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师范学院办学概述
65438年至0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战争服务的人才严重短缺,使国民政府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本军阀在侵略战争中对中国教育文化机构的疯狂破坏和在沦陷区进行的奴化教育,也给了政府和教育者极大的刺激。在国家生死存亡之秋,寻求救国之道成了政府的当务之急。除了发展战时经济,加强军事训练外,在教育方面,要改善中小学教育,更不要说改善师范教育了。
因此,1938年4月,国民党临时国民大会通过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计划大纲》,指出“应特别注意并紧急实施教师训练,并应尽速规定各级教师资格考试及学术研究办法,以培养中学急需德智体教师,并应考虑原高等师范学校旧制而设置。“在当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高等师范教育重新受到重视。
1938年7月,以《战时各级教育实施计划纲要》精神颁布的《师范学院条例》,对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条例指出,“师范院校单独设置或在大学内设置,教育部将审查全国各地情况,按区设置”。基于国民师范教育的基础和当时的战争形势,教育部决定设立独立的师范学院,临时设在湘桂黔一带,定名为国民师范学院。1938年7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聘请著名教育家廖世诚为国立师范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筹委会成员还包括高教部部长吴、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湖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景农、西北联合大学教授王德耀等。潘公展就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后,陆军第31军总司令部书记袁哲接任筹备委员。廖世诚从7月27日被任命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到10年10月27日国师院于18+0年2月27日开学,带领其他筹备委员成立国师院,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筹备工作很复杂,但筹备委员会日夜努力,有条不紊地处理各项工作。因为教育部打算在离桂香或向倩铁路不远的镇上办一所佛学院,廖世诚一方面托人在贵州选址,另一方面又着眼于湖南。
9月的一天,长郡中学卢立刚校长(当时已迁到蓝田)在长沙一家书店遇到了廖老师。出于对这位佛学老师定居湖南的殷切期望,他极力向廖推荐安化蓝田,意为“安定的文化”、“照耀着你”。廖世诚到安化蓝田考察,发现蓝田镇地处湖南西部山区,远离京广线,受侵华日军干扰较小,但铁路、公路、水路交通便利。蓝田也是山区的小盆地,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但是两天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当我们走投无路,想要返回时,突然有人指示李园把它租下。店主李卓然先生很大方。经过半天协商,合同成立。”梨园位于蓝田镇西约一里的光明山,占地约100亩。“有200间房子,都是重度弯曲的房子,长长的走廊。”这真是一个寻找的好地方。签约后,廖世成以条件优越为由,向教育部申报蓝田为校址,获得批准。
1938 10 6月10日,筹委会验收了梨园所有房屋,开始修缮粉刷,并在光明山上修建教室等教学和生活设施。为了办好佛学院,廖世诚长期联系家乡的朋友、光华大学的同事和信徒,动员和邀请他们到湖南办学。学者、孟宪成、任孟贤、周成、王武凤、高长云,工作人员胡荣奎、朱寿福、薛赤涛、、张、洪、、。同时给全国各地的朋友同事发了一封信,请求推荐人的帮助。并利用在重庆开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学术会议的机会,邀请了衡阳的骆吉林、金兆军、谢成平、胡干生、姚钦友、钟泰。
