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国外是怎么进行精英教育的。
美国和加拿大也有高等教育,还有择校和学区住房。唯一的区别在于个性发展下需求的多样化,只有少部分人考虑让孩子挤进精英。有些想成为精英的孩子很中国。出国前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外教育很宽松。国外很多妈妈因为孩子的宽大,担心孩子的未来。因为宽松,很多家里负担不起的妈妈把孩子送到国外。从安妮这几年在加拿大公立学校的上课时间和作业来看,外国孩子确实比中国孩子轻松很多。这种放松的背后,其实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北美公立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所有孩子的公民教育,而不是培养精英。另一方面,即使想成为精英,也要从金字塔的底层做起,学会做一个社会人。这是整个社会对精英的基本要求。对于想成为精英的孩子,一般有以下几种途径。挤入公立教育的gifted和TalentedEducation,也叫资优班。这个计划在美国是通过立法确认的,但是各州的实施方式不一样。有的从一年级开始选拔,有的从三年级开始。从加拿大的情况来看,因为安妮上学的时候还小,所以我们并没有太关注这个问题。不过对于初高中来说,因为朋友的亲身经历,了解温哥华公立教育系统的Minischool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计划的一部分侧重于领导力;有的专注艺术;有些侧重于科学。其中有一个项目,提前两年毕业,直接去了UBC(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顶尖大学)。在加拿大多伦多,听朋友介绍,天才计划的选拔比较普遍,中国孩子的选拔率也很高。关于选择的具体标准,没有任何外部信息,无论是推荐的老师还是被选孩子的家长,都没有任何审核标准可以参考。题目完全开放,不需要复习,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有一种说法是与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不是现有的知识,而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感觉亚裔家庭,尤其是中国家庭还是很看重这个计划的,但是部分白人家庭会拒绝参与。说到原因,或许是人们对精英的理解不同。白人家庭往往更注重个人兴趣,而不是单纯依靠学业成绩。我们认为的名校,高学历,不值得为其中很大一部分付出特别高的代价。比如去美国常春藤大学,华人或者其他亚裔家庭只要能申请,很少放弃。但是很多国外的家庭会算经济账。有些孩子会选择上两年社区大学,最后两年转到藤校,减轻学费压力。除了公立教育的天才计划,更多有经济基础的家庭会选择私立学校。在北美,公立教育是免费的,但是私立教育很贵。一般好的私立学校的学费都在每年3万美元以上。美国加拿大普通人平均年薪也就这么多。另外,要想成为精英,各方面的天赋训练必不可少。这方面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的白人家庭即使重视教育,也不会为了孩子读书而失去一切,放弃整个家庭的生活需求。特别是一般家庭有两三个孩子,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上私立学校不现实。所以有些家庭会在小学选择上公立学校,然后等到中学开学看到自己的孩子真的有这个潜力,再送去私立学校。这也是安妮在温哥华上学时,一个白人同学家庭的选择。因为那时候,他们的妹妹即将小学毕业。据孩子家长说,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孩子上不了私立学校或者资优班,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也采取好的公立学校加课外班的形式。北美公立学校排名一直是重视教育的家长,尤其是亚裔家长关注的数据。著名的补习学校——公文学校也很受欢迎,其主要生源是亚裔儿童。但很多从内地走出去的孩子,一般都是拿国内的奥数题进行训练,希望通过数学获得优势。近年来,由于美国和加拿大移民的大量增加,社会教育分化的趋势尤为明显。在亚裔孩子比较集中的社区,尤其是中国,学校的排名明显上升,这也给国内的白人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非裔、拉美裔等集中地区普遍对学业重视不够。目标不同导致学生分化严重。同样的北美教育,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也和这个有关。记得几年前,网上流传一份多伦多某小学公布的数据,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现状预测未来收入。最高的是中国儿童,预测平均年收入在8万加币以上,最低的族裔在3万以下。我觉得北美的精英教育其实是分层教育。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整个社会并没有形成对于精英,尤其是对于通过上名校进入精英行列的紧迫感和焦虑感。有人说北美的教育是无知的政策,他们让不同阶层的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好。基于这样的社会氛围,很多普通人关心的是哪个职位会更稳定,工资更高,保障更好。对于那些不打算上大学的孩子来说,拥有立足社会的技能是他们的目标。从社会环境来看,蓝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比如一些蓝领技术工人的收入比白领还高。因此,一位白人母亲说:“我很满意我的儿子将来能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这样的职位不需要本科学历,自然也不需要大家去争取15%的精英名额。因为名校招生看重的是团队精神,发自内心的兴趣,追求兴趣过程中的坚持和耐心,以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价值观,这些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所以,孩子在通往精英的道路上,一定要平衡,要平衡。所以很多人觉得北美的好高中就像炼狱一样。花一点时间学习成绩优秀是前提,剩下的时间要有各种技能和社会活动。在这个评价标准下,能进名校的孩子往往都是身经百战,有可能继续适应名校高强度的大学生活而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