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六年级信息技术“用Logo解决应用题”教案设计的思考

第十五课

白暨豚问题

-使用Logo解决应用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习循环语句的使用及其嵌套。

2.理解并掌握逻辑运算符及其用法。

3.理解穷举算法。

4.学会使用Logo语言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掌握逻辑运算符及其用法。

2.理解穷举算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践方法和讨论方法

教具和学习工具:

计算机,演示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学生们都喜欢有趣的数学问题。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白暨豚问题

每只公鸡值5元,每只母鸡值3元,三只鸡值1元。目前100元可以买几百只鸡。你能买多少只公鸡、母鸡和小鸡?

说明:货币是古代的代币单位之一。

1,查一下能算出来的同学,看看有多少同学没算出来。

2.学生在计算中发现什么困难?

我们可以请小乌龟帮忙计算吗?

现在让我们学习请小乌龟帮忙解决几百只鸡的问题。

第二,新拨款

1,了解百鸡问题(见上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最笨的方法:穷举法。

我们用X,Y,Z三个变量分别代表公鸡,母鸡,小鸡。

分析:

如果买全公鸡,最多买20个,也就是X的大小是0-20。

如果买全母鸡,最多买33只,也就是X的大小是0-33只。

如果买全鸡,最多买100,也就是X的大小是0-100。

提示:假设所有鸡都买了,学生可能会买300只鸡,但要求是“100只鸡100元”,所以最多只能买100只鸡。

原则上:

我们让x依次从0增加到20。当X取一个数时,Y依次从0增加到33,当Y取一个数时,Z依次从0增加到100。

这样,当X,Y,Z取不同的一组值时,我们都计算一次X*5+Y*3+Z/3和X+Y+Z的值。如果这两个公式的值都等于100,那么x,y,z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是不是太麻烦了?

我们来看看小乌龟的能力。可算坏了。

2.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穷举解决问题。

让小乌龟实现“穷尽”功能,使用循环句,无疑是最方便的。

格式:对于"可变初始值终止值[命令列表]步长

功能:循环执行命令列表中的所有命令。每次,变量的值都会增加一个步长,从初始值开始,直到它大于最终值,然后循环结束。

注:步长为1时,可以省略。

例如,执行“X 1 4 [PR :X]的命令会导致:

1

2

因此,对于0 20 [for "y 0 33 [for" z 0 100 [...]]来分别列举所有可能购买的公鸡、母鸡和小鸡。

提示:这适用于循环语句的嵌套。请注意,多个循环语句上的方括号应该成对出现,即左括号的个数应该等于右括号的个数,否则会出错。

3.用逻辑运算符构造更复杂的条件判断,以缩小循环。

要统计公鸡、母鸡和小鸡的数量,必须同时建立“一百只鸡”和“一百块钱”两个条件,这就需要使用逻辑运算符。

徽标语言提供了三种逻辑运算符:

(1)和

格式(和条件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条件表达式3 …)

作用:只有当所有条件表达式都为真(即“真”)时,这个判断条件才能为真(结果才能为“真”);只要有一个条件表达式不为真(即“假”),这个判断条件就不为真(结果为“假”)。

比如:?和3 >2 5=5

结果:正确

(2)或

格式:(或条件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条件表达式3 …)

只有一个条件表达式成立(即当“真”时),这个判断条件成立(结果为“真”);只要所有条件表达式不为真(即“假”),这个判断条件就不为真(结果为“假”)。

比如:?和3 >2 5 & lt五

结果:正确

(3)不是

格式:非条件表达式

作用:如果条件表达式为真(即为真时),这个判断条件不为真(结果为假);如果条件表达式不为真(即“假”),则该判断条件为真(结果为“真”)。

比如:?不是3 & gt2

注意:AND和OR运算符后必须至少有两个条件表达式,但Not后只能有一个。当AND和OR后面只有两个条件表达式时,可以省略外括号。

我们来构造一下解决“百鸡问题”的判断条件:

如果AND:X+:Y+:Z = 100:X * 5+:Y * 3+:Z/3 = 100那么(PR :X :Y :Z)

4.写一个完整的解题过程。

结合以上所学,我们可以写出解决“百鸡问题”的过程:

去白暨豚

FOR " X 0 20[FOR " Y 0 33[FOR " Z 0 100[IF AND:X+:Y+:Z = 100:X * 5+:Y * 3+:Z/3 = 100 THEN(PR:X:Y:Z)]]]

结束

实施结果(有四项):

白暨豚

0 25 75

4 18 78

8 11 81

12 4 84

提示:其实在这类问题的计算过程中,0的值通常是被忽略的,因为0的值往往对计算结果的意义不大,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将过程中0的值改为1,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5.总结:

一条小小的FOR命令语句循环执行一组命令或者实现“穷举”的功能是非常方便的,但是需要确定准确的初始值、终止值和步长,否则就会“差之千里”。用逻辑运算符进行逻辑运算,结果很简单——只有“真”和“假”两种,但却是体现计算机“智能”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第三,巩固练习

1.复习我们在这节课中学到的内容。

2.上面解决“百鸡问题”的过程用了三套循环嵌套,我们也可以用两套循环嵌套,不用逻辑运算符也可以解决,比如:

去白暨豚

FOR " X 0 20[FOR " Y 0 33[IF AND:X * 5+:Y * 3+(100-:X-:Y)/3 = 100 THEN(PR:X:Y(100-:X-:Y))]]

结束

第四,作业

1.自己看课本第84页的“视野拓展”。

2.有条件的同学完成教材第84页“创造天地”的作业。

问题1参考流程:

去馒头

FOR " X 0 33[FOR " Y 0 100[FOR " Z 0 100[IF AND:X+:Y+:Z = 100:X * 3+:Y * 1+:Z/3 = 100 then(PR:X:Y:Z)]]]

结束

实施后获得的结果:

馒头

0 100 0

1 96 3

2 92 6

3 88 9

4 84 12

5 80 15

6 76 18

7 72 21

8 68 24

9 64 27

10 60 30

11 56 33

12 52 36

13 48 39

14 44 42

15 40 45

16 36 48

17 32 51

18 28 54

19 24 57

20 20 60

21 16 63

22 12 66

23 8 69

24 4 72

25 0 75

其实我们要排除一个值为“0”的情况。

问题2:参考流程:

敬吉图

FOR " X 0 35[IF:X * 2+(35-:X)* 4 = 94 THEN(PR:X 35-:X)]

结束

实施结果:

吉图

23 12

提示: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的问题,比如符号的输入。如果不熟悉的话,最好转用英文写作。还有“+”等计算符号不要在插入中找到,要根据键盘的输入要求直接输入。

教学反思

学生掌握类似于“百鸡问题”的编译过程并不困难,所以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选择它作为课程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当然,写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但可以根据例题进行修改。但是我们知道实用性不是那么理想,一是受设备限制,二是学生自己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强迫学生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