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版中小学疫情防控技术方案(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聊城市中小学防疫技术方案如下:

为指导中小学校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实中小学校疫情防控责任,坚持人、物、环境预防和多病预防相结合 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学校卫生管理的通知》要求,落实“四早”防控措施,做到科学、准确、精准。 学校要适应当地疫情和学校实际,切实做好开学安排。

第一,学校准备

组织要求。

1.提前计划,为上学做好准备。各级教育部门根据当地疫情风险等级和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确定中小学开学时间,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掌握开学前连续14天师生及其居民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区域居住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监督到位。

_2.责任在人,保证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对有多个校址的学校,各校区要指定责任人和联系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有序推进和落实。

3.该机制有效保证了防控效果。根据当地疫情和防控规定,制定并动态优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措施,完善教育、卫生、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合作机制。各级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完善疫情防控要求和方案,开学前对学校党政干部和教职工进行方案和计划专题培训。

4.完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开学前要做好与当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衔接,根据疫情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处置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场景、实战化的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发现和解决细节性、重点性问题,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系统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启动,各环节快速反应,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5.明确要求,确保顺利开学。低风险地区的师生和员工,在健康状况达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后,方可返校。对从境外、中高风险地区或其他特殊情况返校的师生,严格执行属地健康管理要求,返校前48小时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海外教师、学生和员工在未接到学校通知的情况下不得返校,将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进行管理。

6.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对所属媒体的管理,发布或者转发国内外疫情和最新防控要求,宣传防疫知识。引导师生、员工及其* * *住户,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在中高风险区域居住过的教师、学生、员工和* * *居民,应主动向社区和学校报告,积极配合实施卫生管理规定。

保障要求

7.合理规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学校要根据师生人数,结合应急预案,储备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由专人管理,确保安全存放、合理使用和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的培训和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储备数量不少于一个月的用量。在学校门口附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8.应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和疾控机构做好适龄人群新冠肺炎预防接种工作,合理规划接种时间表。加强预防接种宣传引导,制定预防接种工作指南,分批稳步有序推进,加强预防接种服务保障。

9.改善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开学前,校园室内外环境要彻底改善,垃圾要清理干净。提前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运动场馆、图书馆、诊所、浴室等重点场所进行彻底清洁和通风,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清洁和消毒。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卫生管理的通知》要求,在开学前对学校食堂和学校饮水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清洗和消毒。饮用水设备和设施应经行业检测和监测合格,确保饮用水安全。及时更换损坏或陈旧设备,检查学校食堂食品原料安全,开学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健康检查,持证上岗。加强冷链食品包装和邮件的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点。

10.人员配备,确保防疫工作到位。根据有关规定,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全额配备校医或保健医生,并定期对校医或保健教师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防护、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开学后学校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二,开学后

关键环节控制。

1.在学校检查和注册。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动态准确掌握开学前14天教师、学生、职工及其* * *居民健康状况,以及高危地区居住史。了解新冠肺炎症状,督促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及时就医,并按规定程序处置。

2.加强校园管理。全面控制所有进出校园的便道,对校园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和排查记录齐全。师生进校门都要戴口罩,核实身份,检查体温。参观者还需检查健康码和旅行卡并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入学时,如果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鼻涕、腹泻、乏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并测量体温,及时联系学生家长,按规定程序处置。

入学后控制。

3.落实主体责任。按照“两案九制”中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和联防联控机制,压实学校传染病防控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4.做好健康管理。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跟踪登记制度、晨午检制度,运用信息技术严格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学生及其家庭成员和共同生活居住的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和风险暴露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重点监测师生是否出现发热、干咳、咽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多种疾病的预防,秋冬季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和处置。因病缺课的师生要密切跟踪诊断结果和病情进展。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做好登记台帐。对患有传染病的师生进行密切长期随访,及时控制其健康状况。

5.巡逻重点区域。学校对学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运动场地、图书馆、卫生室、浴室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进行日常检查,排查风险隐患,加强整改。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加大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容器的清洗消毒工作。

6.加强活动管理。组织活动要根据疫情形势、国家和属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做出安排,合理控制人员密度,尽可能实行最小单位分组管理。加强校园聚会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需举办活动的,报当地教育部门批准,缩小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会议可以通过非高峰会议、在线视频或预先录制的会议材料的方式召开。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少去校外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地方,携带备用口罩。

7.做好手部卫生。学校的体育场馆、食堂、宿舍、浴室等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行,配备洗手液或一次性消毒液。引导师生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手部卫生,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或用速干型手消毒剂搓手,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

8.确保食品安全。加强原料特别是冷链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的安全管理,从正规渠道采购食品等原料,确保可追溯性。用餐前半小时完成用餐区的消毒和通风。规范用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制,送餐到班级,或者错时错峰用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餐具、灶具的清洗消毒工作,做好餐后垃圾的清理分类工作。校外供餐单位送餐员全程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入校前卫生码和体温正常。

9.加强寄宿管理。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允许离校。如必须离校,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规划好出行路线和方式,并告知学生家长。加强宿舍出入管理、证件出入和温度检测,禁止外人进入。加强宿舍的清洁、消毒和通风,保持浴室清洁,做好垃圾分类。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其他可疑症状。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及时向班主任报告。

10.加强健康教育。学校要将秋冬季节新型冠状肺炎和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能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学习公民防疫基本行为规范,定期对学校党政干部、师生进行培训和指导,通过各种渠道向师生和家长推送相关信息。密切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11.加强近视防控。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计划》、《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观看时间。教师要合理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减少网上教学和作业时间。学校要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校内外体育活动1小时;那天没有体育课,放学后学校要组织学生做集体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均衡营养膳食,保证充足睡眠。低风险地区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

12.加强人员防护。校门服务员、保洁员、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口罩,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湿了或脏了后,要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也应戴帽子,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清洗和消毒。如果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鼻涕、腹泻、乏力、嗅觉减退、肌肉疼痛等症状。,要及时上报并就医,不要无病工作。学校所在的县城没有高危区域,师生上课可以不戴口罩。

第三,应急反应

关注疫情变化。关注本地区疫情变化,遇局部疫情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系统,严格落实师生体温检测、晨午检、因病缺课原因追踪登记等防控措施。校园内出现病例后,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视情况采取停课、停课、学校封闭管理、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等措施。

遵循处置流程。有发热、干咳、咽痛、流鼻涕、腹泻、乏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师生。在家或在学校应立即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并去医院就医,不得隐瞒病情。学生生病在家就医时,家长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教职工应及时通知学校在家就医,学校应做好医疗结果的跟踪登记工作。如果在学校发生疾病,学校医务人员会在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严格按照“点对点”合作机制的相关规定,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做好医疗结果的跟踪登记工作。没有诊所的学校应联系附近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处置和登记。

启动应急机制。如果新冠肺炎出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师生、职工和与* * * *共同生活的居民,学校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尽快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的筛查和终末消毒工作。安排专人负责联系接受隔离管理的师生,掌握其健康状况;其他与* * *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应及时告知风险,提醒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并配合实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如有发热、干咳、咽痛、流鼻涕、腹泻、乏力、嗅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他们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

查看复课证明。学校应当配合接受隔离管理的师生做好心理安慰、学业辅导和隐私信息保护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危机。病愈返校的师生需提供当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