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踪镇社会事业

教育

1988后,仙踪镇(含姚庙、刘贺镇)3所中心小学和34个村有学前班。根据学前班人数,有的分班开课,有的复试。仙踪小学有幼儿园,仙踪、尧庙、刘贺利用集镇条件开办了私立幼儿园。

2005年,仙踪镇公办学前教育有465,438+0个班,在校儿童65,438+0,060人,专任幼儿教师38人。民办幼教不定时办学,6个班,147个孩子,8个老师。

小学教育1988之前,仙踪镇小学教育基本维持一村一小学的模式(完全小学一个初中班封顶),少数偏远地区也有单班,学生7009人。教育教学设施简陋,一些教室租用民房,一些祠堂在土改时期被收归国有,地主的房屋被没收。

65438年至0996年,国家实施“双基础”教育工程,仙踪镇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迅速,教育教学设施大为改善。投资964万元,新建校舍15528m,改造危房9522m,小学面积由2005年的1988,63690.5m增加到202474 m。2005年,所有村庄的小学都实施了远程教育,并配备了计算机和彩色马达等教学设备,有6 965 438+04名学生。

中学教育20世纪60年代末,仙宗地区只有1所初级中学,包括原姚庙、罗集、谢集公社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附属初中,每年在校初中生约300人。

1965刘贺初级中学成立,在校生28人,公办教师1人,代课教师1人。

1970,仙祖初中增设两年制高中,1984改为三年制。招生范围由原来的先祖地区扩大到清溪地区。

姚庙初级中学创办于1975,1988在校生450余人,196在校生810人,教职工43人。投资80万元建设了1 2700 m教学楼和理化实验室,可容纳15个班。

2004年,刘贺初级中学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两个机房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安装了64台电脑,安装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实施了远程教学工程。到2005年,学校已开设16个班,在校生65438人,教职工56人,毕业率和升学率均为100。

2005年,宪宗中学初中部23个班,1600人。有3个标准的物理和化学实验室,65,438+0多功能厅,一个多媒体教室和3个机房,有65,438+0.68台计算机。高中28个班1800多名学生。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54人和72人,居全市同类中学之首。

微生

仙踪镇有三所医院:仙踪中心卫生院、刘贺卫生院、尧庙卫生院。

1961年秋,仙踪镇卫生院成立。1993,仙踪镇卫生院更名为仙踪中心卫生院。2004年春,尧庙乡并入仙祖镇,尧庙乡卫生院列为仙祖镇尧庙卫生院。2005年底,刘贺镇并入仙踪镇,刘贺卫生院保留并单独核算。仙踪中心健康中心是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一级综合性医疗机构。1988,占地4200M,医疗室(含门诊、住院及其他辅助科室)1300M,医疗设备落后。现有员工3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人,中专学历8人,初级职称医生仅5人,床位20张。1997年投资70多万元建设了1000M门诊大楼。固定资产从1988的56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近320万元,床位50张,功能设施和手术室齐全。通过了巢湖地区一级甲等医院的验收。2005年营业收入达到654.38+0.7万元。现有职工48人(医技人员42人,占全院职工的88%),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人,中专学历23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5人。

刘贺卫生院的前身是罗集卫生院。1961年秋,罗集公社卫生院成立。1986、1991年秋,罗集卫生院分两次投资14万元,在刘贺街和宁公路沿线建设500米的门诊、医院、办公室。与此同时,成立了安仔和罗吉两个卫生部门。

1988年,刘贺卫生院占地1100M,医疗室830M,医疗设备简陋。职工18人,其中中专学历10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7人,医院床位10张。2000年,投资654.38±0.6万元,在刘贺街道古塔路沿线新建了三层850米门诊楼和654.38±0.50米病房,新增床位26张。修建了900米水泥路、花坛和厕所。同时投入27万元购置b超机、200MAX光机、多道智能胃电图、心电图机、脑彩超、脑电图机、全自动生化仪、牙科治疗机、麻醉机、眼科仪器、综合手术台。病房、实验室、操作台、手术室、产房、药房的设备都已经更新补充。2005年,医院投资84万元建设了400平方米的住院楼(含配套设施),床位增至38张。现有员工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人,中专学历10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4人。2002年5月,骆集迁至河柳新医院旧址。

