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作文模仿颐和园的写法写一篇介绍不同园林的作文。
北京西郊西山脚下的海淀,春意盎然,峰峦叠翠,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开始,这里就修建了皇家园林。到800年后的清末,园林总面积达到1000多公顷,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这三座山分别有静宜园、景明园、颐和园,再加上长春园、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大园林。“三山五园”是独立的园林,各有特色,但又相互联系,错落有致。这样集中的花园,世界上也只有见过。金元明时期的主要精力是修建北京城和城中宫殿。因此,西山花园多为私人所有。清朝康熙以来,内城没有发展起来,皇家园林开始涌向西山。现存的皇家园林大多建于清朝中期。
起初,皇家园林只是皇家嫔妃们休闲避暑的地方,政务、祭祀、生活都在城中。清朝雍正帝登基后,园林开始有出宫的味道,最后干脆长期住在西郊的园林里,处理政务,读书消遣。花园已经成为政治的中心。
“三山五园”中的颐和园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有四个景点。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个地区曾经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地方,包括仁寿殿、房屋、卧室、大舞台和南北朝时期的庭院。玉兰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封闭通道的高墙。
万寿山中部巍峨的千山景区,建筑最多,最华丽。整个景区以两条垂直对比的轴线为主,东西轴线为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间开始,依次为排云门、排云堂、德惠堂、佛香阁。佛香阁是整个园林的中心,周围的建筑对称分布在其中,形成众星捧月之势,风格颇为宏伟。
最北的后山后湖景区虽然建筑不多,但郁郁葱葱的森林、蜿蜒曲折的山路、典雅幽静的风格与前山的壮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藏式建筑和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趣味。颐和园水面占公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尤其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荡漾,西部山峦起伏,北部亭台楼阁。湖中有西堤,上有桃柳成星,六座形态各异的拱桥隐于其中;湖中3个岛上也有不同形式的古典建筑;这座17孔桥横跨在湖面上,它不仅是通往湖边的道路,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景点,形状非常美丽。
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可以称之为园林建筑博物馆。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是万寿山上的佛阁。佛阁建在方形桥台上,高度为21米。亭高40米,有8面,3层,4重檐。亭内有八根巨大的铁紫檀擎天柱,是一座结构相当复杂的经典建筑。回廊和角亭是常见的园林形式。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上画有14000多幅画,都是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如亭台楼阁,也是中国最大的。此外,万寿山山顶的无梁殿全部由砖石砌成,没有一个支架,技术水平极高。
颐和园体现的铸造和雕刻技术也是一流的。如昆明湖东岸巨大的振水铁牛,造型逼真,背上有铭文。湖北岸边的巨大石船,雕梁画栋,极为奇妙。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所有建筑的精华。东面的宫殿区和内院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围合的院落由游廊相连。南部的湖区是杭州典型的西湖风格。一条“苏堤”将湖面一分为二,充满江南风情;万寿山以北,有典型的藏族喇嘛庙风格,白塔碉堡式建筑;北面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店铺多,水路垂直。
[编辑此段]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市区15km。它是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风光为蓝本,借鉴江南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意境的大型自然景观园林。它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宫殿,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外三个是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朝的皇宫和园林,前身是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的最后一个园。始建于1750,建成于1764,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前,北京西郊已建有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的四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中间的“翁山泊”成了一片空旷之地。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在此改建为清漪园,将两侧四园连成一体,形成了从清华校园到香山20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慈禧太后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修,改称颐和园为避暑山庄。光绪二十六年(1900),颐和园被“八国联军”破坏,多处建筑被烧毁。光绪二十九年(1903)恢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被破坏了。1949之后,政府继续拨款维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是传统造园艺术的杰作,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基本框架。周围的景观环境充满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和富丽,也充满了自然的意趣,高度体现了“虽是人为,却是自然”的造园原则。颐和园的亭、廊、堂、寺、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开阔湖泊和谐而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杰作,在国内外园林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颐和园是一个大型景点,占地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公园内的建筑以佛殿为中心。景区建筑100多处,院落20多处,古建筑3555处,面积7万多平方米,亭、台、楼、阁、廊、榭3000多处。古树名木1600多棵。其中,佛阁、长廊、石舟、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成为人们熟知的代表性建筑。
园内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末慈禧和光绪从事内政、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兰堂、易云堂等院落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后妃居住的地方。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由长廊、后山和西区组成的广阔区域是供皇帝们休闲娱乐的园林游览区。千山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在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阁和排云殿建筑,起于湖岸的云辉玉宇牌坊,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惠殿、佛阁,终至山顶智慧海,长廊重重,殿堂复杂,层层上升,贯穿绿屋,气势磅礴。巍峨的佛阁八面三层楼,依山面湖,俯瞰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整个公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伟的十七孔桥,如长虹月牙倒映在水面上,湖中有一个南湖岛,十七孔桥与岸边相连。蜿蜒的西堤像一条绿丝带,由北向南,横跨天汉,堤上有六座桥,亭亭玉立,形态各异。韩旭厅、造剑厅、知景阁三座岛屿巍然屹立,象征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看了看农织的图,软软的,如画。乾隆皇帝曾经在这里看过耕织的活画,在农村很有意思。与千湖、一水相连的苏州街,酒香四溢,微风习习,店铺熙熙攘攘,仿佛置身于200多年前的皇家购物街,幽默的花园充满了乐趣。昆明湖岸边有著名的石舟,栩栩如生的铜牛,知春阁等风景建筑,很不错。山川湖泊之后,碧水回流,古松巍峨,环境幽静。
多年来,颐和园管理处以“以文化建园”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建立了以借景环境、山水水系、古文化遗迹、植被景观为颐和园核心保护内容的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修复了四大洲、苏州街、景明楼、连宁堂、农耕图四个景点,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了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建成了国内园林系统最先进的文昌书院博物馆。
1998 65438+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和出色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
清漪园于1860年被烧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被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重建。2005-2006年,修复了佛香阁景区和长廊。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浓缩了民族园林艺术的精髓,最具匠心和特色的设计是她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长廊中的画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景点有机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了园林的整体之美。
另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其上的桥。西堤不是宽堤,没有实际作用。但设计者执意人为断开平堤,在堤上修建“西堤六桥”,形成美丽的“烟柳六桥”。景色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玉带桥是六桥中最美的。
昆明湖的南面是建园时特意保留下来的一个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一座十七孔桥把它和湖东岸连接起来。
十七孔桥、龙王庙、西递装点昆明湖,巧妙运用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玉泉山峰带入游客的视线。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第三个特色是它的后湖景区,使得万寿山三面环水。后湖具有观赏、观光、防火三大功能,尤其是防火功能与园林设计的巧妙结合,类似于一条环绕城墙的护城河。
甘龙御缇诗贝
佛香阁是整个园林的建筑中心,依山傍水。颐和园的设计也着眼于国内的主要景点。比如南湖岛上的王禅馆模仿武昌的黄鹤楼,十七孔桥模仿卢沟桥,后山的苏州街模仿苏州的商贸街。
对外宾的旅游路线建议:进东宫门参观仁寿寺后,向北(右手)拐300米,步行10分钟,穿过“东来紫气”到达谐趣园。谐趣园仿照无锡鸡场园,最能代表中国园林的特色,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区别于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整体特色。逛完谐趣园再去昆明湖-玉兰堂-乐寿堂-长廊-排智寺景区-什邡-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从北面的如意门走,不去苏州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