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有什么特点?

1.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母语教育规律,努力打造开放、动态的优质教材。

(2)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着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其具备符合实际需要的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3)坚持教材建设“民族化、现代化、简单化”的方向。“民族化”——教材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讴歌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现代化”——教材要体现时代特征,宣传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成果,渗透现代意识,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人类,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各种语言能力和素质。“简洁”——教材的编排要避免繁琐,简化线索,突出重点,加强整合,使教学目标集中明确,可操作性强。要给老师和学生留有余地,要帮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注意从我国丰富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中吸取精华,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长期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注意研究和学习国内外其他版本的母语教材,做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5)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原《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同时运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统一编写人员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展示教材特色,使新编写的教材迈上新台阶。

(6)坚持入选作品的高品位和示范性。其标准是:①所选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充满童心;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理解受到小朋友的喜爱;(3)拓宽“料”路,多补少动;(4)散文选文既要真实,又要美观。

(7)坚持“集思广益,开门编书”。精心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写作团队。在此基础上,动员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有志于语文教材建设的各界人士参与编写工作,争取知名专家的指导,采取“三位一体”的教材编写方式,使教材真正凝聚集体智慧。

2.教科书编排的框架风格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每册开头都安排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听、说、读、写”的习惯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如高一上册的“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高一下册的“认真写字”,高一下册的“认真听讲”、“勤勤恳恳恳”。中高年级安排了“经常查字典”、“看报”、“记日记”、“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多渠道学习汉语”等内容。这是为了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作用是帮助人们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而不是帮助人们阅读,不叫音节。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有了新的变化,但仍然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仍然安排在第一册,只是内容安排和呈现方式有所不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正确读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准确拼写音节“声母、韵母和音节只要求正确书写,不要求听写。“小学生学习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抽象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和枯燥的。大多数孩子入学后都想学汉字,但前一两个月要面对复杂的拼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材制作了情景图和情景歌曲来帮助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情境图”以视觉图像为主,用图像再现儿童现实生活中的童真情境,并嵌入要学习的汉语拼音字母。“情境歌”重在听觉体验,就是在学生学会字母后,以儿歌的形式描述“情境图”中的情境,以此来巩固字母。将学习拼音字母置于语境中,辅以朗朗上口的语境歌曲,变难为易,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例如,B、P、M、F这一课安排了四个部分:一幅情景地图、一组语音图表、写作范例和拼写练习。情境图是一群人爬上山坡(po)见佛(fo)的场景。这时,一个小孩想上去摸摸(莫)佛。爸爸拦住她,对她说:“你听,喇叭里有广播(博):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匹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山坡看大佛(F)。这样,字母由一个充满生活色彩的小故事引入,再由一首朗朗上口的语境歌曲巩固,变得轻松有趣,既降低了难度,又增加了趣味性,既学习拼音,又渗透了文化教育,实现了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拼音的教学境界。

为了有效解决学习拼音和学习汉字之间的矛盾,教材在学习程序上采用了“学习拼音和识字”的编排方式。最常用的80个汉字(多为单字)分为五组,按五个拼音单位排列,每组16个字,一顿饭四个字,互相押韵,每个字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比如:“人口、手脚、舌头、牙齿、眼睛、耳朵;“金木水火山石田”的安排,意在让学生学习掌握两种方法,即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识字和拼音识字,尽量做到先认字,后认字。同时通过拼读巩固了拼音,产生了拼读和认知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这些偏旁部首,为他们进一步识字和查字典打下基础。

(3)读写能力

识字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随课文阅读,二是用“识字课文”学习阅读。

《识字课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字串识字”《字串识字》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教材。是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中“名动”方法的借鉴,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传承。是编者参考中国传统教育经验和各种识字方法精心编写的识字教材。比如:

这种识字文,单独看,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字,合在一起看,就像一首音韵和谐的山水诗。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一幅瑰丽多彩的中国画卷。学生学习这样一篇课文,不仅认识了字和事,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祖国的辽阔和壮美。教科书上有一些这样的文字:有的描写自然风光,如:

