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昙镇基础设施

公路民国二十年(1931),漳浦官渡私人汽车公路公司,以华侨为董事长,建成了佛昙至老城区的公路,主持了霞坑至马坪的公路,兰主持了佛昙至湖西的公路,通车后毁于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老城区经佛昙、前亭至渔仔围的公路于1955 65438+10月建成,一过渡即可到达厦门市区。1986下半年,漳州芗城区经石马、福贡、凤桂斗岭、前亭至佛昙公路建成,与佛昙经老城、杜浔至小芸、东山的公路相连,称为东丈线,属省道。还有多条县道连接佛昙与全县。一条是佛坛经官浔至三姑的“三佛线”,与324国道相连,修建于1968。第一,佛坛至虎溪、宋卡至火烧铺的旧山线连接“火佛线”修建于1975。一条是佛坛至马坪的“佛马线”,1979修建,1990开通马坪至白水镇。它叫“白马线”,从佛昙可以直达白水。佛昙还有许多其他的乡村道路连接着城镇的各个部分和邻近的城镇。建于2000年,从东坂到戴嵩的跨海公路有900米长。2001,镇上修建了一条连接张昭高速和湖西互通的3公里长的公路。

海运从清朝到民国,佛昙的运输主要靠水路。最初使用的是帆船,然后是载重100吨的汽船潭江,每天往返厦门。1938年5月,厦门被日军占领,并在闽南海口构筑封锁线。潭江号被国民党福建军政当局征用,沉没在莆田汉江三江口。抗战胜利后,佛坛商人重新购买了刘骜号、和美号、侨通号汽船恢复海上运输,并在解放在即时被国民党军队征用。新中国成立后,佛坛码头工会于1950组建运输服务公司从事海上运输,发展到5艘木帆船和1机动水泥船。大部分被台风击沉,运输服务公司改公交运输。上世纪80年代,鱼虾养殖池塘建设进入高潮。佛昙港成了文化区,港湾道路不通,运输船只再也无法通行。1992年,省里投资42万,镇里投资29万,在大白石、戴嵩、泉美修建码头,方便渔船、渡船停靠。

水利镇东野、下坑、东坂等村和前亭镇各村的农田已由石锅皮、赤兰溪两座中型水库的联灌渠道灌溉,分别于3月1959和6月11完成。更重要的是,杨梅水库于9月建成,1972,库容5530万立方米,与石锅皮、赤兰溪水库相连,形成灌溉网,成为佛昙、前亭镇的骨干水利工程,改变了这两个镇过去淡水不足的局面。佛昙镇特别依靠杨梅水库右灌渠进行灌溉,右灌渠1992。全镇有两座小(二)型水库:水后水库,位于东坂村,1958年7月建成,库容21万立方米;坑水库,位于石门村,建于1960年5月,库容72万立方米。

1988,水镇政府修建了日供水量3000吨的自来水厂,主要依靠杨梅水库供水,水库为水后水库。当年,东坂村先完成了自来水工程,随后,全乡各村在1978,戴嵩村在1989,大白石、后社村在1990,华林村在191,侯旭村在65438+。街道和市场1981年11月供销社招待所至粮库水泥路面建成,宽8米,长350米。1992修建齐杰街石板路,宽5米,长110米。1984修建岩头街石板路,宽4米,长400米。洪江街建于1984,平均宽16米,长2350米。1985建圩铺至大白石村海滨路。1992远东育才路水泥路面扩建,宽6m,长1050m。荣山路水泥路面1992完成,宽5米,长400米,东起洪江街,西至岗头。石城村学府路,修建于1994后半段,宽8米,长700多米,从中街一直通到少尉上校门口。

学校每个村庄都有小学:

苏夏村:苏夏小学

安头村、先锋村:中心小学

石城村:石城小学

大白石村:白石小学

下坑村:榕山小学

远东村:鸿儒小学

银斗村:银斗小学

东坂村:东坂小学

华林村:华林小学

鉴湖村:鉴湖小学

任平村:任平小学(师生稀缺,2009年与鸿儒小学合并)

一所完全中学,即漳浦二中(原春梅中学),校园面积35165平方米,建筑面积17980平方米。现有42个班级,学生1531人,教师135人。初级中学2所,一所是东坂中学,创建于1985,校园面积19140平方米,建筑面积3462平方米。现有13班,806名学生,42名教师,2010年与洪江中学合并。洪江中学(镇内),位于埭头,创建于1994,校园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有18个班级,1273名学生,64名教师。建湖中学,创建于1992,因生源不足于1999与洪江中学合并。?漳浦县第二医院(华侨医院)1,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门诊、检验科、妇产科4栋3宿舍,医疗设备比较齐全。

1983拆除瓦木结构旧市场,原地重建条石水泥混合结构新市场。1992,选址重建农贸市场,面积28.64亩。建了8栋各4层的综合楼,建了中央市场A和B2,面积2200平方米,街道面积5000平方米。

电信1989 65438+10月开通自动电话500部,5月开通100瓦自动寻呼发射机1992,安装程控电话机100部。邮电大楼建成1993,程控电话扩容至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