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遗产

(1)所以,圣人益于圣人,愚人益于愚人。是什么让圣人变得神圣,让傻子变得愚蠢?

所以,圣人更有智慧,愚人更愚蠢。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傻子之所以能成为傻子,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2)不知道,不明白,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一方面是对读句子不熟悉,另一方面是不能解惑。有的跟老师学,有的不跟老师学。想从小的方面学习,却放弃了从大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这两句都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议论文《世说》。《师说》阐述了向一个老师学习的道理,讽刺了以当老师为耻的世界,教育了年轻人,起到了改变风气的作用。

词的定义

好处:越来越多。

读句(dòu):断句。

当老师与否:有的跟老师学,有的不学。不:说“不”。

小学和大遗产:学了小的(意思是“不知道句子”)却丢了大的(意思是“不懂”)。遗产:丢弃,放弃。

扩展数据:

《世说》是韩愈贞元十七至十八年(801-802)在北京任国子监四校博士时所作。

贞元十七年(801),韩愈罢官徐州,居洛阳传道授业。两次进京后,于当年10月被授予国子监博士的职位。此时,韩愈决心以国子监为平台,振兴儒学,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发现科举殿堂黑暗,政府腐败,官制弊端百出,导致很多学子对科举失去信心,放松了学业。那时候上流社会看不起教书的人。在士大夫阶层中,有一种不愿求师、“耻于为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国子监中的教学和管理。韩愈对此感到痛心,并通过回答李攀的问题写了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对“求师”和“为人师”的模糊认识。

本文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向老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当时社会上“耻于向老师学习”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志,也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立发表意见的精神。全文虽然不长,但寓意深刻,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愈(768-824)生于河内合阳(今河南省孟县)。因其希望在昌黎,故世称“汉昌黎”。在德宗贞元八年(792),他成为了一名学者。贞元十九年(803),因关中早灾,触怒权臣,被封为阳山令。宪宗元和元年(806),他拜会了博士郭子。元和十二年(817),元和十四年升任刑部侍郎,后历任国祭、吏部侍郎、京等职。韩愈

他大力倡导古文运动,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刘汉”。主张“以文为诗”,诗歌写作力求新奇,多讨论。《全唐诗》收录了十卷唐诗。有一本昌黎先生编辑的诗集和散文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