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和傅聪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1,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浦东新区航头)人,中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重要创始人之一。

我早年在巴黎大学学习。他翻译了大量的法国作品,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著。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突出贡献,弗雷被接纳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他有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傅敏是英语教师。其所有译本均由家人编辑,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著《傅雷翻译集》,1981年出版,已出版15卷。

傅雷先生坦荡而刚毅。“文革”初期,他遭受了极大的迫害,被红卫兵抢劫,被连续批判了四天三夜,还受到了下跪戴高帽的惩罚。找到了所谓的“反党证据”(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1966年9月3日凌晨,他愤然离世,在家中吞下巨量毒药,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妻子朱美福也上吊自杀了。

(1)早年留学:

1908年4月7日,傅雷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汇县傅家寨(现上海市南汇区航头王楼村5组)。因其出生时哭声震天,长辈取“雷”之名,字“暖”。

1912年,父亲傅鹏飞冤狱而亡,由母亲抚养。

1920 (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现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

1924因批判宗教被开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25参加过五卅运动。

1926年,在北伐胜利的鼓舞下,大同的学校经理吴志辉和同学姚志勋带头进行反学阀运动,母亲为了儿子的安全,强迫儿子回国。秋天过后,他考入上海知止大学学习第一年。

65438-0928年,傅雷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艺术理论。我开始受到罗曼·罗兰的影响,热爱音乐。

(2)教师职业:

1931年,傅雷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学院(现南京艺术学院)。

学校办公室主任,兼教艺术史和法语,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次年与庞薰琹、倪一德组成“决胜俱乐部”。

1932年,傅雷与青梅竹马的表妹朱美福结婚,朱美福为丈夫和孩子付出了一切。据他们的朋友江洋女士说,朱美福是傅雷的“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漂亮的沙龙女士”、“能干的家庭主妇”和“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他留在上海,后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亲美言论。

1949后,任上海CPPCC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任、书记处书记。傅雷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艺术和音乐理论及鉴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⑶迫害:

陷入政治漩涡:

1958期间,傅雷在上海“反右辅导班”期间,被上海作协划为戴帽子的“右派”。上海中* * * "的领导人柯庆施坚决要把傅雷定为右派,而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的周而复认为傅雷属于"是否可以定"的范围,与周扬去上海听意见不谋而合。柯庆施同意周而复和周扬的意见。事后,上海市中* *委派凌克将这一消息通知傅雷。但就在傅雷作出检讨,准备放下包袱的时候,阴谋家柯庆施改变主意,决定把傅雷定为“右派”。

从65438年到0958年,傅雷的儿子傅聪在波兰学习。傅雷的信,来自这段时间傅雷父子的书信往来。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被红卫兵抢劫,批判了四天三夜,受到下跪、戴高帽等多种形式的羞辱,发现了所谓的“反党证据”(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蒋介石旧画报)。

(4)服毒自杀:

1966 9月3日上午,女佣周菊娣发现,在江苏路284号5号的“风雨楼”,傅雷夫妇双双自杀。傅雷吞下巨量毒药,在躺椅上自杀,享年58岁。他的妻子朱美福在窗框上吊自杀了。傅雷夫妇去世后,骨灰原葬在永安公墓,后并入万国公墓,后因文革中红卫兵破坏而丢失。幸运的是,一个工人曾经是傅雷作品的粉丝,所以他把骨灰盒藏了起来,躲过了被破坏。?

(5)康复: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傅梅福追悼会。凌克致悼词,宣布1958被划为右派,应予纠正。文革中被诬陷和迫害的人全部平反,政治名誉完全恢复。骨灰安葬在上海革命烈士陵园。

2.傅聪:

傅聪,出生于1934,八岁半开始学习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奇。1954去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季军,马祖卡最佳奖。自1959离开家乡从事艺术,轰动一时。此后,他走遍五大洲,独自驰骋在国际音乐舞台上,获得了“钢琴诗人”的美誉。

(1)初恋:

