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是什么意思?

1.风格指的是《诗经》中的民族风格,骚指的是屈原写的《离骚》,被后人作为文学的统称。

2、指女性轻浮放荡的行为。

扩展数据

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和《楚辞》。在俗语中,风骚这个词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轻浮行为。这个意思和《诗经》《楚辞》无关,和病有关。根据云公《七年之痒,几多风骚》一文:

“骚”字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层意思。一种是褒义词,形容一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独特成就,如“独领风骚”,来源于中国的经典诗词《诗经》、《离骚》。风骚的另一个含义有些消极,形容一个人(通常是女性)在行为上表现不好,在性取向的表达上不含蓄。风骚的后一种含义的来源显然与《诗经》《楚辞》等高雅艺术无关,普通人也很难想象带有一些问题的风骚风格居然来源于对疾病的描写。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的诗歌。《楚辞》是中国第一部文人写的诗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灿烂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风”和“骚”常常被并称为“骚”。“风骚”也因此成为了文学的代名词。

首先我们来看“骚”。骚作为一种带有病名的文献,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景》:“鱼多于其中,其声如怒,其食不骚。”只是由于文献零散,小学学者对骚病一直缺乏准确的注释。好在近代的很多出土文献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睡虎地》秦简中记载:“诸侯不医骚马,骚马皆美……”这里的“骚马”是指患骚病的马,骚马是骚病的病原体,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疥疮。

关于骚病为疥疮的解释,在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中记载得更为清楚:“骚痒化脓。”骚就是疥疮,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瘙痒。后来,骚的意思逐渐被“骚、挠”所代替,出现了“痒”这个词,骚和痒作为词的关系也逐渐被遗忘。

“骚”即疥疮,即痒,“风”与痒的关系更明显。现代汉语里还有“风疹”这个词。作为疾病,风骚都有痒的症状。人痒了,就会忍不住去挠。当它们抓挠时,会产生摆姿势和眨眼的效果。自然,他们看起来并不严肃。

因为古人非常强调人的体态,讲究人的坐和站要稳,不能动,动来动去的人不符合传统礼仪。渐渐地,人们就把风骚的人抓痒时的肢体语言和人的风格(性)联系起来了,所以风骚在谚语中就有了后一种意思。

参考风骚(中文词)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