这些文本视野开阔,寓意深刻。再加上精美的插画,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们有唐代文朗诵的“一鸡唱草堂,荒桥上霜”的感觉,颇有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神韵。

识字教材形式多样,融合了多种识字方法,在吸收传统识字教材精华、学习国内识字教学成功经验、遵循儿童识字规律和汉字构造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教材非常重视写作的教学,把写作放在育人的高度。在低年级,我会用铅笔写,在中年级,我会学习用钢笔和毛笔写,在高年级,我会安排用钢笔写的练习。为了教学方便,低年级教材详细地展示了生词的书写顺序。在教学策略上,教材提出了“知识与写作相结合,模仿人体”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这些安排是有效的。

(4)课程文本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选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材的质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选用坚持三个价值观。

一个是文化的,就是简单朴素的文字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高一上册第二课《江南》,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汉乐府的诗:

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甜!

鱼戏荷叶房:鱼戏荷叶东,

真鱼戏荷叶西,鱼戏荷叶南,

鱼戏荷叶北。

诗以轻松的笔调,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景象:江南水乡,水清,荷叶纤细,荷花娇嫩,荷花饱满。几个如荷花般动人的姑娘,在船上悠闲地摇曳,藏在荷叶、莲蓬、荷花间。真的是一脸荷花相映成趣。他们划船赢了,放松了手,玩水采莲,舒服又好看,连鱼都想和他们在一起。教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也初步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汉字和汉语的不竭生命力和深刻内涵。

再比如,二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在陈毅看望母亲》,讲的是陈毅元帅回家看望生病的母亲,给母亲洗衣服的故事。全文只有134字,语言平实朴实,但情感感人。教材可以从各个角度反映领导者。在这里,我没有写出陈毅元帅军威浩荡、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也没有写出他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丰功伟绩。而是选择了他生活中一件普通的小事来表达他对母亲的孝心。这样做不仅使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更加有肉,而且达到了“细节见精神”的效果,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和文化品位。

第二是时代。即选文力求具有现代意识,体现时代的进步和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让学生接受新思想,逐渐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教材中不仅选取了“香港回归”、“北京申奥”等新主题,还选取了“神舟卫星上天”、“东方明珠电视塔”等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成果,更重要的是将现代社会的人应有的意识和价值观渗透到了选取中。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和理念,如“和平与发展”、“合作与竞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注自然、关爱生命”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第三是审美,即对所选文章审美价值的追求。写人的目的是要真实可信,用中文叙述要简单平实,抒情要真挚,描写要赏心悦目,让学生在读图、看图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在选文上也坚持“多编少动”和“人无我有,人有我善”的原则。选的文章大多是新面孔,很少有传统文。传统的课文很少用,不是因为这些文章不好,而是因为编者认为“中华文化的收藏和世界文明的宝库中,一定有更好的东西,为儿童发掘文化产品和语言精髓,是语文教材编写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5)家庭作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布置写作练习,中年级开始作文教学。为了帮助教师做好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教材计划将作文部分编成独立的练习文,使之成为与阅读训练并列的“支柱”。在写作思路上,首先强调“降低定位”。小学生学作文不要要求太高。作文教材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写得轻松,愿意表达;要注重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大胆写作,写自己的东西,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写自己想说的话。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词清晰,造句流畅,字写工整。其次,注意“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积累的越多,写作的基础就越牢固。教材在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上采用了“长短结合”和“大小结合”的策略。所谓“长短结合”,就是一方面要潜心长期积累,“多撒点云”,不要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课程”进行一些模仿性的迁移训练。“长线”贯穿,“短线”相机穿透。所谓“大小结合”,既指专项练习训练(大作文),也指随课文安排的“小写作练习”(小作文)。大作品自成体系,小练习灵活多变,从而形成整套教材的作文体系。第三,提出“从模仿开始”。儿童作文需要经历一个从帮助到释放的过程。尽管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口语,但他们仍然很难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实践证明,从模仿入手,可以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应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大大降低作文的起步难度。所以教材题目中的中高年级作文大部分都是用例题来安排的。例子多是关于孩子的语气,写孩子的生活,表达孩子的感受。它们篇幅短小,风格清新,让学生读后倍感亲切。例题印在作文纸上,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形式。到了高三,学生的作业逐渐从“模仿”变成了“创作”,有些作文题目不再安排例题。