幸运和痛苦往往是如影随形的双胞胎。20岁的傅聪是一个令人羡慕甚至羡慕的幸运儿。他连音乐学院的门都没进过,只是在自己导师的指导下,靠着汗流浃背的琴凳,努力拼出来了。更何况1954留学就像稀有元素,只有顶尖中的顶尖才有这样的希望。他实际上是被文化部选中,送到波兰深造的。那时候,他正处于初恋。

离别带给他无尽的思念。回首往事,他用了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初恋的感情:“只有初恋才是真正的爱情!”青梅竹马,那种纯真的爱情,永远留给他“美好的回忆”。当傅雷知道儿子在波兰苦练时,陷入了情感的痛苦。的确,认识一个儿子比认识一个父亲要好。而傅雷用自己在爱情上的深刻教训,为儿子指明了迷宫。傅雷告诫儿子:“热情是美好的火花,美好是美好的,但不能持久。”“世界上很少有如火如荼的恋人能成为白头偕老的幸福夫妻。”

很快,命运的旋律急转直下,父子俩都遭遇了厄运,没有时间再讨论爱情的概念。傅雷,遭受历史误解,被错误地划为“右派”;傅聪,因为他女朋友的信,离开波兰去了英国,从此再也没有了家里的消息。有一场国家灾难。傅聪不得不住在英国伦敦,靠弹钢琴谋生。“云山相隔千里,消息千里。”失去了祖国、信件和爱人,傅聪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幸运的是,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的关怀下,傅雷继续与傅聪保持联系。傅聪从家信中得到了安慰,解除了他对彼此回忆的渴望。

(2)美国音乐公司:

以世界为舞台,傅聪“跑码头”,在一个又一个国家演出。他遇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经常同台演出。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迷住了傅聪。他的率真、幽默和深厚的音乐修养让他们忘了过年。

同时,傅聪与这位著名小提琴家的家庭也有着不寻常的关系。他爱上了梅纽因前妻诺拉的女儿米拉。当他在1年零8个月来到伦敦时,傅聪在一封家信中向父母透露了这个好消息,这立即使傅雷和他的妻子感到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充满父爱和对儿子关爱的翻译家傅雷放下笔,给傅聪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他如何选择一生的伴侣:“好好想想,再决定,不要只是一时冲动”;“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自然的善良,自然的温柔,开放的心态。

有了这三样东西,其他的就可以逐步培养了”对方把你当成她的整个世界很危险,但也很珍贵。三个多月后,26岁的傅聪和21岁的米拉结婚了。

这对年轻夫妇最初的生活是甜蜜的。米拉是一个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天真女孩,但她有点急躁。傅聪刻苦的训练和繁忙的演出经常让她感到孤独。结婚三年多后,米拉很幸福。在孩子出生之前,傅雷已经给孩子取了一个好名字——男孩叫凌霄,女孩叫凌云。凌霄是一种艳丽的黄色花朵,傅雷非常喜欢。弗雷夫人正忙着给她未来的孙子(孙女)织毛衣。一个中西混血儿诞生了。小家伙给小家庭带来了欢乐。

傅雷夫妇盼望着与未曾谋面的儿媳和孙子团聚。他们经常梦见米拉和凌霄突然出现在他们位于上海江苏路的家中。文革撕碎了所有的梦想。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团圆的梦想破灭。两个多月后,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了这个坏消息,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泪流满面。

(3)婚姻生活:

十多年后,傅聪和米拉的家庭破裂了。用傅聪的话说,原因是“东方和西方的性质太不一样了”。傅聪在极度抑郁中草率结婚。他选择了一个东方女人——韩国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傅聪的第二次婚姻很不幸。用他自己的话说:“结婚三个月后,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三个月,短暂的婚姻。”草率结婚导致迅速离婚。他,再一次成为一个孤独者,在人生的道路上徘徊。?