尧庙卫生院的前身是尧庙联合诊所,1969,拥有240M的手术室11间,蜡光机和显微镜50台,住院病房5间,床位12张。1997年投资75万元建设766M门诊楼,投资5.5万元购置1台b超机和万能手术床。2004年投资20万元建设了520M住院楼,设立了输液大厅,更换和增加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仪器。2005年,尧庙卫生院面积从1988的不足800M增加到1700M,医疗室面积达到1346.8M,从业人员15人,其中大专学历10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防保站、中西药房、手术室、b超室、化验室、放射科、中西医结合科、肠道门诊、儿童保健门诊等。杜世明院长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常见中成药无效宣告判定》获部级论文奖和国际优秀论文奖,在德国柏林召开的国际卫生大会上宣读,并被德国波恩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国际交流经典》收录。

村级医疗卫生组织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公社为单位,各大队相继设立诊所和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配备1?两位赤脚医生坚持一针一把草,中西医结合为农民防病治病。由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完善,逐渐瓦解。赤脚医生经县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符合条件的,发给乡村医生资格证书,就地从事乡村医疗防疫工作。

截至2005年底,仙踪镇共有36个行政村卫生室,共有医务人员41人,此外还有仙踪、尧庙、刘贺三所医院。村级卫生室医疗使用面积2520m,年均收治病人3.5万人次,年均防疫2.9万人次。经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2005年仙踪镇共有个体诊所5个,床位13张,药店2家。

新农合2005年,仙踪镇有50737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83.64%,补助1.244。报销医疗费用的补贴金额为

10446294000元。

计划生育

1979,仙踪镇根据上级要求,招聘3名计生专干(仙踪、姚庙、罗集原镇各1名),1989,乡镇设立“计生办”。配备1名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工作,聘用1-2名计划生育干部。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男主任,1名女卫生员。实行“乡用、村用、县管”。1998根据安徽省委《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撤销计划生育经常队(队),全镇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宣传教育、经常性工作、避孕为主”的下一个常态管理通道。2005年底农村综合改革,镇计生办配备主任1人,副主任4人,工作人员13人。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配备5名专业技术人员。行政村(社区)配备一名计划生育专干(由村妇女代表大会主任兼任)。

计划生育基础设施1989镇计生办等合并,人流、引产等手术在县医院或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每年育龄妇女结扎,请外地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做。

65438+1997年5月,仙仙、姚庙、骆集三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配齐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开展了四项手术,可以正常为育龄妇女提供取环、取环、流产等计划生育服务。

2002年6月,元宪宗、姚庙、刘贺三个乡镇安装了农村育龄妇女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县乡两级计划生育联网。2003年,原仙踪、刘贺、姚庙三镇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实现了全市各级计生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目标。

2005年,乡镇合并后成立的仙踪计生办(所)共有16间,占地面积420M,建筑面积300M m,配有b超室、微机室、咨询诊断室、手术室等。b超机4台,微机3台,手术室配有空调,四台手术设备齐全,可以进行常规的计划生育手术。27个行政村(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学校)平均建筑50100 M,计划生育必要设备齐全。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六合镇、姚庙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工作一直处于全县先进行列。1995元和六镇被省计生委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0、2001、2002年,姚远苗族乡连续两年获得全县计划生育第一、二名,元和六镇连续两年获得全县计划生育第三、二名,原宪镇2002年获得全县计划生育第一名。2002年,刘恒行政村被省计生委和计划生育协会表彰为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村。2003年,旗山行政村被巢湖市政府授予“关爱女童,改善人居环境”先进单位。2005年6月5438+10月,省广播电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到旗山村采访“关爱女孩”项目。3月,省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组到旗山村进行为期20天的拍摄,拍摄了6集计划生育宣传片《我们村唯一的女性家庭》,在当年五一期间连续播出,社会反响热烈。

