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

相关推荐阅读:

音乐是快乐的源泉。下面是小学音乐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教案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多媒体播放《爱中国》)

二、新教学:

1,简介: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习俗。每个民族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用那动人的音乐来歌颂对生命的热爱。今天,我们将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改编而成的彝族弹拨乐《乐啰嗦》。听音乐的时候,请仔细感受音乐的意境。音乐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2.第一次听证:

(鼓励学生在欣赏完音乐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发表意见: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了,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使用如此火热的音乐语言的民族灿烂的民族文化吧。请通过彝族网查找有关彝族节日、民族歌舞的信息。(学生上网找资料,老师玩“开心啰嗦”)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A.节日:插花节、植树节、龙舟节、赏花节、火把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b .民歌:叙事曲、民歌、情歌、儿歌。(学生复习唱《伊娃娃真幸福》)c .舞蹈:一个Xi跳过月亮,拖着拖着,拿着烟盒跳舞。(舞蹈队学员示范基本舞步)d .乐器:巴乌、唢呐、秦越等30余种。(一名学生用琵琶弹奏《快乐啰嗦》)

4.重新聆听:

在我们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请大家来欣赏这首《开心啰嗦》并说出这首曲子可以分成几段。(边听边用身体表达音乐。)

5.分段听:

a、老师展示主旋律,让学生说出它在第一段出现了多少次。b,感受下一段,用不同的方式感受变化。c、感受三乐段力量和速度的变化。d .用a.b .的形式表达音乐。

6.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最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拉近了我们与彝族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与彝族音乐文化的距离。相信火热大胆的音乐语言已经深深打动了你我和在场的领导老师们。今后,我们将利用各种机会,探索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弘扬民族音乐!

师生再见:(多媒体播放《爱中国》)

小学音乐教案二教学内容:

首先,学唱《土拨鼠》这首歌。

二、综合训练:三声部和记录段。

三、欣赏:《欢乐颂》,贝多芬简介。

教学目的:

一、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唱腔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喜爱和亲切之情。

第二,初次接触三声部合唱,需要保持音准和节奏的工整。

第三,通过本课歌曲和欣赏歌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交响乐之王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

教具准备:

贝多芬的肖像。

二、《欢乐颂》器乐独奏、交响二重奏、合唱、管弦乐合奏录音带。

第三,录音机。

课程计划:三个部分。(歌曲、综合训练、欣赏)

第一类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17页)第一、第三声部。

第二,学唱《土拨鼠》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转圈》这首歌。

1.配合音乐《转圈》做两个视唱练耳练习。

2、无伴奏合唱,老师指挥。重点:两部分的音准和声。

3.有伴奏的合唱。重点:速度和力量的变化以及表情的调动。

二、综合训练(17页)

1.描述:这是一首三声部声乐练习曲,选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来自新大陆的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一次呈现的主题。这个主题原本是一首捷克的名曲,名叫《思念故乡》,这是一首反映游子思念故乡亲人,盼望回到故乡的歌曲。

2.老师弹(唱)第一声的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 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一组中第一声的视唱练耳。

4.哼出第一声的旋律。

5.老师弹(唱)第三声部的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

6.学生唱第一部分,老师唱第三部分的第二部分。要求:力量稍弱,速度稍慢,稳。唱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部分的准确和清晰,注意听另一部分。

7.教唱第三声部的旋律。

8.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可以分成半部分),进行两次视唱练耳。

9.在二声部视唱练耳的基础上,进行二声部哼唱练习,注意音域的变化,引起力度的变化。

第三,学唱《土拨鼠》这首歌。

1,歌曲简介:这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17891792年用家乡波恩创作的众多歌曲之一。当时人们有带着土拨鼠四处游荡的习俗,就像现代人在家里养猫狗,带它们出去玩一样。这是一首表明流浪汉和土拨鼠作为伙伴相互依赖的歌曲。

土拨鼠土拨鼠。

2.第一次听唱歌的录音。

3、6/8拍弱化节奏的做法。

4.视唱练耳乐谱。

注意弱升的音乐节(两小节为一个音乐节)和乐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音乐节和乐句一定要喘口气。

5.根据音乐的节奏朗读歌词,理解短语和单词的关系,找出并标出呼吸位置。

6.练习唱歌。

注意前两句和后两句的对比。

7.一起唱《土拨鼠》。

四、作业:

1,视唱练耳《土拨鼠》成绩。

2.用单簧管演奏这段旋律。

下课了。

课后:本课三声部合唱的第二、三声部是从属的,主要是为了构建和谐的背景,让小学生在轻声哼唱的同时听整体的音响效果。再说唱歌的时候?啊?到时候力度自然会加强,没必要刻意突出这个力度。

