵的突出功绩,中国市政府授予他最高勋章,将109旅扩编为132师,并再次“提拔”为师长,授予军衔。远在上海的音乐人麦欣被赵大道团队的勇敢所激动,创作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道进行曲》。从此,“砍鬼子头的大剑”传遍了全国。
赵雪芬一直保存着两张翻拍的喜峰口战役时赵的照片:一张是他左腿全身缠着白色绷带的照片,左边有一张小纸条:“左腿受伤后,自告奋勇,左翼潘家口夜袭敌营赵邓禹。”在他的右边,有一句赵的名言:“受伤是小纪念,只有战死沙场才是大纪念。”另一张是半身军装照,上面写着“37师109旅旅长赵鑫晋升为132师师长”,这是刚被表彰晋升后拍的纪念照。
赵始终坚持与盛气凌人的日本侵略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6年夏天,几名日本特工绑架了29军政治部主任宣杰希。他们与赵的另外两位老师和刘汝明商量后认为,日本人敢抓我高级将领,实在是太嚣张了,绝不能向他们示弱。于是他们打电话给亲日派,瑞安给日方发信息:“给日本人。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以寻找一名失踪士兵为借口,袭击了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自卫,卢沟桥抗日战争爆发。7月26日,赵奉司令员之命,率部赶赴南苑,与副司令员童共同负责北平防务。7月28日凌晨,日军集中3个步兵单位、1炮兵单位、30余架飞机进攻南苑。赵率部与日军血战六小时,在敌机和大炮的轰击下伤亡惨重。中午,宋命令赵的部队在大红门集合。赵的车行至大红门桥时,突然遭到日军伏击机枪扫射。赵身中数枪,浑身是血。他对身旁的使者说:“我不会好起来的。”士兵的职责是战死沙场。没什么好难过的。只是我老母亲年纪大了,受不了惊吓。请为我安排它。除此之外,我没有别的想法。”说完,一代抗日将领停止了呼吸,年仅39岁。
悲伤的荣耀在我身后:无尽的时间总会有伟大的纪念。
赵牺牲后,先由北京市红十字会安葬。过了几天,馆龙泉寺的和尚们把赵的遗体取出来,放在一个漂亮的棺材里,暂时放在寺里。人们尊重赵的爱国精神,经常把棺木油漆一遍又一遍,使其光亮如新。赵雪芬对父亲唯一的记忆,是在父亲去世后大概几个月的一天,她和家人被带去看他的棺材。两个大木凳上停放着一对黑色的棺材,全家人在棺材前痛哭。
赵的灵柩在龙泉寺停放了九年。直到抗战胜利后1946年7月28日,北平市政府才在中山公园举行公祭,安葬在卢沟桥以西约1公里的西道口。也是在这一年,在北平市政府的提议下,北平白塔寺以东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赵登禹路”,以纪念这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在赵死后的第三天,也就是7月31,1937,当时的政府发布了嘉奖令,追授赵为陆军上将。1952年的一天,17岁、就读于重工业学校的赵雪芬在家中偶然发现了蒋介石亲笔签名的荣辱牌。她觉得解放后留着不好,扔掉好像也不合适。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打电话给民政部门,告诉了这件事。几个月后,有关部门给她家发放了一张“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卡”,编号为“紫晶000 80号”。证书的内容是“查同志在革命斗争中的光荣牺牲,他的丰功伟绩永垂不朽,他的家属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除中央人民政府《病故军人牺牲暂行条例》规定的抚恤金外,特发此证留作纪念。”该证明由毛泽东签署,日期为“1952 June 11”。
赵的牺牲对他的家庭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母亲年近70,准备品尝老年丧子之痛;他的妻子倪玉淑在7月怀孕时只有27岁,在中国失去了丈夫。他4岁的儿子和2岁的女儿还在迷茫你要去哪里,就是和爸爸分开了。丈夫去世后,倪玉淑常年住在以泪洗面。最终她精神恍惚,守不住房子。幸运的是,赵的堂兄赵登顺继承了哥哥的遗志,帮助孤儿寡母在战乱中流浪。
赵登顺是赵手下的机枪连长。有一次他请假回山东老家,没能回来。犯规。赵的母亲知道儿子治军严格,会严惩弟弟,便提前为他说情,希望从轻处罚。赵不为所动。根据军法,他下令用40根棍子打赵登顺,并宣布解除他的军职。之后,回到家,赵跪下来对母亲说
65438年至0949年,北京解放后,赵雪芬随母亲、哥哥、姐姐回到北京。后来,赵雪芬和哥哥赵上了一所重工业中专,妹妹赵雪芳上了一所水电学校。毕业后,赵雪芬被分配到西城区米粮库小学任教。卜雪芬的母亲因官网精神障碍没有工作,靠赵留下的房子租金生活。
文革期间,赵的墓碑被毁,赵路改名为白塔寺东街。文革结束后,赵露恢复了原名。1980年,赵墓在北京市丰台区西道口原址用汉白玉重修。赵的妻子倪玉淑也受到政府的照顾,享受生活补贴和免费医疗。
1992,统战部领导找赵雪芬谈话,调她到北京担任民革副秘书长。1997年,赵雪芬退役。2001年,赵雪芬的母亲倪玉淑因病去世。这个因为日本皇室侵华而遭受无数磨难的女人,91岁去世。
现在北京除了赵墓、赵路,还有通州区的赵街、丰台区的赵派,都是赵的物化纪念馆。
无尽的遗憾:没有人比赵更清楚。
“如果你父亲生在冷兵器时代,以他出众的武功,一定是一个克敌制胜的大英雄!”我对赵雪芬有感情。
“已经很好了。他30岁就当老师了!”一边,赵雪芬的妻子插嘴道。
“你可能只看到我父亲的一面。他是一个杰出的武术家,在战斗中很勇敢,但他不仅仅是一名士兵。赵雪芬给我讲了她知道的父亲的另一面。
赵对母亲的孝顺在军中是出了名的。因为父亲去世早,他把所有的孝心都给了母亲。不管军务多忙,他每天回家都要先问候母亲。在二十四孝学校里,有一个老赖子,总是故意玩各种幼稚的把戏来讨好父母。赵在母亲面前永远是个“赖账”的人。有一年,宋的母亲过生日,赵送给她一件礼物,上面有他亲笔题写的一幅画,表明在他心目中“孝”是至高无上的。
“我找一本这个字给你看!”赵雪芬翻遍了抽屉,却发现是一封信的复印件而不是字。“看看这封信!」
这封信是赵雪芬从北京档案馆抄来的。竖笺上是赵的手书:“起兵者,吾师驻塞北,打下青山寺。最近,我在山里得到了两只火狐狸。因为我们老师养他们不方便,我怕长时间伤害他的生活。不幸的是,我总是看你花园里供游客参观的各种动物的名单。特此派副官单永安带他们来见你。”赵白起老师”。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被震撼了,不是被赵爱护动物的意识,而是被他的书法震撼了。他的笔绝不亚于今天的一些书法家。很难相信,这居然是一个只在私塾读过两年书的人的手,而这个人的手是出了名的“大刀砍鬼子头”。
“我父亲的手就像它发生的那样。听说他的古董收藏坏了,我就自己修了。”赵雪芬一脸自豪的说道。
“很难想象!难以置信!”我连连叹息。这确实是一个反差太大的人,任何人都很难把这样的反差揉成一个人,但赵就是这样的人。
采访完赵雪芬,我不禁在想,如果赵邓禹死了,赵雪芬会不会老一点,记得更多的事情!更多关于赵的精彩故事,但没有人知道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