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哪里?在张集。
1.单县张集镇,位于单县东北25公里处,是苏鲁省单县、丰县、金乡三县交界处,面积78.5平方公里,人口5.2万,辖50个行政村。1941年,该镇马桥村成为抗日民主政府湖西特区所在地,单县革命老区之一。张集镇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大蒜、大葱、玉米、小麦、西瓜、蔬菜、食用菌等。无公害蔬菜面积发展到2万亩。养殖业以猪、山顶、鲁西南黄牛为主。生猪年产量4万头以上,山顶年存栏654.38+0.5万头,黄牛年存栏2万头。张集镇市场和商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当地有五个农贸市场,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集散地。于丹路(单县-鱼台)、单丰路(单县-丰县)贯穿全境,最后张路、张马路、漳河路贯穿全镇,连接周边各县。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李龙东西大道2号和500多家工商户正式开业。张集镇招商引资环境优越。有3平方公里的经济发展园区,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2.湖北省钟祥市张集镇位于大洪山南麓,中(项)、夷(成)、隋(周)三地交汇处。四沙省道穿镇而过,是钟祥市“口子镇”之一。全镇面积290.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32万亩,耕地31万亩,水面1.5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近年来,张集镇党委、政府依托当地森林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全镇形成了食用菌、生猪、渔业等配套设施。2006年,全镇食用菌生产规模为木质菌(桐)800万袋,草腐菌3万平方米,产量1.600吨,工业产值过亿元。年出栏生猪654.38+0.2万头;全年粮食产量21.08万吨,“吕中”牌绿色大米畅销省内外。水果年产量5600吨,优质柑橘成为北京、山西等北方市场的抢手货。依托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以上企业4家,其中李猩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出口创汇600万美元。“李猩”牌蘑菇、木耳、花生、栗子畅销港澳台等地区和国家,张集已成为钟祥市第一农产品出口镇。3.河北省大名县张集乡4号。河南省内乡县城张集村有一座关帝庙。上面有一块石碑:“关帝庙是明朝万历年间由钟诚、张彪创建,不知何时改为大王庙。民国二十五年二月由区长王斌重修。”明朝万历年间建于公元1589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民国二十五年1936。好像这个关帝庙是1589修建的,1936重建的。1938年初,1903建校的信阳师范学院100余名师生来到张集。当时张集是内乡县旧政府的一个区,当地有民团驻扎,社会治安好,是师生来此的重要原因。因为中原大部分地方被日军侵占,桐柏淮阳中学、南阳一中、内乡菊潭中学也是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里。由于时任团委负责人的聂湘岑热心教育,对外籍师生的到来给予了大力支持。不到一年的时间,包括两栋小洋楼和两栋木楼在内的新校区建成,这里接纳了上千名师生。在小洋楼的东侧,至今还保留着学校为聂相岑建功立业的“兴学纪念塔”。当时和信阳师范学院师生一起来的还有一个荷兰女老师,叫梅士达。按照她的设计,伪政府从方圆征用了20多公里的工匠,建了两栋小洋楼。除信阳师范学院使用过5栋楼外,橘坛中学和南阳一中先后使用过9栋楼。1945抗战胜利后,信阳师范学校从这里迁走,两栋楼供内乡当地的初级教师和中学、小学使用。1946年7月,时任中国鄂豫边区党委书记的李先念率红军从大别山突破国民党的包围圈,先后转战新野、邓州。敌军还在紧追,李先念领兵到了张集。李先念在关帝庙大殿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经过指战员的激烈讨论,他最终决定兵分两路,与刘邓的军队讲和,然后参加淮海战役。张继会议对李先念和他当时领导的红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明确了作战的指导思想和行军路线。5.历史文化名城湖北襄樊市西北45公里的湖北省老河口市张集镇,到了张集农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巴经济走廊重镇,鄂西北粮仓。位于南阳盆地外缘的张集农场,麦浪翻滚后,到处都是稻谷和玉米的香味。农场位于鄂豫交界,占地面积17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2万亩,辖33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11000户,46400人。一批农场党委成员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坚持不懈地推广优良品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收,赢得了襄樊市粮食生产“状元”的重要称号。各地农民都留下了创新和艰苦奋斗的足迹,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广良种良法,争做农业生产中的典范。张集农场党委一班人一直把这项措施作为促进垦区粮食生产、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他们联系省、市农垦总局各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垦区建立了示范田、试验田,先后推广了小麦“二麦系列”、水稻“二优培九”等新品种,引导农民职工应用精量播种、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使垦区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居县市前列。优质小麦和水稻品种推广率达到100%,夏粮产量达到350公斤,水稻产量达到610公斤,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2万亩,粮食总产量5600多万公斤。赢得了上级的称赞和好评。1997被襄樊市授予全市粮食生产一等奖,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十五”首批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2003年再次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重点建设单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张集农场党委和垦区人民心知肚明。多年来,他们在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外部援助”的方针。他们一方面积极争取农业开发项目,另一方面充分组织垦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力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先后建成了张集北泵站、郭崇泵站、戴湾泵站、金家湾泵站等4座大型泵站和72座村级以上小型泵站,使全站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万多亩,形成了田、林、路标准化的良田农业生产格局,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建设市场,促进流通,增加收入。根据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张集农场大胆尝试,积极在集镇新建张集粮油交易市场和粮油收购一条街,大力发展粮油收购大户,先后发展粮油运输加工大户30余户。他们深入收购,将张集生产的小麦、水稻销往新疆、四川、广东等地,有效解决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现在,这个农场的商品率超过80%,为农业工人创造了可观的收入。随着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的实施和建设,鄂西北的粮仓将更加坚实,张集农场的农民将把“粮”变成金,迎来更加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