(6)单元练习

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认识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规律,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综合练习的安排自成体系,与本单元所学课文相关。每个单元练习一般包括“学习词语”、“写作”、“阅读与记忆”、“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几个板块。“学习汉语词语”主要是一些汉语词语的练习,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穿插其中,但不再是过去的构词法、填空等机械练习,而是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读背”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熟记成语,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编成“成语歌曲”,让学生记忆,如“刚正不阿、义正严辞、威武不屈、正气凛然”(初二上册练习7);二是积累示范性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词、谚语对联、知识小品等。“读书背诵”的安排,意在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口语交际”强调交际活动的情景性和互动性,重视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这本教材选择了大量贴近生活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练习。“综合学习”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的,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差距,书本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二)教材的特点

1.简单化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简”。所谓“简”,是指简明、扼要、简单,即结构简洁、内容简单、做法简单。教材编写者认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而是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形成技能和习惯。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剪枝,集中精力于目标,突出小学语文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扎实地认识和阅读;写,工人写;读书,认真读书;背诵;工作,快乐地工作;说,口语交流要大方;反复练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突出这七个字的语文学习目标,夯实基础,打牢基础,编者在每篇课文后面都布置了“简单”的作业,突出最重要的内容,反复出现,给老师强烈的目标暗示,给学生必要的练习机会。比如一年级上册主要是两三个作业:第一是读课文,背课文;二是按笔画顺序画红色;少数课文有第三题,主要是实践作业或启发性题目。比如初三下册,每篇课文后有四到五个作业:固定一至三个问题,分别是朗读课文、背诵或复述课文、用笔作红色标记、朗读和抄写;第四、五题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或启发研究,或指导拓展,或指导实践。

总之不要搞繁琐的机械练习,突出最重要的基本功。为了便于教学,编者注意简化文体和文字类型。整个教材体系并不复杂。比如高一上册只有几个板块:习惯、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单元练习。三年级只有“习惯篇”、“课文”、“习题”、“单元练习”。选的课文是让学生细读的,无论精读还是略读。

2.国有化

首先,表现在对传统母语教学经验的传承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并注意根据当今社会的需要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读韵文的经验。汉字是单音节的,所以非常容易形成整齐的词组或者短句,非常容易押韵。《圣紫晶》、《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识字教材。都采用押韵的形式,读起来很容易,听起来也很悦耳,既符合孩子的兴趣,又容易记忆,所以流传很广。这一经验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吸收,《字串识字》、《认字》、《成语歌曲》都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注重写作的体验。过去几十年,小学生的字都不太好,主要是失去了传统的好经验,既不涂红也不仿影,过早的离开了侧面自由发展。苏教版《小学语文》借鉴了前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提出了“知行合一,摹仿形体”的教学思想。知识与写作相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要求学生会读会写的地方,安排了描红仿影的练习,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描到底,一模仿到底。

——重视阅读和背诵的体验。优秀的诗歌需要阅读,在阅读中要注意体验情感,理解内容。整套教材要求学生背诵150篇以上。

其次,表现在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传承传统美德和优秀民族文化。

第一,重视革命传统教育。教材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抵抗侵略的战斗精神(虎门鸦片、卢沟桥大火、唱牛郎)、知难而进奋勇战斗的毅力(军神、孙中山破恶习)、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怀(海内存永生、钱学森等)。借助这些文本,对学生进行及时、适度、恰当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重视传统美德的传承,如“孝”(亲情、孝道、人伦)、“仁”(善良、爱心、同情)、“利他”(无私、付出、奉献)、“诚”(廉洁、诚实、守信)。有陈毅探望母亲,有奶奶的白发,有沉香救母,有母亲的恩情,有我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有花瓣的清香。有体现“善”的《让鸟飞》、《给瞎婆婆的果果》(很多体现“孝”的文字都有“善”的特点);体现利他主义的有大禹治水、孔繁森和金光闪闪。体现“诚实”的是“诚实守信”和“官退拒收礼品”。这些文本对于使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焕发新的活力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

