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线索,从他们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是实现学生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静止的画面变得灵活,在人机交互中感受新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感性,在观察活动中突破难点,让学习方法变得活跃,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有效提高课程视野和教学效率。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相关数据也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视觉心理学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非常重要。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有机结合,对所表达的信息具有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小学科学教学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包括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等。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媒介,与科学整合是一种需要和必然趋势。同时,由于它形象直观,教学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提高课程视野和教学效率。我认为科学课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让静止的画面变得灵动,在人机交互中感受新知识。小学生比较好动,自然对动漫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关注学生,尽量让静态的教材动起来,让学生的感官动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我在教《水的变化》这一课的时候,带着学生去了电脑教室,通过自制的课件模拟水的三态变化,远比用课本上的静态图片要好。“水变了?”会出现在学生的每一台电脑上。几句话。“你想知道水是怎么变化的吗?”我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了问题。"然后移动鼠标,它会告诉你怎么做."学生们好奇地移动鼠标,发现无论鼠标走到哪里,都紧紧跟着一句话:“点击我,你就什么都明白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到了极点。他们按照鼠标的指示,发现画面已经变了。北方寒冷的冬天,北风吹着,大片大片的雪花飘下来,河里的水渐渐变成了冰。孩子们被丰富多彩的动画深深吸引,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每一个镜头。屏幕中央出现了一个大字“水”,这个字闪成了“冰”字;当学生们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的时候,鼠标提示:“想继续看,再点我!”寒冬过后,春天来了,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开始变暖,河里的冰慢慢融化,变成了湍急的河水。屏幕中央的大字“冰”慢慢变成了“水”字;鼠标再次提示:“后面还有更精彩的,继续点我!””就这样,孩子们在鼠标的提示下一步步进入了情境。炎炎夏日,阳光灿烂地照耀着大地,地面上的一小滩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变成一点点水汽飘向天空。屏幕中央的“水”字闪成了“水汽”字;水汽持续上升,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遇到冷空气就变成了云,云与云相互碰撞,形成了雨,把雨撒到了地球上。屏幕中央的“水汽”字闪烁合成“云”字,慢慢变成“水”字。至此,冰-水-水蒸气的演变过程已经完成。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思想还没有从动画中回来。这时,“我是什么?”出现在屏幕中央。几个大字又慢慢合成了一个大“?“我围绕这个组织学生”?“讨论一下,把孩子们拉回教室。讨论也相当激烈。有同学说:“我是水。"有同学说,"水冷了就变成冰,水热了就变成水,水热了就变成蒸汽,水冷了就变成水。”甚至有同学提出疑问:“冰可以变成水,水可以变成冰,那么冰可以直接转化成水蒸气吗?”于是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开始了新的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很快得出结论:水有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运用多媒体演示,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会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克服了条件的限制,又能使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学生说就像看动画片一样,不仅好看,还增长了见识,兴趣特别浓厚。这也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二、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感性,在观察活动中突破难点。在理科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难点。尤其是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看不到,无法获得感性知识。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对化解困难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让学生愿意学,有兴趣学。在植物生活的教学中,目标是研究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除了日常的观察记录,同学们对这种植物的认识还比较简单,于是我找了一段凤仙花生长的视频给同学们看,及时弥补了观察资料的不足。逼真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植物的各个部分(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将图片快速摆放、缓慢摆放、静止、重复、放大,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让学生对其有了具体的了解。再比如在我的《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中,有两个地方使用了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一个是在学生观察和描述了灯泡的外部结构后,考虑到灯泡的内部结构被学生遮住了,直接观察有些复杂和困难,我使用PowerPoint课件及时展示了灯泡的内部分析图,为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明确电流的路线做了铺垫。第二点是,在学生把小灯泡用各种方式连接起来,用图解猜测电的流动路线后,仍然犹豫不决,不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看不见的电流是如何在装置中流动的。这个时候我再一次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了电的流动路线,并介绍了它的流动过程,可以说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有效地突破了这一点。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一种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灵活逼真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第三,让学习的方式占据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能力。信息技术的互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认为,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整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制作课件,学生移动鼠标。相反,学生应该真正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他们想要的信息,并筛选有用的信息供自己使用。在探索月球秘密的教学中,我试图改变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条件下,个性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远程实时互动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积极。课堂上,通过分组教学系统,及时高效地反馈学生自主提问;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实时登录网上商城和电子银行浏览月亮;使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核实和补充教学内容...通过这些途径,多渠道学习,互动学习,多维视角构建知识。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探索月球秘密的知识,还学习了本课以外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学会了利用互联网作为收集数据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和手段。我们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教会他们学了什么。这是帮助我实现这一目标的信息技术。总之,所有的教学技术和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但并不是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使用价值,避免各自固有的缺点,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使我们的教学和谐发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