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五个数学教案

# 1年级#入门教案是课程设置的总体规划,规定了不同课程类型的相互结构、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法上的要求及其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进行综合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当开设的学科、课程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划分了学期、学年和节假日。以下是《小学一年级五个数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树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意见,注重课程改革,突出有效主题。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课堂的融合,实现集体备课与教学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融合,使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改齐头并进,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介绍

这个年级有8个班。备课组四位老师中有两位长期教低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丰富,有两位是初高中数学教学新手。要加强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备课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重点工作

1,做个计划

学期初,备课组长会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讨论话题,并提前通知。明确分工和内容后,小组成员钻研教材,备课,撰写备课讲稿和教学设计思路,以便集体讨论时发言。

2、研磨类练习

首先集体讨论,由高手和储备写,辅导。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二次修改教案。个别辅导可以根据班级的学习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正,写出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老师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效果。

3.反思和提炼

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讨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教师要在反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认真撰写课后笔记,分析得失,总结得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4.做好新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刚入学,不知道上课的套路。年纪小,自律性差,有的同学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有的同学不会写字,等等。教师需要不断纠正和督促他们做好教学常规教育。

5.精心设计手术形式,合理安排手术时间。

提倡布置有选择性、层次性、实用性、趣味性的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批改和评课时要认真、勤奋。认真开展“培优补缺”活动,多鼓励和表扬后进生,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通过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了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过程

首先,创造一个情境,感知位置

老师:现在交通方便有序,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你想看看吗?请看图。(图一:汽车经过路口,行人在等待;图二:车停了,行人过斑马线)

第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中“上”与“下”的位置关系。

①观察图片,认识“上”和“下”的位置关系。

老师: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如此有序的交通吗?(交通灯)

老师:是的,是红绿灯。它们真的很有用。

老师:请仔细观察。这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设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轻声说话。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讲清楚了三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

我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上下位有这样的关系吗?我们的身体呢?

2练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上,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上,然后双手按在铅笔盒上。

说,数学书上有什么?你手底下是什么?

(2)教学中“前后”的位置关系。

①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知。

接下来请继续看图。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进。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几辆汽车。可以用“前后”来说一下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交流。(老师适时在黑板上写字:前和后)

老师:你喜欢哪辆车?用“前后”来形容它的位置就好了。

2练习。

a、展示十二生肖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谁排第一,谁排最后,谁排在谁前面,谁排在谁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的位置关系。看谁在你座位的前面,谁在你座位的后面。换句话说,你在这个同学的前面,在另一个同学的后面(被读请站起来)。你也可以问:从后面看他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第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动手”游戏。然后同桌的两个人从座位上起来,一边说方向和位置,一边玩拍手的游戏。

(2)玩“讽刺”游戏。

四、问题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老师指着黑板)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上”、“下”、“前”、“后”。你能给老师举个例子吗?

学过了“上、下、前、后”的方位知识,就应该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了。让孩子回家后告诉父母生命毛巾的“上、下、前、后”。

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续归约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递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寻找整体。

教学过程:

先介绍情况,引出连续减持:小鱼图,以及连续减持的最初感受。

1,课件:你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一* * *有六条小鱼)你刚才看到了什么?(swam 1),再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再游三个)能不能一起说三句,再问一个问题?(6-1-3=2)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公式是谁的?

公式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你知道这个名字吗?像这样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公式叫连续减法。(展示题目)

3.你能读懂这个公式吗?谁能像他一样读书?

4和6是什么意思?(一条河有6条鱼)游泳的1在哪里?3是什么意思?三条线游走在哪里?5在哪里?(在我们心中)。

第二,小鸭图深化了持续还原的含义

1.连续播放画面,仔细观察。你能讲个故事吗?

2.能不能做一个连续归约公式?

(上报图纸,列出连续缩减的公式)

3、看公式。

第三,兔子情境,明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看,这里住着兔子。你知道有多少兔子住在这里吗?为什么?看,有几个先出来的?还有多少人逃跑了?你会问什么数学问题?

