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坚决纠正漫无目的的随意性、娱乐性阅读和浅薄的概括性、理解性阅读,积极引导学生把阅读过程变成体验和发现之旅,以积极的审美态度教会学生鉴赏阅读的方法。集中全部心思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每一篇阅读文章中的人和事、景和事、情和理,观察它的“言”,品味它的味道,体会它的精神,使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审美欣赏。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阅读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一些感悟。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首先,奖励,激情
小学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情感世界是纯洁而丰富多彩的。带领孩子徜徉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世界里,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阅读是学生的感受随着教材的感受而波动、前进、延续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就能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它能驱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激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接受情感教育和情感熏陶,使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情怀”,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怀,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欣赏好文章,总能让人着迷。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和作者之间制造情感的嗡嗡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搭建沟通情感的桥梁,让学生真正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比如,引导学生阅读《圆明园被毁》这一课,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被毁的历史,体会作者布局的意图,让学生的情绪与作者的情绪同步,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为的愤恨, 从而深切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深受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暴行的感情的影响。
第二,奖励人,评判美丑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文字描写的人物色彩丰富,伟人、穷人、中国、外国、古代、现代,五颜六色,各具特色。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在人物之间进行表象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的比较,从而认识、欣赏和判断人物,从人物的形象和对话中体会人物的人格特征之美乃至思想品质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比如《金钩》就是典型的人物特征突出的文本。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特点,不仅会使学生理解指导员对红军战士的关怀和老班长对党和革命的忠诚,激发对指导员和老班长的敬仰,还会深刻体会和体验红军官兵在长征中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第三,欣赏风景,品味意境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事物的理解是肤浅的,对一些要读的文本,尤其是一些诗词,往往理解和品味都很差。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本时,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依托学生熟悉的相关情境,联系现实生活,根据事物的发展,不断引导学生欣赏文章所表达的意境。比如李白的《扬州送别孟浩然》,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之中,通过景物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们应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带着“如果我是诗人,会是什么样子”的假设进入原始意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老师的指示,认真阅读这首诗,体会这首诗的诗意:春天的长江两岸,五彩斑斓的圆盘在舞动,百花齐放,江面上翻滚的浪花在东流,一叶扁舟一直在借长江之水。
第四,欣赏语言,理解意思。
在小学阶段,学生涉猎的很多课文都简洁生动,句式优美多样,语言简洁生动。它们的精妙之处在于形象生动,寓意丰富,色彩感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仔细推敲和欣赏优美的语言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在欣赏中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蕴,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交流。比如《桂花雨》这篇文字,很美,很有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取“文章中有一句话特别有味道,越读越有趣。谁看完能告诉你是哪一句?”读这个问题,让学生读到“一年四季,全村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里的桂花没有我老家院子里的桂花香。“寓意:爱家乡,爱家乡人。《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生动,而且句式讲究,语感朗朗上口。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桂林水“静、清、绿”和山“奇、美、险”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鉴赏阅读,让学生充分领略其美丽魅力,理解作者热爱桂林美景的强烈感情和赞美祖国山河的深刻意蕴。
第五,欣赏意义,讲道理
阅读过程是迅速领会和把握作者意思的综合心理过程。没有对语义的欣赏和理解,就没有对语言其他内涵的欣赏基础。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着重从这方面去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练习和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将上下文与全文结合起来,感知单词和短语的语言意义及其与全文的联系,由表及里地感受其丰富的内涵和事件。比如读《白杨》,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高、大、直的含义,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亲是在通过白杨表达自己的心声: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以大志大德建设边疆。他们永远像白杨一样不屈不挠地挺立在荒凉的戈壁上,永远那么挺拔,那么高大。
第六,享受写作,学会表达。
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知和掌握写作方法的过程。《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叶圣陶也说过,“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可见,阅读是学习表达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不仅要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内容,还要教会他们在阅读实践中鉴赏写作技巧,特别是课文中的句型、修辞手法、写作思路和结构,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桂林山水图》中的山水景物,就曾用比喻、排比、比喻等多种方式进行过描写。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描写方法,了解“从头开始——分别描写——概括”的结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可以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统一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阅读《我爱家乡的杨梅》这篇文章时,要引导他们遵循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认真阅读文本,仔细欣赏文本的层次结构,把握事物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逐层叙述叙事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理解作者的布局和思路,掌握构思文章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认知活动,小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情感体验,也需要思想理解。在指导学生欣赏阅读时,教师应努力在学生和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做好作者思想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使学生在认识和思想上实现变化和飞跃,受到情感的感染,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