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会
关键词:素质教育电化教育实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电化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从最开始的幻灯、录音机,到后来的投影仪、录像机、电视机,再到现在的实物投影仪、视听结合语音设备、电脑,高科技的电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运用得当,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形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对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现代电化教育手段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教师不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了解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的意义和作用,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从我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明显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部分教师认为电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华而不实,不用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有些老师懒于利用各种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用起来麻烦(你得搬硬件,找软件等。),导致媒体单一,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三是部分学校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使得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率不高,对教学改革作用不大。这些都使得现代电化教育手段难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
第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因人而异。电化教育是指为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的。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绝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要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和效率,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因此,课堂上是否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因为上课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积极使用应该使用的东西;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没必要用。千万不要用。否则,陷入盲目,必然适得其反。一般来说,对于那些学生比较熟悉或者内容比较简单容易接受和掌握的课文,没有必要使用电化教学手段;虽然有些课文的内容不容易让学生理解,但如果你不能用视听手段表达,或者不能充分发挥视听手段的特长,就不要勉强使用。但对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学生缺乏直接经验的深刻内容;对于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讲解清楚,或者虽能讲解清楚但占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电化教学方法中有能充分发挥自身长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内容,应尽量用于教学。
比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这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的难点。课堂上,老师演示了一个拖动背景的幻灯片,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剑是从船上掉到水里的,但船离开后掉进水里的剑并没有随船移动。船靠岸后,显然不可能从船舷标记的地方捞剑。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寓意:我们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处理事情,而不是用固定的眼光来看问题。如果没有幻灯片的帮助,小学生很难学习如此深奥的哲学。在这里,电化教育的手段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再如,教师在讲授“认识三角形”这一部分时,先用拉出式幻灯片展示红领巾、三角旗、三角板等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然后,他用拉出式标签依次去掉颜色、比例等非本质特征,只留下其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指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那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从而感知建立三角形的概念。学生回答后,播放视频,揭示三角形的特点。这样,音像、声音、画面的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结合教材内容,坚持因材施教。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课堂上使用的视听教材越多,越能体现视听教学的特点。所以投影能解决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用一张幻灯片就能讲清楚的东西,必须用两张或更多的幻灯片才能讲清楚。结果上课的时候,老师们经常忙着放片子、讲解、提问,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只看投影(或看视频或听录音),听故事,甚至会丢掉教材,忘记知识的学习。
用视听教材“多而杂”好还是“少而精”好?引用两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一个老师打桥牌的时候用了12张幻灯片。整个班级就像看电影一样,非常热闹。课后,老师用南京长江大桥全景灯询问“引桥”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在哪里。另一个老师吸取了老师的教训,取其精华,把十二个减为两个。第一张图是南京长江大桥壮丽的全景图;第二张图是一条双轨火车道,从桥外看不清楚。通过两张幻灯片,学生们非常生动地学习了“桥头”、“引桥”、“玉兰灯柱”等十五个单词。老师问扬子江上航行的船为什么像船,学生看了投影马上回答说从地面到人行道80米高,到桥头150米。这么高的地方往下看,再大的船也只能像船一样。因为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在投影的暗示下,几乎把所有的课文都写了下来。虽然幻灯在这门课上用的不多,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
其次,当一位老师参加《如果你迷路了》时,他正忙着在课堂上演示一张又一张幻灯片。他还问了一下,让学生在所有幻灯片看完之后再看一遍。全班“见图不见文”,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语文电化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与电化教材的使用量并不成正比,不能简单地以电化教材的使用量来判断一次节电教学的好坏。俗话说“兵不在妻,而在精。”如果一堂课中视听教材使用过多,使用不当,必然会“篡夺主持人的角色”或“画蛇添足”,不仅冲击教学重点,还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另一方面,如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在思路上恰当地运用视听教学法,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合教学规律,坚持精心教学。一切都要按规律办事,电化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电化教育的理论,如电化教育的特点、作用、原则、方法等,从而掌握电化教育的规律,为科学运用电化教育奠定基础。此外,很多视听教材都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也应用到个人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制作视听教材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加工,保证视听教材的准确性、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在课堂上使用视听教材时,要讲究方法,精心讲授。
比如在讲授课文《月光歌》时,引导学生从皮鞋匠的联想中体会《月光歌》的曲调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变化,这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仅靠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经验是很难解决的。教学时可以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带着表情读课文。优美悠扬的音乐,真情朗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听着课文的声音感受着自己的感受,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他们不自觉地跟着作者的感情一起唱,对歌曲的旋律和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有了生动的感知。之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大声朗读,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对曲调的变化感兴趣。
第四,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各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任何现代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比如现代教学手段中的投影仪,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因此,不能过分强调现代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目前,教师的讲解、指导、示范和板书仍是基本的教学手段,而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只是辅助手段。因此,教师应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研究并扩大其使用范围,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要走出电化教学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使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