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学教育评估方案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直接影响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发展,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各种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种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考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在质量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应用操作性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知”或“概念”等认知层面,也考察“表现”等行为层面,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2)动态评价过程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给予多重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型发展;鼓励评价贯穿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使评价日常化、普及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3)评价主体互动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注重评价结果的认同,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让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基本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本发展目标的评价应基于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应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要结合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教学、团队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体育与健康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教学进行评价;美学和表演的评估重点是音乐和艺术教学。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行为特点,分层次制定和评价一些可观察的指标。要创造情境和机会,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内化。要通过绩效任务、观察记录、访谈、工作分析、个人自评、同学、老师、家长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知识和技能的评估。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时期、学年、各单元的知识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一些开放性表演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小学低年级(1-2年级)采用模糊评价或描述性评分。

(1)练习和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和掌握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法。学生的作业取决于他们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操作的速度和主动操作的情况;课外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和成绩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外,更应重视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表达性作业,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际表现能力。表现作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参加社会手工艺活动记录、课题实验记录、交流合作学习记录、课外阅读次数和反思笔记。

(2)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test)是指在一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根据教材中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作出的学业水平评价,测量和检测学生预期学习成绩和表现标准的程度。

设计单元试题,实施评价,需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意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单元测试是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每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都要进行测试和记录。

(3)期末考试(考试)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封闭式的,也有开放式的。除了纸笔测试,还要选择外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项目研究、情景测试、实际操作等定性评价形式。使用考试评估时应注意:

考试内容:考试要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强调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杜绝设置跑题、怪题;考试内容要多样化,既要注重知识和技能,又要体现考试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还要注意加强各种潜能的开发,特别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开发。

考查科目要通过平时观察、点评、轶事记录、表达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交能力和努力程度。

考试方式:给学生多种机会,同样的考试也可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1-2年级,可以用游戏,自选,互考,考的要有趣。3-6级实行分项考核和综合评价。各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呈现。

考试成绩处理:各科老师要对考试成绩做出具体的分析和指导,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督促和协助学生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4.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本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质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基本发展目标在本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成长记录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做好学生的成长记录,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和展示。并且成长记录会纳入最终评价内容。成长记录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和对比,让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培养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①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邮寄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教育的基本信息,如进入的学校,主要课程的考试成绩,一般能力水平,特殊能力倾向,优秀和荣誉,个人社会化和发展。(2)学生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比如单元测试报告单,综合质量报告单。b呈现最佳作品,包括生成过程,如最佳作业、最佳作文、优秀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带等。c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甚至各种比赛获奖证书。d同伴的观察与评价,老师的观察、评价与分析,家长和社会的反馈信息,如老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受等。

(3)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一是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行为写自己的评语;二是分别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评价:一是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六个方面分等级,给每个学生写综合评语,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具体评价方法见表2);二、各学科教师根据基本发展目标和本学科制定的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本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评分,描述学生学科发展趋势,并写出鼓励性评语(具体评价方法见表3)。

家长评价:一是写对自己学生综合素质的鉴定评语;第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进行评分。

(D)介绍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论包括:①自我评论。②家长的评论。(3)老师(班主任)点评。

层次包括:①子层次。即根据评价内容中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六个方面和部分方面,通过整体判断给出一个等级;练习、家庭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成绩。②分科水平。即四个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等级。③综合成绩。即分项水平和子学科水平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评价的最终水平。以上成绩都是四个等级,有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

综合评分综合法。

加权法:采用“平均取整”的方法合成最终成绩。

直接评价法: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业和单元测试成绩、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和完成报告)、成长记录、特长和获奖情况、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为基础,根据总体情况确定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最终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