一批有名望的教授和一批有能力的老师冒着千里之外的风险及时抵达蓝田,使师大的教职工阵容初具规模,为按时开课奠定了基础。在马不停蹄的奔波和接触中,廖老师亲自制定了师大的组织大纲和学习规则,师大的开办费预算,并请其他教授和工作人员制定了各个系的课程和各个系的操作方法。图书馆设备是学院成立的重要条件。佛教经教育部批准,接收了安徽大学、山东大学因战争封闭而存在桃园的图书、仪器、设备,经过21天运到蓝田。* * *仪器设备木箱320只,铁床260张,铁器130件。此外,学院还向长沙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订购了一批图书和文具,并向南轩图书馆租借了数万册图书。这样理科的实验和文科的书本参考就有了很好的基础。
刚到蓝田的时候,我出生在两个地方,学院的建设离不开当地的支持。为了争取蓝田机关的支持,协助师范学院的运作,筹委会成员在湖南省、安化县和蓝田镇保持联系。一切准备就绪后,学院于65438+2月1日正式开学。开学后,6月1939 65438+10月14日,师大邀请社会各界,凑成盛大的开学典礼。正如教育部主任顾树森的贺词,“蓝田以植玉闻名,秦楚是异地,故有同情之事;师资培养,团结就是力量,复兴,乐观”,国立师范大学承载着国民政府复兴高等师范教育的厚望。抗战时期,国师注定没有一个和平的学校环境。
1938九月蓝田选校址的时候,蓝田还不是世外桃源。当时侵华日军入侵武汉、广州,湖南其实离战争前线很近。之所以决定在蓝田建校,是因为蓝田地处湘西,不是军事枢纽,即使敌人深入内地,蓝田也不是必经之地;其次,由于蓝田水陆交通便利,即使在紧急情况下,物资转运和人员疏散也更有把握;再次,蓝田是山谷中的小盆地,环境幽静,风景优美,是办学读书的好地方;第四,因为蓝田便宜,有梨园出租,佛学院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白手起家,可以尽可能的节省开办费。建校过程中,6月下旬,165438+10月中旬,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局势日趋紧张。虽然不断有人建议廖世诚放弃蓝田,另寻校区,但廖院长会因为学院新地基没打好,人员分散,学校无限期开学,而他的决定权还在蓝田。1939年9月,日军在湘北发起第一次战役,1941年9月在长沙发起第二次战役,1941年2月在长沙发起第三次战役。每次出现危机,师生中都会有搬学校的动议。廖院长一方面派人到新化、溆浦等地调查西行路线,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又说:“不宜脱险;人们关心的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国家货币困难,不能挥霍的原则,调解舆论,引导师生坚持蓝田。所以,在抗日战争的拉锯战阶段,佛家能在蓝田背弦,而且越来越强。1944年5月27日,日军动用海陆空36万余兵力打通了中国大陆的交通线,发动了恒昌战役,这是日军在一个地区用兵最多的一次。在敌人的强大进攻下,中国的守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失败了。长沙6月19沦陷,衡阳7月8日沦陷。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背景下,佛学院被迫放弃经营了六年的蓝田校区,迁往西部的溆浦。这个过程是反复考虑和考虑的。在战役开始时,院长廖仍以他一贯的精神努力保持学院的平静。他知道,抗战八年,人已疲惫,书院有点心慌,蓝田镇不好收拾。化人为关,尤其是在紧要关头稳定大局,是学院的职责。所以他说:“除非衡阳守不住,邵阳告急,我们医院绝不动。“战争开始后近一个月,蓝田的师生像往常一样去西藏度假。鉴于形势险恶,教育部于6月6日电告佛学教师,要求学院未雨绸缪。廖院长观察了情况,认为可以冷静处理,但没有向师生公布。当平江、浏阳、汨罗、益阳相继失陷,蓝田周边无不危如累卵,触目惊心,书院的毕业考试和学期考试仍在按计划进行。邵阳中央日报报道佛教教师成为蓝田的稳定力量,蓝田李星日报报道佛教教师走近一线,保持独立,他们的毅力是民族气节的体现。
6月1944长沙失陷后,湘潭、湘乡、衡山相继失陷,敌军战线已至蓝田东南140里永丰镇。教师和学生已经要求学院迅速采取行动。有的主张搬到东安,有的主张搬到新宁或武冈,有的主张搬到溆浦,但有的主张不搬,没有一致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学院于6月20日召开紧急院务会议,决定从6月20日21起停课撤离。同时派朱幼穗、陶两位老师到新华商量撤离地点,成立了以院长为团长、金兆钧为总干事的战时勤务组,组织撤离。战时服务团下设运输队、救护队、联防队、接待队、通信队,师生负责各组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后,学院于6月28日宣布撤离。
