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包裹教会了中国人什么?
游戏的道具是一面鼓(或铁盆、铁碗)和一朵塑料花(或毛巾、红布)。游戏规则是:全班(有时老师也参与)围成一个圈,盘腿坐在地上,依次传递一朵花。班主任(或班长)站在圆圈中间,负责打鼓。鼓声一停,花正好落到谁的手里,谁就按照赛前的约定受罚:唱歌。这种游戏现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甚至一些高校的学生还在玩。我想很多老一辈的父亲和爷爷小时候肯定都玩过。没有人知道谁发明了“传递包裹”这个游戏。据说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见我们的祖先大多是在玩“传包裹”这样的游戏中长大的。为什么“传包裹”这个游戏能在中国流传千年,规则不变?而且全国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都愿意组织孩子一起玩?主要原因应该是这种游戏在所有集体游戏中对道具和场地的要求最简单方便,几乎没有经济成本;参与者从十几个到几百个不等;游戏的规则和玩法通俗易懂,容易让大家接受;同时活泼安全,不消耗体力。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种简单的群体游戏有多少娱乐性和知识性?大多数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心中有数,也有自己的看法。但从反面分析,我认为学校组织玩这种游戏,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水平低,存在很大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训练了我国公民的许多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素质。第一,要明智的保护自己,伤害别人。好的团体游戏应该是寓教于乐,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内部良性竞争的品质,或者鼓励团队成员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实现团队的同一个目标,或者规范团队内部的良性竞争秩序和行为,鼓励成员竞争合作,努力实现双赢和多赢。“递包裹”游戏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既不需要团队合作,也不需要团队内部的良性竞争。每个游戏参与者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明哲保身,在收到“惩罚之花”后如何想办法送给别人,确保自己不会受到惩罚。至于“花”归谁,接受处罚不关他们的事。第二,欺软怕硬,幸灾乐祸。在“递花”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平时强势粗暴的同学,如果对自己的家或家有什么怨言,就会按照鼓点的节奏,故意拒绝接受家里递给他的花,或者在收到后故意把花留在手中,等鼓点将停的时候强行送到家里,让家里或家受到惩罚。因为这种行为不违反游戏规则,弱者往往敢怒不敢言。当有人,尤其是与自己有矛盾和意见的人,接受惩罚时,会情不自禁地幸灾乐祸,热烈鼓掌或试图戏弄对方。第三,层层指责,相互扯皮。游戏《传包裹》里传的花,是一种惩罚,也是一种责任。从头到尾,整个撒花的过程,似乎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一个“惩罚”。其实和自古以来的官场环境和衙门作风完全相似。在处理棘手的事情和一些问题或矛盾时,大家都不愿意也不敢主动承担责任。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潜规则尽力而为,或者自上而下推卸责任,或者同事之间、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踢打。第四,任意决策和个人恩怨。《传包裹》中的指挥是站在圈里打鼓的班长或老师,也是这个游戏团队的最高领导者或决策者。比赛时,他不仅可以闭上眼睛漫无目的地敲,还可以根据当时的心情决定鼓点的节奏和一场比赛的长短。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按照个人的好恶,或者任人唯亲,照顾他,或者打击异己,发表个人恩怨。他可以用手中的黑豆锤来照顾自己的亲信而不受惩罚,也可以用“停止”来判断异己受到惩罚。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尤其是官场中人,都热衷于学习关系之学,厚黑学,孙子兵法。目的是为了在各种“游乐场”中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或是心照不宣地互相照顾,或是玩弄权术夺权,或是勾搭他人消灭异己。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各种游戏活动的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社会制度,都是从某种或某些游戏规则活动中发展而来的。人类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各种博弈活动的总和。不好的游戏活动和规则,发展不出好的社交活动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