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简介
1,人物的一生
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弟弟妹妹从漳州回到厦门,被送到我奶奶和外婆家。舒婷从小跟着妈妈在外婆家长大。
从四岁开始,外公教她读唐诗当儿歌,外婆给她讲《三国》《水浒传》《聊斋》,哄她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开始看各种各样的书,直到初中,眼睛越来越差。
1964,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下乡”的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被照顾,在经期作为继女回城。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起选登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出版了《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和《这就是一切》。65438-0983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
2013年4月28日,连任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2.主要作品
诗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舒歌词选编程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唱鸢尾: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始祖鸟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
试图
心烟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秋天的心情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硬骨头凌霄》珠海出版社1994
《露中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约好私奔台湾省九歌出版社1998
柏林,一根不发光的羽毛。花城出版社1999。
喜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你今晚心情很好。花城出版社,2002。
选集
舒婷诗集丽江出版社1993
舒婷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舒婷文集(三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当代中国图书馆精读》——舒婷季红《明报》出版公司,2000年
《致橡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
3、主要荣誉
诗歌《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
《双桅船》获新诗首届全国优秀诗集奖、庄崇文文学奖1993;
《真水无香》获第六届中国文学传媒节“年度散文奖”;
《那颗星下——中学的一件事》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教材。
2008年获《诗选》杂志主办的“2008中国十大诗人”荣誉。
2012海峡两岸诗歌学会桂冠奖获得者。
4.社会活动
2065438+2004年5月29日-30日,邀请舒婷等作家在泗阳创作作品。
在泗阳期间,十位作家与当地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互动,参加了泗阳县文学院揭牌仪式,并为《树林》杂志《凤凰》获奖者颁发了证书。泗阳十分重视培养新型文学人才。全县有200多个文学创作团队,本土作家张的作品《家丧》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5.写作风格:舒婷擅长对自我情感节奏的自省,尤其表现出女性在把握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上的独特敏感。她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她对祖国、对生活、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是热烈的、平和的,潜伏着激情。她的诗歌善于运用隐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段表达内心情感,在朦胧的氛围中透露出理性的思考,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舒婷还能在一些常被人们忽视的常规现象中找到犀利深刻的诗性哲理(神女峰和惠安女),把这一发现写得既有思辨的力量,又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