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义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理解为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第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看:看老师示范、板书、表演;听力:只需注意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思考: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做:就是操作学习工具,用手做练习。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不要走神,不要小动作,要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仔细研究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补充,是否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和板书,认真操作学习工具,按要求做练习。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我认为教师讲课时必须精神饱满,语言要生动有趣,组织要清晰,方法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倾听。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数学是一门反思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动脑,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习惯。为了让学生独立思考,首先要选择思考的材料,如□□ = 12,14 =□□□□□在做《整理与复习》中的开放性题目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如何写出所有的公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条理性。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老师提问后,智力高的学生可以很快举手回答。但是为了照顾中下水平的学生,要多留些时间给大家思考。相当一部分同学举手后,不同水平的同学可以根据情况回答。有时候让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有什么困难,从而促进他们用脑子思考问题。提问时,避免只和少数成绩好的同学说话,忽略大部分同学。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法,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当众提问的同学有独立思考和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难题。其实提问有时候比回答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问从所学内容中发现矛盾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能力,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难题。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可能会有新的想法。有了想法,就会有交流的欲望,有了交流,就会有新的思维,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身边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记下身边的数学。比如,学完数字后,我布置了“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学生通过搜索找到生活中感兴趣的数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也有积极的意义。漂亮工整的文笔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用规范的格式书写,还有阿拉伯数字和符号。对于作业的书写,老师要经常点评,典型示范,表扬为主。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吊儿郎当,感到不安。老师要让小组学生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虽然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一蹴而就,但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所以,只要老师引导得当,训练有素,就能加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让他们在学习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