2.谁能列举?10-4-2,这里的4是指哪一部分?2呢?剩下的四个呢?(说出前面的名字让大家指出)(说出每个部分代表哪个部分)

3.总结:我们知道今天的连谏,我们可以阅读和计算。

让我们现在就做吧。

第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只***10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多少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多少只?

能列出连续归约公式吗?

2.阅读和计算

8-5-3= 5-2-1= 9-5-4= 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能代表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什么?你怎么想呢?

(2)小猫能代表一个数字吗?小猫-4-2=1,小猫代表什么?

(3)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 tree -3=2。

(4)7-()-()=1

你怎么想呢?

4.能否举一个生命持续减少的例子?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认为这些零件可能是什么?如果整体是10,各部分应该怎么做?

6.我们带10元。我们可以买什么?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续减法,就是把一个数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续减法。连续减法就是从第一个数中减去第二个数,再从这个数中减去第三个数,就是最后一个数。

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现状分析本学期主要担任一年级数学老师。这个年级有58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已经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很差。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没有得到很好的养成,影响了学习。今后,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培养他们的养成教育。但总的来说,学生们活泼可爱,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整体是正级。

二、目标要求

本卷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数2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构成,读写0到20的各数。

2.知道符号的含义,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的加减估计。

3.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有方位概念。

4.知道加减的意义和名称,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减,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对应图形。

6、初步了解钟面,会认全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包括:数一个数,比较一个数,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图形,分类,理解11~20的数,理解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实践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多的知识。

2.注重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和学习材料。

3.数的识别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渐形成数的概念,达到熟练计算的目的。

4.注重学生对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的意识。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运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能读写20以内的数字。

2、掌握10以内各数的构成。

3.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4.了解20以内数字的构成,初步理解“单位”和“十”的含义。

5,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措施

1,力求体现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究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5.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6.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资优生吃饱饭,让学困生学到需要学的东西。

7、分层布置作业,做好优、辅修工作。

8.规范经营业态,注重养成教育。

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字以及加减、几何图形、简单统计、时钟识别等最基础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安排计数、比较、除法、认位等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之前,先安排除法和组合的教学。通过计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可以代表物体的数量;通过比较长度、高度、大小和重量,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比较;通过划分一个点,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感受同类物体具有相同的特征;通过认识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位置,初步感受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除法和组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的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口算做准备。这里体现的比较、分类、划分的思想,都是后来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维方法。教材以小单元设置,各个领域的内容交替排列。这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利于知识的互动和合理认知结构的构建。

二,课堂情境的简要分析

一年级学生因为刚入学,活泼幼稚。他们大多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容易分心,但求知欲强,教师要分层次耐心辅导,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数字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写;了解20以内数字的构成,知道符号的含义,=,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的估计。结合具体情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我能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法和一位数减法;20年内学会加减法的估算。知道钟面和钟面上的整点和大概时间。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初步有方位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认识这些物体对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这些物体的一些特征,可以正确识别这些物体。感受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大小和重量。了解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学会简单分类,体验和体会数据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与同行交流观点。

2.数学思维:初步学会了如何从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比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事物的数量,比较简单的长度,大小,重量等等。在形成数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20年内认识这些数时通过比较和排列找到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在学习除法和组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认识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能以除法和组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的加减,并经历与同龄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有条不紊地讲解自己的算法;可以解释估算的过程。在探索简单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出空间的概念。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简单过程,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问题解决: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并结合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老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达解决问题的结果。体验和同桌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和同龄人交流想法。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对身边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充满好奇,对学习数学充满热情,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觉,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能读写20以内的数字。

2.熟练掌握10以内数字的构成,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了解20以内各数的构成,初步理解单位和十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动词 (verb的缩写)渗透教育

1.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培养学习习惯。

2、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自然的教育。

第六,教学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六。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