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更全面的教育改革

在人们习惯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之后,一种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近年来也在一些学校实行或试行。

截至2010年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何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第一,教育改革不要跟风,五四运动和六三运动利弊不同。

一些五四和六三学生的家长一起讨论,认为有的小学学了五年的学生数学不如小学学了六年的学生扎实,比如十进制算术,需要放学和假期去补习班。如果学了六年,会有很多时间不断练习,基础自然扎实,不需要去补习班。但是,初中四年的学习确实比初中三年的学习时间更长、更轻、质量更高。

大多数学者支持“六三”制。原因之一是现有的教材难度大,深度不够。按照五年的小学教学时间,老师根本完成不了内容。所以有学校不停加课,学生受不了,老师不停喊累的情况。

也有少数人一直在鼓吹五四运动。他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做了一个假设:如果他能让兔子振作起来,他一定会用更少的时间跑在乌龟前面。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有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希望兔子睡觉,努力让乌龟坚持下去,赢得最后的胜利。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六·三”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的主导教育制度,不应该轻易改变。新中国成立前,“63”体制已经稳定了近30年,行之有效。而且现有的六年级小学校舍和老师都“搬”到了初中,这只是增加了初中的办学紧张度,浪费了本已稀缺的教育资源。“从五四实验来看,大部分是中等以上经济文化水平的地区。在经济落后地区,仍有相当数量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在这样的师资条件下,小学可能五年都学不完原来六年的内容。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是双语的,6年很难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缩短一年必然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选择“63”制可以在不增加校舍和教师数量的情况下实现,也不会导致家庭教育支出过大,可以防止辍学率上升。

第二,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义务教育体系可以分段多样化。

判断一个学校制度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学生健康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应走出盲目注重学时划分的模式,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弹性学制的总原则下明确义务教育的性质,提出小学和初中的具体教育政策,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以及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学习年限;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