终于,一个中国女人的钢琴声唤起了他的心。她,卓一龙,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女钢琴家。她是伴随着钢琴声长大的女人。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富商,曾是亚洲石油公司经理的代理人。母亲叫周默诗。后来她随父母去了香港,继续练琴。最后,她获得了皇家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的奖学金。

作为一名琴媒、钢琴家和炎黄子孙,和相爱了。他们开始了* * *的生活。1974年,她和傅聪生了第二个儿子。傅聪不能再要求父亲给他的儿子取名,所以他用了另一个名字——凌云,这是他父亲的“备用”,作为他第二个儿子的名字。

傅聪是一个四口之家,住在伦敦。1979年,祖国摆脱“文革”噩梦后,傅聪回到上海,参加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为傅雷夫妇举行的追悼会。1982年,傅聪带着妻子卓一龙和次子凌云从英国来到北京。时光飞逝。如今,傅聪年已近花甲,与卓一龙住在伦敦的一栋三层楼房里。他弹钢琴的时候喜欢看网球。他为两个儿子的成长而欣喜。遗憾的是,在琴声中长大的两个儿子都没有继承他的衣钵。

扩展数据:

1.《傅雷来信》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是傅雷思想的反映,甚至是傅雷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因为《傅雷家书》是他和儿子之间的一封信,体现了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苦心经营。《傅雷家书》这本书充满了父爱。也许每个父亲都爱他的孩子。但傅雷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比如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甚至健康。

2、《傅书》经典片段:

(1)傅雷的爱子: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的第二天,你想写封信,怕你会觉得无聊,仅此而已。可是每天想你,每天早上六七点就醒了,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清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记得孩子们童年场景的影像。你妈妈和我总会想起你23岁到67岁之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这句话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之深——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我希望他能够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我又不忍心让孩子远离他。父母总是这样。从10月份受孕到分娩,他们一步步努力把孩子养大,希望孩子将来有用,不会露宿街头。但是,孩子成才的时候,也是离开屋檐独自飞翔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既替他们高兴,也替他们难过。毕竟是有血有肉的感觉。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就玩来说,我觉得总体还不错。我一口气充满了活力。细腻的地方很细腻,音色变化很大。我们都很开心,也很感动。好孩子,我真的应该给你一些赞美。回想1951年4月你刚从昆明回上海的时候,真的是从低洼地走到半山腰。希望你从现在开始注重整个修炼,将来一定能登顶。”

这是傅雷先生听了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他的评价。这包括傅老师对儿子的记录、细致的分析、客观的欣赏。后来我提到了我对儿子的希望。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要表现出他们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有努力的决心,有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为孩子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方向。作为孩子,我们也应该借鉴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开拓出自己的新路。

(3)傅雷的指控:

“在公共* * *群里,赶任务难免会妨碍正常学习,这是我预料到的。一切只能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去争取,温和而有力地对领导。不然出国能准备多少?——尤其是体验方面,我一直忐忑不安。从现在开始,任何地方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和意志——实践的意志。”

父母虽有千言万语的规劝,也放不下心。作为父母,我的儿子对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百感交集。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少走牢骚,多走捷径。这是全世界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少走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上一层楼”。

(4)母亲的关心:

“我希望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需要依靠你强大的信心,掌控你所有的烦恼。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但必须克服。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从来没有掺杂任何意见。我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个聪明人,自己会意识到的。既然我是你妈,我们是骨肉,就得唠叨,得劝。”

还是母亲的慎重。父亲对儿子的未来用心良苦,母亲从最微妙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入手,给儿子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和事业问题,让儿子明白重点在哪里。

(5)傅雷的爱子渴望: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会永远对不起你,永远不会为这个罪过赎罪!这些想法一整天都没有离开过我的脑海,但是我不敢告诉你妈妈,如果你这辈子做了错事,你的良心永远不会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只能救赎,洗不掉!”

临别之际,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要求严格,“狠心”。结果是我自己的错误。其实这就是对儿子的爱!“年轻人不努力,老年人难过”!在儿子年幼时,傅雷先生对儿子要求严格,无微不至,并“残酷虐待”儿子傅聪。父亲哪里会虐待自己的亲骨肉?傅雷先生只是想做一个严父手下的人才。

百度百科-傅雷来信

百度百科-傅雷

百度百科-傅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