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亮的人生故事

大陆第一个在台湾举办个人书法展的人。

早在2005年5月28日,林志亮就在台北国军艺术活动中心开始了他的“书法交流之旅”,他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大陆第一人在台湾举办个人书法展。原定为期五天的展览期因参观者涌入而延长至6月11日结束,展览期长达14天。

开幕当天,台湾省政界、军界、商界、文化界、宗教界、艺术界、医学界、宗教界人士络绎不绝,200多筐贺词,其中有中新三党正副主席和蓝绿阵营47名“立委”的签名。考试院原院长徐水德致开幕词。

台湾《统一日报》社长彭绍洲称赞林先生书法精湛,台湾著名评论家李敖称他为真正的书法家。

台湾省林志良个人书法展展厅中央,有一幅大写的行书《中国人》,左边是席慕蓉的《乡愁》。

右边是余光的《乡愁》,吸引了各方人士和前来观展的人们在作品前拍照。

林志亮说:“台湾省举办《破冰》展览,意在引玉,希望能促进两岸书法交流。”。一位台湾省企业家想以100万元购买展出的118作品,被林志亮婉言谢绝。为了实现在包道举办展览的梦想,林志亮个人花费了近60万人民币,却只带回了1000人民币。在14天的展览中,一位山西籍的国民党老兵每天都来参观展览。最后一天,这位在台湾省没有亲人的老兵含泪从口袋里掏出1100元新台币,让工作人员交给反正不在现场的林志良,让林志良拿走他的一件。没有遇到这位山西老兵,成了林志亮台湾省之行最大的遗憾,而这1000元新台币,也成了他现在最独特的收藏。

“台湾省命运”始于我父亲。

林志亮与台湾省的关系始于他的父亲。他笑着说,他妈差不多是台湾省的。

原来林志亮的父亲在台湾省有个女朋友。几十年后,他去台湾省进行书法交流时,也曾代表父亲邀请这位女士见面。

林志亮的父亲是同安的才子,曾经被台湾省一家茶馆雇来当管家。据说我在台湾省交了个女朋友,把她带回同安老家给她父母看,他们很满意。当时是夏天,这位台湾省女友很前卫,穿着泳衣在溪边游泳,引来不少村民围观。传统保守的林家不敢娶这个媳妇,就让林志良的父亲把她送回台湾省。1950年,林志亮的父亲也从台湾省回到了同安,双方相互隔绝。

林志良后来在厦门通过和台湾省人做生意赚了钱,交了朋友。三年前,他投资开发罗汉山,发愿请五百菩萨。有台湾省的朋友帮忙。后来他来台湾省交流时,特意“重聚”了父亲的“失踪情人”,两人一见面,不禁唏嘘。

用一座大山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现在,在林志良的推动下,罗汉山不仅是海峡两岸书法展示交流的平台,还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他相信有了这些内涵,罗汉山将来一定会成为海峡两岸的名山。

发扬慈悲心,用书法帮助世界

在过去的10年里,林志亮在拜访名人的路上,看到穷人和受苦的人,总是感到怜悯。林志亮还计划用几年时间在国内举办多场个人书法展,地点选在偏远贫困山区。一方面,书法展将唤起人们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另一方面,展览结束后将举行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将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

“社会造就了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回报社会。”2009年,母校厦门同安实验小学百年校庆时,林志良举办了个人书法展,部分作品被人花了20多万买走,林志良把钱全部捐给了母校。宁夏海原,联合国称之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林志亮从2009年中秋节拍卖其作品所得的20多万元捐赠给当地政府用于办学,邀请11名当地中小学生到厦门学习交流,并于当年捐赠解决了当地莲花镇14名贫困大学生的学杂费。

从一个被停学的问题儿童到一个多才多艺的书法家。

林志良草书历史人物的宏图大志,如毛泽东的《园中春江雪》、岳飞的《红河》,豪迈奔放,犹如万马奔腾于旷野,龙腾于天际。他用楷书抄写描写佛教经典,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华严经》等,精致典雅,如佛陀的谆谆教诲,妙语拨动心弦,营造出一种平和安宁的境界。但他的篆书古朴典雅,隶书构图灵动,挂在堂上熠熠生辉。

但说到书法,林志亮说是“偶然所致,造化弄人”。小时候,林志亮很调皮。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调皮被老师停学。《渭北》里文笔优美的福临把肖志良关了起来,在房间里拉了几根电线,挂了各种字帖,让肖志良每天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书法临摹作业,才能吃饱饭,否则就得受罚。一个学期后,老师让他返校,因为他在一次学校书法比赛中以一个罪名获得了一等奖。

小学毕业后,我碰上了文革。那时候造反派要抄大字报,抄大字报一天还能拿5毛钱的酬劳。当时可以买1斤大米,让林志亮第一次觉得一手好字可以有“真正的价值”,而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也开始有了养家糊口的责任。更让人惊讶的是,当时抄大字报的其他“反动学术权威”都是知识分子,都擅长文笔,而乐于提问的林志亮更是如鱼得水,勤奋学习,对照字帖反复斟酌。从强迫到兴趣,林志亮对书法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在家抄完字帖,去书店和街边书摊找。为了省下买字帖的钱,他在书店或书摊前站上几个小时,悄悄把右手放在裤子口袋里,照着字帖一张一张地写,不知不觉就磨出了四个口袋。他小时候用装满尿素的编织袋染裤子,然后缝上。为了耐磨,他的口袋是棉质的。而他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爱上写作后,林志亮对一切都很用心的研究。在他的生活和业余时间,他的才华和能力令人眼花缭乱。到现在,50多岁的他依然每天坚持健身训练,100多公斤的举重就更不用说了。强健的体魄,不同寻常的臂力,被他视为长蛇的必备条件。

坚持书法,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领悟佛法

1975年,林志良,21岁,被分配到厦门市同安镇(现同安区)朱锈工艺拖鞋厂工作。先是跑供销,后被任命为有书画功底的设计师。1981年下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同意农村家庭承包。1983年,林志良提出承包责任制,在全厂98%工人的支持下当选厂长。

1985之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建立厦门经济特区。林志亮以4000元起家,与来自香港的朋友创办了三福珍珠锈工艺厂,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局许可的中外合资企业。短短几年间,林志亮实现了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产品出口到23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林志亮在厂里办了幼儿园,进幼儿园的孩子免学费,免零食。因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非凡成就,时任福建省省长贾庆林亲自视察了林志良的工厂,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鼓励。

孟子曰:“天将大任于斯人,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身肤,空其身,惑其行。”

林志亮的人生也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遭遇了严重的挫折。然而,练到“忘我”程度的林志亮,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他常出厦门,拜佛山,仿名寺,走南闯北,用一把毛笔和一手好字结交了无数朋友,得天独厚。在此期间,林志亮也与佛结缘,中国。如今,林志亮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佛学的修行中。

事业和人生的起起落落,让他明白了“原者非一,无为者有为”的道理。林志良说,他一生最大的收获是历经人生磨难却从未放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现在最重要的人生课题是写佛经,建佛寺,以佛倡书法,以书法促慈悲济世,把新建的罗汉山建成功德无量、造福人民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