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已经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要达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如果是问题情境,老师的提问要具体、清晰、有新意、有启发性,不能笼统地问“你发现了什么”之类的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来设计。
教学情境有多种形式,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赛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设计。对于低、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方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第二,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续性差,往往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比如在教《寻求未知》的时候,我创设了一个“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里拿着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这两张牌是什么。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举手告诉老师自己心目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卡的和是9。现在,更多的同学举手了,答案也更统一了。出现了以下四种情况,A(代表1)和8,2和7,3和6,4和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一张牌是2。这时,班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喊出了答案7。这种情境的设计既了解学生,把握教学的出发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启发,指导参与方法。
比如,当学生探索垂直计算的“原始”算法时,我并不直接引出一个简单的算法,而是让学生用探索出来的方法解题,然后适时给予引导:“你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你对这个写法有什么看法”、“要是能简单一点就好了”,通过提问和对话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此时,通过动画演示,简单的写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效。
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靠接受学习。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就能轻易找到答案。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老师讲解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不需要探索。例如,规定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规定四种运算顺序,等等。
2.重视探究性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以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和发现的优势,逐渐被教师所接受并应用于教学中。比如教“长量”的时候,主要是引导学生操作。为了熟练地引出测量工具“尺子”,我首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来测量课桌的长度。有的用课本,有的用铅笔,有的居然拔了一根头发。在这种“热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到不同的结果,对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同一张桌子测量后长度不一样?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意识到操作时应该统一量具。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在任何地方自主发现和探究数学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让学生利用探究性学习进行学习,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学习内容是否适合探究性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和学生个性的张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的定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明确分工,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③建立促进合作习惯养成的机制。
第四,注重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创造和谐的教学和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任何正确反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教师不应该忽视或嘲笑学生的错误答案或反应,而是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该尽力与每个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总之,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非常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无论课程改革走向何方,“有效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