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和目标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和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资源是用好新教材的基础。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变化。教材的灵活性强,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不认真研究教材,不挖掘教材资源,就会觉得无从下手。不钻研课本,老师根本不知道我们数学书上的主题图是做什么的,尝试练习几道题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一节课下来,心里没底,也不知道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我们数学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双基”,就要做好课堂教学中的“讲、练、评、改、导”。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习题,选择题目,都要时刻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这种资本不断增值,人们一生都在享受它的利息。“这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他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读、听、说、写、用”。而且要从一年级开始,所以一年级老师要量力而行,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记得有一次听特级教师讲课。他说他每年要带一节高一的课,高一的数学老师都要跟着他一个月,看他怎么培养高一学生的习惯,怎么教好高一。一年级习惯了,高年级就会事半功倍。

(1)加强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

学生要边听边想边记,抓住要点。我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听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可以组织以下练习:(1)教师听写问题,学生直接写数字;(2)教师口述实际问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和有意识的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计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审题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质量和速度。

做题时,学生首先要读懂题的要求,正确理解题的含义。在题目中明确我们应该怎么做,怎么做,然后计算。二是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应用规律和性质,使计算变得简单。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不仅要看整个题,还要看运算过程中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考试可以保证正确快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非常重要。

(3)培养学生努力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的权利,不要用老师的好话代替学生的“看”。对于学生通过自己寻找和思考所能掌握的东西,老师一定不要讲或者少讲。会阅读,首先是愿意关注,教学要提供充足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阅读。教师的板书和演示要准确生动,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只有“观察提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逐步掌握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实践中,要多设计能引起观察兴趣的话题,训练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出判断,通过观察发展智力,逐渐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4)培养学生书写认真,字迹清晰,格式正确完整。

要求学生书写规范。首先,我们数学老师平时的板书要规范。比如,走形计算,解方程等。,我们老师要讲清楚要点,写规范,比如画画要用工具,我们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5)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和回答上,还体现在对回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上。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查习惯,事后往往会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但实际上并不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不足的反映。但在实际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往往被忽视。让学生掌握检查方法是学生养成自觉检查习惯的首要条件。因此,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测试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长期把测试作为学生回答问题的必经步骤。这样学生潜移默化,逐渐养成自觉测试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又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