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养宝宝。

婴儿出生率越来越低,去年已经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吓得一波专家尖叫;

另一个惊人的现象是,在近几年的关店潮中,越来越多的宠物店和药店逆流而上。

某网站发布的《2017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宠物消费者趋于年轻化、女性化,75%的猫狗主人主要是90后的年轻一代。

不难看出,作为生育主力军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却越来越喜欢养宠物。

这背后有哪些不可避免的困难和关系?

一是颠覆了“不孝有三,无嗣为大”、“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儒家千百年来一直唠叨“不孝有三,无大前程。”

钱是不必要的,但孩子是必须要生的。这个“孩子”指的是“男孩”。女孩子成长如泼水,舍不得祖宗的香。

什么是香?就是过年的时候黑暗,跪着的灵魂和肉体。

所以在男权社会里,“无儿无女”是“七宗罪”之一,没有儿子的女人会被离婚;一个没有儿子的男人会被刺伤脊椎。一个没有子女的男人,即使高官厚禄,也会被儒家视为“不孝”。

在有一个儿子的基础上,还要有更多的孩子。

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婴儿死亡率很高,就算你再有钱再嚣张也没用。

皇室的生活条件和医疗资源都是最好的。即便如此,宋仁宗的13个女儿中有9个死了,3个儿子没活到3岁,这让宋仁宗在大臣们面前丢尽了脸。

可怜侍臣张,说:“你年纪大了,家族里孩子又少,也很可怜。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我会帮你的。”

张的话让皇帝肝肠寸断:“我不穷。我有妻子和儿子。你除了后宫嫔妃,连个儿子都没有。你真可怜!”

皇帝被蛰了,回宫抱着曹皇后大哭!没有儿子的皇帝,是天下最大的“不孝之子”!

直到去世,宋仁宗都没有儿子存活,皇位不得不传给表哥的儿子。

所以,在男权社会里,不仅要生儿子,还要“多子”,这样保险多了,才能保证家庭的烟火气旺盛,生生不息。

“辛亥革命”的声音,动摇了男权社会的基础。“五四”和“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推翻孔家店的运动越来越高。儒家“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新时代被踩成了灰烬。

历史上的今天,“传香火”“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小城镇依然存在,但在更发达、包容性更强的大中城市,这种观念已经弱到看不到了。

由此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再背负生育的沉重负担,有个女儿或孩子是上天的恩赐;生不生孩子是个人选择,不存在道德伦理上的谴责。

第二,养孩子的观念从“粗放型”向“高素质”转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都很熟悉上个世纪的家庭模式:爸爸妈妈,一堆兄弟姐妹。

在那个年代,养一个宝宝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电饭锅里多一碗水,餐桌上多一双筷子,就能多养活一个孩子。

大人秉持的是“粗放”的育儿方式,孩子摔了打了,皮厚体实,磕磕碰碰也没关系。老大还充当保姆,替父母照顾弟弟妹妹,让父母把时间投入工作或农活;

至于物质条件,就更简单了。

一件衣服,每个孩子都穿过一次;一双鞋,大的穿小的;没有五颜六色的零食补充,吃饭以“不饿”为前提。

至于教育,几乎全部委托给学校。除了少数能培养孩子天赋的家庭,大部分家庭都不具备这个条件。

综上,养孩子成本低,没得比。

你穷我也穷。你的孩子不会弹钢琴,我的孩子也不会。大家都一样,没关系。生孩子之前不会有那么多想法。

现在的年轻一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生孩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抚养孩子的成本飙升,已经超过了他们的经济能力。

不要说北上广有几千万的学区房,就算你手里有钱也不一定能抢到。学区房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美好的未来。

别人家的孩子高中毕业后上清华附小,人大附中,985大学都不是太难的事。

父母没有好的学区,孩子出生时起跑线不一样。他们怎么和别人竞争?房子的位置决定了肚子里孩子的未来,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

作为一个处于生育阶段的年轻人,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与其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如不要把他(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而且叠加了养育成本,义务教育之外付出的钱更是难以承受。

“德智体美劳”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应试教育却侵占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过去不被重视的艺术和体育,也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各类人才培训班遍地开花,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这种“学校”之外的优质教育,是有经济能力支撑的。

“户主”已经掏空了六个钱包,养了一只金毛兽。真的需要精心策划,精心策划。“租房族”没有自己的窝,房租水电日常开销已经占了大部分。他们为什么要再要一个孩子让事情变得更糟?

你知道“新穷人”是什么意思吗?