仙踪镇综合节育率从1989年的78.5%上升到2005年的92.74%。出生率从1989年的22.9%下降到2005年的9.69%。人口增长率从1989下降到2005年的5.78%。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的管理向服务转变,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集镇文明建设

1988之前,仙踪集镇建筑面积为110000 m,只有一条长约400米的水泥路面老街。1989,集镇开发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成了26万m的两层以上楼房,2034户农民搬进了集镇。常住户数增加到2500户,人口增加11,000人。集镇规模扩大,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加大。镇政府把集镇“脏乱差”的治理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确定一名党委委员负责,在镇文明办下设城管组织和环卫队,并出台《关于创建文明集镇的有关规定》,将仙居集镇划分为8个责任区,建立25个垃圾收集站。镇管理处和街道居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环卫人员每天早晚清理垃圾集中运走。

先后投资50多万元在全乡修建了3个固定垃圾池,改造建设了5座水冲式公厕;265,438+0 km直径为400 mm-600 mm的水泥混凝土管用于镇区的下水道排水管网。镇管理处先后购置了9辆运输垃圾的货车,1辆农用车,1辆洒水车,2个污水池,5条污水沟。

为解决集镇居民的饮水问题,1988年,投资18万元,在仙宗街中心修建了一座300吨储水箱,将水从长山水库引至仙宗。1993建有日产量2000吨的自来水厂,居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仙踪镇老街的街面宽约6米,路况不好。1988后,结合开发,镇政府投资47万元新建水泥混凝土道路7条,4.4公里,其中钟弦路宽20米,镇内道路铺装率达86%,不仅改善了集镇交通条件,也改善了环境卫生。

童话集市的交易很红火,10天4集。1993,镇政府建设了占地178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棚,2003年采用股份制建设了占地2448 M的农贸市场。家禽、猪肉、蔬菜、豆制品、百货、水产等8个交易平台123个摊位,指定一名专职卫生员负责农贸市场垃圾清运和环境卫生。

为美化环境,仙踪镇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1996年,仙踪前镇投入4万元更新仙踪老街两侧2.3公里法国梧桐,栽植玉兰树、香樟树15000株,成活率99%。2000年古塔路建成后,投资65438+万余元,在道路两侧修建了长265.438+000米、长* * * 2500米的绿化带,内部种植了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樊森等苗木。在老街、中南街、富民街、沿河街等街道安装路灯56盏。2002年,古塔路两侧安装路灯82盏,总照明长度4500米,年用电量5500千瓦。2003年,在仙祖、谢集路、古塔路三角地带建设公共绿地500M,在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淮大桥两端建设绿地700M,在全市25个中心镇评比中获得三等奖。2005年,全乡绿化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4平方米..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仍然进展缓慢,缺乏措施和努力,改善水和厕所的工作难以推进。村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农药瓶瓶罐罐随处可见。化肥、农药、除草剂的过度使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和体育

文化

1983年4月,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公社文化站更名为仙踪镇、姚庙乡、罗集乡文化站。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经常被拉去做中心工作。1988后,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已转为国家干部,不再从事专职文化工作。

2001年春,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文化站与乡镇广播站合并,有线电视划归县网络公司,成立文化广播站(以下简称乡镇文光站)。是乡政府的二级机构,2-3人。

5438年6月+2005年2月,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原仙踪镇、刘贺镇文光站撤销,成立仙踪镇文化广播站,在职3-5人。

