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教学才会有效。比如在讲授“体积的认识”时,通过“乌鸦喝水”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存在,帮助他们理解体积这一抽象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体积的概念,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第二,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现代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多媒体运用得当,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特长,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比如高一的“识钟”,应该说是高一孩子的一个难题。我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把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动画中体验如何知道时间,如何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不断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有自己积极的建构活动。因为学生正处于求知阶段,教师对他们的启发和引导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抓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组织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比如,在我教的解方程的问题中,为了让学生清晰、恰当地理解“ax+b=c”形式的方程,我一步步为学生铺垫,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敢于标新立异,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解决方法。经过我的指导,同学们都想出了利用数量关系和倒推法求解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老师都要引导到位,让学生不仅知道为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简单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与外界互动的过程,合作是一种认同和接受。交流和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协作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和合作学习时,要把需要讨论的问题“扔”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合作讨论。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小组交流与合作,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