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怎么玩得开心?

第一,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表现出积极高效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利用课堂。

1,创设情境。课堂利用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探究的氛围。在如何加速溶解的教学中,我专门拍摄了一个视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一个学生在操场上活动时,因低血糖晕倒,此时急需喝一杯糖水。从视频开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何让糖快速溶解,变成一杯糖水?联系实际生活,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大胆猜想到实验验证,课堂并不是充满了教学,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学习和乐趣,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进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班级形成了愉快和谐的氛围,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比如《探索宇宙》这门课,在授课前给学生播放了《宇宙》的视频。从庞大的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再到浩瀚无垠的宇宙,美丽而神秘,既巩固了之前的学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调动了课堂气氛,为后期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火山和地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地震和火山的真实视频场景,学生被这些震撼的场景所吸引。我被它迷住了,我突然进入了探索知识的环境。

2.自制教具。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提供有趣的实验材料,并在合理选择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自制的教具总是比买来的好。”对学习活动的亲身体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能够准确有效地获取知识。比如教针孔成像的时候,我用一个空的酒盒,一端用油浸过的白纸盖着,另一端用纸板盖着,扎一个针孔,观察白纸上呈现的是什么图像。这个教具简单易做,找资料也不花时间,课堂效果特别明显。学生兴趣高涨,争相看款式。事实也证明,用自制教具,一目了然,倒像的结论让学生记忆深刻,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言语,就能准确、直观地获取科学知识。自制教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创造,使学生将科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意活动。科学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只有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要利用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扩大知识面。课本上的每一课都有“任务驱动”,比如六年级《简单机械》第二册“杠杆”一课中的“如何更轻松地打开罐子的盖子”、“研究罐子凸边的作用”、“用杠杆做一个起重机”等活动。“杠杆的平衡”一课中的“研究杠杆的平衡”、“做一个简单的小天平”、“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等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我们教师只有重视各种活动,把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