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训

梁浩的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好的校训能够警醒学生,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绘制学生的精神底色、规范学生的仪态行为、促进学生积极进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每所学校的校训都要融入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要深刻、深远、有特色。

但现实中,一些中小学的校训却成了形式口号、空洞口号,学生难以理解和实践。前不久,我走访了几个镇的20多所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校训都是一样的,仅限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四个字。诚然,“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确是对学生的训诫。但实际影响意义不大,如何实施有时连学校领导都不清楚,更别说中小学生了。所以学校领导在制定校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动脑筋,而不是照搬别人。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校训应该突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校训要融入学校理念。

一个学校要想稳步发展,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办学理念。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校训。校训是办学理念的精髓,校训雷同,表明办学理念的模糊或混乱。清华大学建校之初的教育方针是“留学德国,自强不息”。后来梁启超先生以“自强不息,爱惜德行,搬运东西”来鼓励学生。后来,这八个字被铸进了校徽,成为师生应该遵守的校训。可见,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对教育方针的生动诠释,是教育思想不断演进的结果。所以校训和学校理念的关系应该是理念在前,校训在后,校训在前,校训随着学校理念的不断演进而不断凝聚和完善。所以,我们中小学管理者在制定校训的时候,要明确地问自己:我们的学校追求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只有想清楚办学理念,才有资格制定校训。也就是说,校训要与学校的理念相融合,体现学校的文化积淀。一所中学的校训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从这句校训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校训当然不能完全体现办学理念,但至少需要反映办学理念的一个方面,应该是重要的、突出的。

二、校训应突出学校特色。

办学理念的不同,注定了它是丰富多彩的,多元的。如果每个学校的校训都趋于一致,那也说明我们学校一点特色都没有。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校训是学校生活的标签。当我们谈到“自强不息,崇德载物”的时候,就会想到清华大学。当我们谈到“团结”、“求真”、“创新”时,我们能想到哪个学派?所以校训本身也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学校无形的名片,是学校最好的宣传语言。中小学管理者要精通定力,乐于思考,精心提炼,发现学校特色,创造学校特色,用特色语言体现在校训中。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第一小学,是国家书法艺术实验学校,书法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校训是“一笔一画练书法,一生做真人”。校训巧妙地将书法教育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引领学生,又突出办学特色,让人记住校训,对学校特色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校训要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校训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向性也很明确,旨在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给他们一个发展方向。在长期的熏陶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熟记于心,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所以好的校训一定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怎么做。而校训的警示一定要清晰明确,不能像“求实创新”那样宏大而难以捕捉。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但更要与真理为友,中文翻译为“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这个校训告诉学生,学习前人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追求真理。这样的校训可谓是学生精神成长的方向,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当然,校训绝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学校的系列教育活动融为一体,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校训才能深入人心,起到默默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