在蓝田秩序混乱,难以招到员工的情况下,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将学院所有的图书、仪器、重要论文打包运走,分别疏散到新华、世荣桥、茅坪。大部分师生被疏散到新华尚美中学和县女子中学,少数留在蓝田。撤离学院期间,由于我军英勇抵抗,衡阳战事呈胶着状态,总体形势似有好转。教育部打电话解释说学院不能迁址。廖院长把这个消息报告给新华和蓝田的师生,师生们欣喜不已。于是决定让新华师生返回蓝田,结束撤离。没想到,8月7日,经过47天的努力,衡阳失守,佛系迁都势在必行。廖院长派两组人到溆浦和杨木洲调查搬迁地点。之所以考察杨木洲,是因为这里靠近蓝田。如果情况能好转,学院搬回蓝田更方便。但考察的结果是杨木舟不适合。溆浦的优势很明显:偏僻,安全;离省会沅陵行署近,容易照顾;是通往重庆的主干道;产品丰富,可以供给师生生活。而且搬佛老师的意向得到了溆浦县政府和参事会的热烈欢迎。当时日寇已占领祁阳,逼近邵阳。廖院长随后召开教职员工大会,决定将学院迁至溆浦,并很快组织了学校搬迁委员会。学校搬迁委员会制定的搬迁办法,对到达溆浦后的人员组织、差旅补助、行走路线、学校财产交通、注意事项等做了详细规定。
9月10,学院搬迁正式开始。到65438年10月26日,运输工作全部完成。学院搬迁历时47天,共运出668箱。虽然期间战争破坏带来的艰辛难以言表,但人员和物资组织有序,所以学校财产没有受损,也没有人员伤亡。留在蓝田待运的物品登记造册,整齐地码放在教室和职工宿舍,并聘请园主李氏家族代为保管。学院新校区位于溆浦县马天平,与江岸相对。村庄整洁,寺庙多,橘林茂密,环境幽静,与县城仅一水之隔,交通便利,适合办学。原来学院是用民居和公祠作为校舍,宽敞充足。然而,形势的急转直下,使得活动的器官突然增多。先期到达的单位早就占了地盘,其余房屋损坏,除非修复,否则无法使用。因此,初到马天平的师生居无定所,坐立不安。幸运的是,学院采取了预防措施。9月19日安排教职工在新学院办公,加紧修缮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室,添置学校家具。到10中期,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师生全部安顿下来。学院随后于22日开始招生,6月11日在溆浦开学。佛家西迁溆浦,是兵败形势下的无奈之举。经过两个月的疏散和等待,才做出了这个决定。新校址的选择也是考察比较的结果。师大在溆浦办学不到两年。虽然溆浦的办学条件不如蓝田,但学院在溆浦办学受到了湘西人民的热烈欢迎,学院为湘西人才培养做出了特殊贡献。佛门迁到溆浦不到一年,就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由于学院所在地对学院的发展意义重大,第四十一届校务会议认为,战后学院应改名为“国立中央师范学院”,校园应设在首都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并拟就“学院的命名及所在地”提交部长级呼吁书。为此廖院长于8月底1945前往重庆教育部进行会谈,并参加了教育部召开的教育善后工作会议。关于搬入的大学的复原地,本次会议确定的原则是“在寻求相当合理的布局的同时,兼顾大学的历史关系”。基于这一原则,结合学院成立的历史背景,学院的自主设立和命名,国立师范学院应如师生所愿,复员在南京或交通便利的大城市。蓝田的校址是当时教育部考虑到战争形势而做出的临时安排,并不打算将学院永远举办在蓝田,这一点从国立师范大学的校名就可以看出来。但在会谈中,新任教育部长朱家华要求国立师范大学将永久校区设在湖南。廖院长随后试图将学院定位在长沙,但得到的答复是“经与湖南省政府联系,长沙饱受战乱创伤,不适合国师搬迁”,要求学院将永久校区定位在南岳或衡阳。
于是廖院长回到溆浦,开始准备复员。廖院长赴考察时,委派胡荣奎先生和王硕儒先生。他们到达衡阳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市县政府党组织、教务会、社区联名致电学院,诚挚邀请学院落户衡阳。在各个机构和衡阳校友的协助下,我逐一查看了市区三四十里范围内可以作为医院选址的地点。到达南岳后,他们对南岳山上和衡山县周围的山麓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两位先生回到溆浦后,学院召开教职工大会,听取考察报告,综合比较两地条件。由此,衡阳以交通便利、校园区位广阔等七大优势赢得了全体教职员工的一致认可。学院决定将位于衡阳河东岸的原省五中、三职院作为永久校区。