大学毕业的新一代年轻人,学历高,能力低,收入水平和蓝领工人差不多。这些人光鲜亮丽,购物、时尚、运动,各种消费模式,“尝鲜”精神永存。

一杯奶茶三四十,一双耐克六七百,一张演唱会门票七八百。

最终的结果是月收入18000,消费超过收入,入不敷出。不用说,事故和明天哪个先来?

没有安全感和生活不安全感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生孩子。

他们不想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绑在一起,花一生的积蓄去培养一个孩子,从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三,感情变化太快,新一代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步入婚姻,更别说生孩子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今天的人们享受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物质富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穆欣说:“以前太阳变化慢,车马邮件慢,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今天,这似乎是一个笑话。

飞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高铁几个小时就能把一个人从北方送到南方;有人曾经在排队登机的时候谈过男女朋友,在外面旅游了一圈,在回国的飞机上分手。你觉得这种感觉快不快?

消费时代,谈恋爱就像吃快餐。快餐虽然好吃,但如果表面光鲜,内心不堪,吃了消化不良就太不划算了。

网上有年轻人这样总结自己对感情婚姻的恐惧:他(她)没心没肺,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她)反咬我一口,我能怎么办?

快餐式的恋爱,消费时代,一切都变得太快,没有时间细谈恋爱。

彩礼和房子就不用说了,是两座大山。

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爱不嫁,如何能生出爱情的结晶?生育主力一直在观望,或者已经放弃了,宝宝出生率不降才怪。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孩子,和养宠物有什么关系呢?

这太重要了。

四代年轻人把感情投入到宠物身上,以获得温暖和陪伴。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陪伴和温暖。一颗动荡的心也是需要安放的,尤其是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容易孤独、敏感、害怕被伤害、渴望爱。

膝下无儿有宠物真好。

最受喜爱的动物是猫和狗,其次是乌龟、兔子、鹦鹉、仓鼠、鱼和昆虫,等等。

虽然他们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养孩子,但是他们对待自己的猫狗就像对待孩子一样。

如何示爱?首先是舍得花钱。怎么花钱才算有意义?投资教育。

大城市的狗校越来越红火。训练课程五花八门,满足你对狗狗的所有期待:基础训练、行为矫正、场景训练、家庭守护一应俱全;更神奇的是还有人才培养。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在才艺课程中,狗狗学习鞠躬、拿篮子、拿气球、跳绳、滑板等才艺技能,取悦主人,带给主人快乐和舒适;主持人用更多的投入来表达他的爱。

和养孩子一样,“粗放”已经不适合猫狗了。消费升级也适用于狗和猫。

衣食住行是一套物质支撑。狗和猫也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美容卡是必须的,一次要两三百。去宠物医院一两千元很正常。娱乐活动更是不可或缺,运动也要有。玩具,猫架,这些都是配套的。

年轻的主人爱他们的宠物,就像他们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回报就是猫狗的不断陪伴和温暖。城市化进程中,钢筋混凝土建筑很多,隔开的不仅仅是距离,更是人心。

80后90后在外打拼了一天,回家看看猫狗,那种孤独和漂泊的感觉瞬间就被治愈了。

在冷漠的社会里,父子反目,母女关系恶劣。亲人、朋友、恋人之间的背叛并不奇怪。

有的家长骂孩子“养条狗不如养你”。真不知道这句话是对人的贬低还是对狗的褒奖。

在街头随机采访中,当女生们被问到“男朋友更重要还是狗更重要”时,得到的答案竟然是“男朋友总可以再找一个,所以狗更重要”。

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宠物已经超越了人类之间的感情。

有太多的道理,但猫狗对主人的真情却令人动容,让孤独敏感又害怕被感情伤害的新生代感到惊喜和感动。

也许正是在这种付出和感动中,他们彼此形成了最深的感情。直到死亡的那一刻,猫狗都会对主人说“再见”,真正彰显了“以命换命”的情怀。

结尾:

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生子,有的是被迫,有的是无奈,更多的是自我选择。他们选择的不是繁衍后代,而是爱自己的宠物猫狗,并乐在其中。

无法判断新一代年轻人是否自私。只能说他们结合了自己的能力,尊重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从宠物身上得到了情感上的补偿,做出了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年轻人放弃生育,受益者是其他人。

现在一个普通的小学班级,四五十个学生很正常,人均教育资源不多。不生孩子,就意味着放弃这部分权利,让给别人。这样不好吗?

至于沉迷宠物,间接给别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仅2018一年,宠物行业的消费规模就达到了惊人的1708亿元,其中年轻一代功不可没。

唯一的问题是,当你老了,你要面对养老的问题。趁着年轻,早点做好计划,规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让自己回望过去,无忧无虑。

说到底,有了孩子,身边都是儿孙,却没有自由飞翔的享受。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质量,只要他们好就行。

你有你的江湖醉,我有我的明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