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首先,互联网对年轻人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模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理解自始至终遵循单一的顺序。然而,在网络中广泛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是以网络的形式构建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同时考虑问题与周围事物的关系,通过这种网络联系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狭隘、僵化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思维,拓展思维,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网络的使用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用系统的观点看待问题、积极运用现代化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这在信息时代正是必要的。

2.青少年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中国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始人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和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知识和创造力的重要性已经深深植根于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更新速度非常快。面对这海量的信息,青少年不再看重“死记硬背”,电脑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的知识,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创造和应用新的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青少年交流、沟通、理解的需求。

互联网高效、快捷、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符合当代好奇、喜欢幻想、追求独立的青少年的要求。所以网络一出现,就注定与青少年紧密相连。网络使青少年与世界紧密相连,使他们在有限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之外获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聚集在青少年面前,他们的视野和心灵将与过去完全不同。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以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为党委政府决策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了完美的状态。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四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试图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信息的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弱化和社会责任感的下降。网络交往隐蔽性强,不受约束,容易让青少年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互联网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上聊天是很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进入聊天室的青少年大多没有固定话题。这种漫无边际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电脑网络占据了青少年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在网络上,有人靠帮别人写论文、做作业赚钱,于是很多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从网上下载文章交给老师做作业,甚至硕士、博士论文都是从网上买来的,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现实中,许多青少年由于对计算机网络的过度迷恋和依赖而沉迷网络,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学习时间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互联网对青少年体质的负面影响有:长期连续上网会引起抑郁、头晕、手抖、疲劳、食欲不振、焦虑、高血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会被动自杀;不良的网络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健康。

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上网会导致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感情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同甚至逃避的心理;“网恋”和网聊会引发青少年的一系列情感纠葛,导致各种情感问题;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失控的网络操控时间还会导致网络成瘾,使青少年孤独、敏感、抑郁、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和自杀。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的网上交流主要依靠抽象的数字和符号。青少年整天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模式,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能力,更有甚者,部分青少年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和身份不确定,削弱了他们获得社会角色的能力;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容易导致人们行为的普遍失范,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甚至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去追求和探索。

虽然这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是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了我们一个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给了我们生活上很大的帮助。坐在家里,可以浏览很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万里来信,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全国各地的各种细腻信息。通过各个学校办的远程教育网学习更多的知识等等。正是因为网络的这些优势,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青睐。

但是,很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反应、暴力、色情。这种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而我们中学生的自主性有限,真的很难抵挡互联网的惊人吸引力。

但是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确实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但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人数的20%,英国占15%,中国仅占2%。这种惊人的对比恰当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有吸引力。它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毕竟需要细心的支持。在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它会成长起来,建设国家,做出贡献。但如果是这样,就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是把婴儿扼杀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很多,有一部分受到不良影响,恰恰说明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和意志。俗话说:“人不怕影子斜。”只要我们有意愿远离这种放纵人们思想的网络传播,我们自然不会受其影响。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利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果用来整天没日没夜的玩电子游戏,那肯定是个缺点。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和游戏,弊大于利。

上网的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开阔眼界。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丰富你的思想。只要注意,可以学到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扩大知识面。轻点鼠标,世界尽收眼底。

第二,可以和国外交流。学生们经常提到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自信,害怕与外界对话和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完全可以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开阔眼界。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不仅教师,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种教育网站获取学习信息。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无所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减轻课业负担带来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种BBS上发表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既能锻炼文笔,又能让自己有成就感。能提高自己某个爱好的水平;制作自己的主页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上传自己喜欢的图片,开一个讨论论坛,发一些帖子,和大家交流,真的很棒。在掌握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同时做版主挺好的,有利于树立学习信心。

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网络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好处。普通中学生的学习知识只能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传授知识的老师也很少。但如果上网,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里自由翱翔,有“答疑”、“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每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中学生只能做一些参考书或者数量有限的论文。如果是网上,网上有各种论文和典型题目,学生可以随意选择。

第五,可以把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近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中,几乎每年都有很多新的措施出台。平时很多同学都不怎么关心电视报纸上的新闻,只是埋头在书海里。因此,他们可以从网上查看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措施。

上网的危害

一是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尽的“网”,内容丰富而复杂。青少年在网络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和文化理念,使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倾斜,甚至盲目追随西方。长此以往,会对中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显然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第二,互联网让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让一些青少年荒废了学业。不同于现实的社会生活,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既满足了青少年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求,又为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许多青少年宁愿整天沉迷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然而,无限制地上网会对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严重忽视学习。

第三,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目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有人实施诈骗或性侵等犯罪;另一方面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47%的非学术信息与色情有关,互联网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虽然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络上的色情信息,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会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陷入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90%以上有性犯罪或动机。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