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合作学习,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充分重视外部奖励的促进作用。二是借助有利于小组合作的情境,积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第二,把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时机和时间
1.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参与欲望。
合作并不适合每一个班级,也不一定在全班进行。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怀着迫切的愿望从事合作学习。
(1)在班级导入阶段,营造积极的小组自主学习氛围。
比如,为了扫清学生的学习障碍,在课开始时,学生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场景:学生分组演示“相遇、分别、相向、同时”四种不同的动作。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积极地开始了对知识的探求。
(2)合作学习是在思维有困难,需要集体努力的时候进行的。
播放一段统计第一课提到的机动车在十字路口经过的视频,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车辆经过情况进行统计。学生在进行独立统计时,虽然认真观察记录,但仍然无法进行准确的统计。这时有同学提出了小组合作进行统计的想法,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正是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合作欲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合作顺利完成任务。
(3)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的合作学习。出现分歧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冷静思考,理性分析,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比如在教授对倒数的理解时,我问:倒数有没有0?有同学说“0的倒数是0”,有同学说“0没有倒数”。双方各持己见,拒绝妥协。我趁机说:“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请分组讨论。”在集体交流中,有人从分数的含义解释:“如果0有倒数,就写,但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倒计数的一些含义解释为:“我们找不出哪个数和乘法运算等于1,所以0没有倒计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发展了思维。
(4)合作回答“开放性”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我在教学中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时,我们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结论,这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和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习惯。
2.给予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的时间太短,会让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时,一定要有计划,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合作技巧。
第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促进有效沟通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聚集起来,整合成集体智慧。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交流呢?
1,学会独立思考
在我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一些时间学习和独立思考,有效引导每个学生在合作之前独立思考。比如在“圆周”的课上,用课件展示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之间的距离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哪个距离更长?你能算出具体的距离吗?然后鼓励学生分组交换意见。这不仅形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也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2.学会倾听
我经常告诉学生,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在和自己的意见有冲突的时候要善于表达意见,要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意见的模式,比如“我觉得XX同学回答的很好……”,“我觉得XX同学的意见是对的,但是我有话要补充……”,“我觉得XX同学的意见是错的, 而我的看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听力和反应能力也通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的训练得到提高。
3.学会讨论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我经常教学生讨论的方法:每组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有自己的补充和意见。最后,还要把自己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并对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准备发言。举个例子,我在“圆周的长度”课上,学生们知道了什么是圆周长度后,我让他们分组学习:你们能不能用桌子上的东西找到一种测量圆周长度的方法?比较哪组方法多。当时在校园里参加了一个公开课。在这一环节中,我发现同学们在动脑和动手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现场温馨不乱。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习小组基本都能想到测绳和滚法,达到了合作的效果,受到了上课老师的好评。
4.学会表达。
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理解对方的观点。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我会着重自己的示范。首先,我会指导学生如何完成一个句子;其次,教他们如何有条理。比如在解题的教学中,我更注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思考过程。当全班汇报展览结果时,我会让更多的同学充分发表意见,让别人了解你的意见。不仅资优生要会表达,善于表达,那些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要学会表达,从整体上提高表达能力。
第四,建立评估机制,扩大合作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效率,可以采用表扬鼓励法、小组评分制,并选出最佳的组长和组员。每节新课结束后,我会让学生选择代表自己小组的图标,画在教室墙上学生自己设计的地方。如果各队配合得好,会在墙上“合作愉快”一栏加一颗小星星。当人数达到10时,他们将获得一座奖杯,并贴在黑板报的相应栏目中。这种评价能点燃他们“努力”的欲望,哪怕只是一个大拇指,也会给学生带来惊喜、信心和动力。这种评价就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着学生的进步,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稳步发展。
第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要从单一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中的角色逐渐转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合作中,教师不仅要做营造轻松学习环境的导演,更要做积极参与和倾听学生意见的行动者,在学生发表意见后再谈自己的想法,使自己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员,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和榜样,从而明白在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包容。这样,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真正收到了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走出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义误区,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常规,抓住适当的合作交流时机,以适当的评价机制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成为学生开发潜能、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乐园,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