起初,公社文化站主要收集当地的一些民间传说、故事和门苗、秧歌、山歌等传统文化剧目,编一些文艺节目上报县文化馆,有时也组织和协助村文艺演出。

80年代后,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中增加了文化市场管理,帮助行政村建立青年民兵之家(图书馆),协助、指导和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业余创作者开展业余创作,围绕乡镇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开辟黑板报和橱窗宣传。原童话、尧庙、罗集三镇共有14个行政村,设立了青年、民兵之家,藏书4000余册。

1997、1999、2003年含山县举办全县文化艺术节,文化站组队创作节目30余个,参加县内演出。黄梅的话剧《计划生育契约》《女儿也是传给后代的》,小品《家庭新风》《上访》,话剧《晚婚设厂》《最后一户》等获得好评。

香港、澳门回归,党的十五大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四周年,演出内容包括音乐、男女独唱、舞蹈、短剧、喜剧小品、黄梅戏、鲁剧、京剧折子、吉他演奏、长笛独奏等二十多个节目。

原仙宗镇利用重大节日举办文艺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立了鹤协和夕阳红文艺宣传队,有腰鼓队、秧歌队、龙狮队。这支由政府领导、群众自发组织的群众文艺宣传队,活动正常,受到群众称赞。

1972年6月和1年6月在童话、尧庙、罗集三个公社成立了农村电影放映队。每个公社配备2-3名经过县文化部门培训的电影放映员。人员由公社管理,其报酬由公社支付。放映机械是8.75毫米放映机和脚踏发电机,后来被16毫米电影放映机取代。实施巡回检查。从1972,65438+10月到1983,65438+2月,12年,原三个公社的放映队,仙巫,瑶庙,罗集,放映了181000场,观众8210000人。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巡回放映工作受到一定影响,电影队住进医院放映。仙宗镇原来的电影放映队划归仙宗农具厂管理,由该厂改建为950座的影院,进行售票放映。原来的两个电影放映队,姚庙和罗辑,利用公社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大礼堂(礼堂)卖票放映。罗辑电影团队在做好医院放映的同时,坚持农村放映。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农村电影放映逐渐衰落。1993,原来的两个电影放映队,仙巫师和瑶淼基本停止放映,洛基电影队也在1995结束放映。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仙踪镇的文化市场从1988开始逐渐活跃起来。90后图书、录像、音像制品、花卉、鲁剧团、网吧、字画、艺术摄影、录像、卡拉ok、音乐茶座1类,专业户31类。2000年后,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增多,文化市场消费水平大幅下降,部分文化专业户转行。2005年,全市有网吧3家、游戏厅2家、音像制品5家、图书报刊3份、打字机和复印机5台、图书1册、文化专业户17户6大类。

文化市场由县文化部门管理,乡文化部门协助。多年来,仙踪镇严把文化专业户初审关,积极配合和支持县文化部门开展文化市场管理。

体育

仙踪镇是含山县的“体育之乡”。1997原仙踪镇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乡镇”。2002年被安徽省体育局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坚持群众性体育活动

仙踪镇群众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是篮球和田径。青年教师组建的“纽涛”篮球队;一支由青年骨干民兵组成的“人民武装”篮球队;由外地留学回国的青年学生组成的“友谊”篮球队;由小学教师和青年农民组成的“星火”篮球队和由大龄小学生组成的“萌芽”篮球队,结合各自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特点,牺牲休息时间开展训练和比赛,经常与邻近县的一些乡镇、学校和单位进行广泛的比赛。这些篮球队活动的场地和设施都是自力更生的,活动经费都是自己出的。他们常年活跃在绿野仙踪和绿野仙踪周围的土地上。

1988 -2005年期间,仙祖镇开展了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主要有:五四篮球赛、中小学校运动会、庆祝国庆、迎接港澳回归篮球赛、组织社会篮球爱好者与仙祖中学、刘贺中学师生进行比赛、与周边县队进行友谊赛、多次组织篮球、足球队来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