第二节课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第17页)三声部合唱片段。

二、《土拨鼠》这首歌的演唱和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转圈》这首歌。

1,视唱练耳。

2.两个视唱练耳练习。

3.两首合唱。

二:综合训练(第17页)。

1,按照第一节课的划分,用声音练习第一、三部分的视唱练耳。

2.第一、三声部视唱练习。

3.用哼唱的方式哼唱第一、三声部的副歌。

4.第三声部带四六个学生,第二声部带视唱练耳。

5.第一声和第二声的两个视唱练习。

6.第二、三声部的视唱练耳。

7.三个三声部视唱练习。

8、合唱的三个声部哼唱练习,注意调整力度和速度。

9.在条件较好的班级,用单簧管合奏这种三声部合唱。

10.欣赏:家乡的亲戚(第57页)。注意思念家乡亲人的悲伤。

三、《土拨鼠》的演唱和处理。

1,问答:美国歌曲《故乡的家庭》与《土拨鼠》在主题“思念故乡”的内容和情感上有哪些相似之处?都表现出了对家乡亲人的孤独、苍凉和思念。

2.唱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区分歌曲的两段,并说出它们在旋律和情感上的异同。第一段旋律流畅,感情平静,第二段旋律上行,让心情更加激动。

3.背诵歌词,让学生指出音调最强的地方(啊,土拨鼠),对照旋律(全是最高音?3?),确定歌曲的高潮。

4.讨论:应该如何用力量来表达这个高潮?(用强实力),整句用强实力吗?力度要随着旋律的起伏而变化。高潮出现了两次。能不能做点力度不一样的?(前面的高潮强烈,表达了对土拨鼠的强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则表现出实力较弱的无奈情绪。

在讨论中,可以试唱学生提出的不同方案,让大家对比,得出结论。

5.带着表情唱这首歌。

6.练习用单簧管演奏这首歌。

四: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

下课了。

课后:土拨鼠有两个特点:一是6/8拍(3/83/8),二是每句话从小节第六拍开始。启发学生认识到这两点,然后感受基本节奏,会很方便。

第三类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内容。

二、欣赏:《欢乐颂》,贝多芬简介。

更有准备:

首先,贝多芬的肖像。

第二,录音机。

三、电子琴演奏的《欢乐颂》录音;用童声合唱录制欢乐颂;录制二重奏、合唱和管弦乐队演奏(演唱)的交响乐片段。

教学过程:

复习。

1,(第17页)三声部声乐训练,思念故乡的片段。

(1),三部分视唱练耳练习。

(2)单簧管合奏练习。

2.唱首《土拨鼠》。

3.吸引学生用单簧管演奏土拨鼠。

总结和过渡:

这是贝多芬的一首短曲,他还创作了许多内容更深刻、规模更大的大型作品。

关于贝多芬的简介,见教材第21页。

二:贝多芬经典名作欣赏。

1,交响乐:

(1)命运第一乐章(Bev)主旋律。

②《牧歌》第一乐章的主题(刘备)。

2.奏鸣曲:

(1)月光第一乐章主题呈现。

(2)热情的第一乐章呈现主体部分的主题。

(3)F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五乐章第一乐章《春天》的主旋律。

3.歌曲:

(1)《土拨鼠》A,用电子琴演奏。b,童声合唱。

②《欢乐颂》A,用电子琴演奏。b,童声合唱。c、交响曲第四乐章(北九)是二重奏和合唱片段。

4.此外,欣赏童声合唱《思念故乡》。

三:听和想。

1.再听一遍《欢乐颂》的片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激动、热情、宏伟、壮观、兴奋)。

2.引导学生比较《欢乐颂》和《土拨鼠》的语气、力度、速度、结尾音和颜色,并填写下表。

欢乐颂和土拨鼠

情绪的热情、喜悦(明亮)、悲伤和沮丧。

强势和弱势

快速和慢速

结束声音1 6

明亮和黑暗的颜色

3.用上述比较方法总结本课欣赏的八部作品:

(1)欢乐颂:热情、春天、田园、命运。

(2)土拨鼠类:月光和思念故乡。

4.唱《欢乐颂》或者玩。

简单总结一下课堂学习情况。

下课了。后记: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都是贝多芬的作品,整体上感觉反差很大。使用不同的声音(尤其是结尾音)有不同的明暗效果。这也说明了某些声音或节奏、速度、力度的运用可以体现出一些特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