学院决定后,报教育部审批备案,湖南省政府批准。没想到,已经定下来的,还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省五中旧址突然被某空军站占用,多次交涉也不肯让步。”教育部还要求佛学老师将南岳改为永久校区。在法律和事实难以逆转的情况下,虽然南岳的物质条件远不如衡阳,但当时湖南省政府决定以南岳为全省文化建设区,以佛学老师为辅导中心,学院毅然决定迁往南岳。根据教育部的安排,1946的暑期是学校复员的时间。学校将于5月结束上课,并开始复员工作,复员工作将于9月完成。
廖院长在决定迁往南岳后,立即任命了包括皮明举在内的14人组成的医院迁建委员会,并担任其主席,提出了“安全、快速、节约成本”的原则。搬迁委员会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并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搬迁计划。在路线上,确定溆浦经颜夕、益阳、长沙到南岳,溆浦坐公路汽车到颜夕,颜夕坐水上船到益阳,益阳坐小汽船到长沙,长沙坐公路汽车到南岳。这条线路在沿途畅通的情况下,只需要一周就可以到达,省时,更安全,运费也不贵。在迁移程序中,决定先运送图书和仪器,其次运送重要文件和校对工具,最后根据需要运送普通文件和校对工具;上班族第一,教职工家属第二,住院学生最后。由于周密的计划,学院的搬迁进展顺利。
6月初开始打包工作,一个月后基本完成。7月11日,搬迁工作正式开始,在颜夕、益阳设立转运站,在长沙、南岳设立临时办公室,使各种货物的联系和运输畅通。据统计,从溆浦运到南岳的学校用品有600多箱,178箱图书也送到了教职员工手中。9月至6月5438+00,学院将搬迁到溆浦前留在蓝田的大部分学校家具运到南岳,使学校家具基本能满足开学需要。廖院长到长沙后,与湖南省政府、省商学院商定,南粤省立商学院(圣经学校旧址)的校舍为本科校舍,南粤省立十二中的校舍为附中校舍。9月中旬,商学院建筑陆续移交给佛学院。佛学院抓紧准备,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0月中旬,各项准备工作就绪,顺利开学。南岳复员的民族师范学校,尽管条件差,范围窄,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蒋介石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后,国内形势瞬息万变,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师生生活困难,国民教师人事变动频繁。
廖世诚院长于1946至12回上海休假,由教务主任皮明举教授代理。廖院长辞职后,皮代院长于8月1947被教育部聘用。1948 4月批准皮明举院长辞职,谢福亚教授代理院长9月,1948,陈东源教授接任院长10月,自然史系主任王兆成教授代理主任6月,1949。8月,戴在接受学院拨款的途中去世后,英语系系主任王武凤教授接任南岳学院院长,直至南岳解放。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军管会文化教育接管部正式成立。10年10月8日,衡阳解放,师大师生欢欣鼓舞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1949 65438+10月31日,王闯五峰向长沙军管会文教接管部、长沙临时湖南省政府及教育厅发电报,请求派员接管学院。为了适应当时大学教育的需要,集中力量办好湖南的大学,新成立的湖南省委、省政府计划将国立师范大学并入湖南大学,国立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与省十二中合并。
1949 165438+10月11、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意国立师范大学并入湖南大学。军管会文教接管部部长袁仁元、副部长刘守启立即致电佛校通报此事。得知学院将并入湖大,师大师生都很满意。为了尽快恢复教学秩序,迁址长沙,学院立即电告湖南大学学院近况,请求派代表迅速接手。经过函电往来和紧锣密鼓的准备,湖南大学派秘书长于志红到南岳接管国立师范大学。65438+2月1日,师大举行了庆祝建校11周年大会,同时也庆祝师大与湖大合并。王闯五凤作了即席讲话,鼓励全校师生愉快地听从领导安排,进入新时代。65438+2月底,师大师生带着所有的书、仪器、教具、东西,来到长沙岳麓山湖南大学校园,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佛学院附中留在南岳,与省十二中合并,更名为省衡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