著名的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当然,以民族化为特色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带领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殿堂寻宝。整套教材收录了60多首古典诗词(包括《朗读与背诵》收录的),这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是非常突出的。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并进行创作。这类文本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一首古诗(有时选自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或名句)巧妙地收录在一篇简单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大部分的短文都被编成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叙述过程中自然引出原诗,并根据古诗的内容和孩子学习的需要,简明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创作这首诗时的具体情况。古诗词中的重点内容和深刻意境用插图再现,古诗词中相对生僻的词语和难以理解的诗句也用相机讲解。“诗”是“文”的题目,有开头,有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描述,“诗”与“文”融为一体,互为趣味,相得益彰。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中国古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和成语故事,如《劈山救母》、《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这些故事和传说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样的作品不仅受到孩子的喜爱,还能为他们的人生打下良好的背景。

江苏教育版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还从中国古典名著中摘抄或改编了一些文章,如《海上花》、《三顾茅庐》、《林冲一棒打红》、《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意在让学生品味其中的“丁”,激发他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扩大课外阅读范围,提高课外阅读水平。其他课文,如梅兰芳的《学艺》、《学棋》、《怀素》等,有助于孩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京剧、围棋、书法等。)从文字到文字插图。

3.现代化

首先表现在观念上。这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儿童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学科属性上,既注重双基,又强调人文,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理念上,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平等对话”等新理念,摒弃繁琐的分析,主张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把学生培养成“学者”。

其次,表现在文本中。第一,新意识。即注意注入适合时代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比如珍爱自然(河流青草,这里真好,世界多美好,鸟岛,云雀许愿),尊重人才(参观山寨),抓住机遇(有争议的故事),热情鼓励(鼓掌),学会合作(三件小事)二是选材新。这本教科书选择了许多反映当代生活的课文。有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东方明珠》《高速公路上的飞翔》《水乡之歌》,也有2008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北京!比如我叫神舟,航天飞机,水上飞机,卫星追踪台风等。、反映科技发展新成就的《孔繁森》和展现当代人物精神面貌的《金光闪闪》。第三,风格新颖。从拼音设计到识字课文的书写,再到课文的选取,一切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不搞“拿来主义”,努力跳出“复杂、困难、偏颇、陈旧”的阴影。于是,老师们曾经习以为常的重点培训项目没了,繁琐的课后练习没了,几十年不变的传统课文换上了新面孔。

再次,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构建了“口语交际”训练系列。比如高一第一册安排了学生之间口语交流的训练内容,如自我介绍、借铅笔、打电话、讨论、讲故事等。在训练方法上,注意设置交流环境,加强双方的互动。比如《借铅笔》就设计了一个情境,一只小猴子向一只熊猫借了一支铅笔还回来,并要求谈谈这件事,戴上头饰表演不同的角色。

第四,在课后练习和综合练习部分,安排了许多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活动。有的要求学生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从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上搜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研究问题,写一篇论文;有的引导学生到社会、自然中去观察、调查,写小笔记、小报告。

4.审美化

所谓“审美化”,是指教材的审美品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非常重视绘图和装帧设计,力求使土地的尺度显示出其审美价值。制图作者和版式设计人员深入钻研文字教材,理解写作意图,精心创作每一个画面和标识,使教材图文并茂,呈现整体和谐的美感。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打磨和锤炼,注重突出文章内容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文章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文章风格的简洁规范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