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更有效率,达到课后减负的目的?

首先,教师应该先“增加负担”,然后学生才能“减轻负担”

事实上,“减负”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对“减负”内涵的肤浅理解。教师应该认识到“减负”和“增效”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给学生“增加负担”,才能真正“减负”。也就是说,老师要在“准备”二字上花更多的时间。

1,语文老师要从教案一开始就备课。教案是本学期教学的大纲,关系到教学的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熟悉语文教材各单元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在每节课的备课中,要以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为导向,思考如何在这节课中达到这个要求和目标,从哪个角度,从哪个重点。当然,这需要对课文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教学用书”课程中的“教学建议”与单元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三维目标”。

2.语文老师备课要以学生为本。应该说,同样一篇课文的教学,班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教与学的设计过程也应该是不同的。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学生生活经历和经验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面,要多准备几个“绝招”。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有效实现本课程、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3.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要统筹规划,把课堂教学和中考形式结合起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经常研究中考试题,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根据课文内容和中考考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解决常见问题的思路。不求人人举一反三,但他们想在一课一单元集中讲解阅读和写作方法,让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避免“减负失败”的问题,保证“减负增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在备课上下功夫,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中课堂效率的提高。这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课堂要“增效”,让学生“减负”

初中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在于老师教得好不好,而在于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中心。

1,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思考。一个学生在回答一个正确的问题的时候,应该想想他是怎么回答的,但是他是看了资料书才真正理解的。当学生的回答存在漏洞或偏差时,要思考症结在哪里,如何帮助这类学生理解;当大量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或者在认识上存在“冷点”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是否要唤起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或者及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改变现状...只有时刻思考,全班才能高效运转,问题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

2.语文老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执着于“教学用书”和“教学设计”是不可取的。备课时再精心、再巧妙的设计,也不能完全符合课堂的新变化。任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都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学习情境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变化而调整教学思路,随着学习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3.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些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公开课上的一场秀,只能让人看起来热闹而没有效果。其实关键还是看老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明确只有有问题或有答案才能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不能只问“是什么”,而应该着重思考和回答“为什么”。这样,合作小组中知识和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能帮助和带动其他成员充满激情地学习,从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