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看,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劳动教育观念在学校弱化,在家庭软化,在社会淡化,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失。有些学生甚至轻视劳动,不懂得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
目前独生子女比较普遍,父母溺爱孩子。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以后高考考得好,找个好工作,其他的都不重要。这种错误的观念占据了主导地位,导致了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忽视和弱化。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为劳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二、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把课堂作为重要阵地来利用好。首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第三,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深入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开展和实施。学生在家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在时间管理和理财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他们孝顺、节俭等良好习惯。学校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职业体验,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感受和尊重劳动,为未来做好准备。
第四,劳动教育的评价
评价服务于学校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根据评价的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主体的身份,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根据是否采用该方法,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要根据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确定,过程和结果并重。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热爱和喜欢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在劳动中,享受劳动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学校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