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习题生活化教学
一、作文难,但难在哪里?
首先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写作指导是程式化的。每一节作文指导课都是ABCD,从题目考查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条目相同,程序固定。
2.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较高,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原则,因而收效甚微。
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有具体要求:
低年级的写作要求是:
(1)对写作感兴趣,写你想说的。
(2)愿意在写作中运用从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简单的标点符号。低年级的老师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小培养他们对作业的兴趣。从下学期开始,低年级的老师也要批改学生的作文,作为参考。)
中学生的作业要求是:
(1)关注身边的事,乐于书面表达,增强锻炼的自信心。
(2)能够以非正式的方式写下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关注你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内容。
(3)愿意把自己写的作业读给别人听,把写作业的快乐分享给别人。
(4)练习中尽量使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材料,尤其是新鲜的单词。
(5)学会纠正练习中有明显错误的单词和短语。
对高级任务的要求是:
(1)认识练习是为了自我表现和与他人交流。
(2)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珍惜自己独特的感受,积累练习材料。
(3)能写简单的事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充实,感情真实。根据练习内容表达的需要,可以分段表达。学会写读书笔记和常用实用文章。
(4)修改习题,并积极与他人交流修改情况,使句子通顺。如果老师对习题教学的要求不明确,在教学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就会给学生心理上写好作文造成阴影。
3.作文教学指导过于细致,造成学生作文一边倒的现象。老师一上作文指导课,一上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包括怎么开头,中间怎么写得更具体生动,怎么结尾,都详细讲解,反复强调。结果就是老师指导的越细致,学生的思维就越受限制,写作过程中就越怕越线,写出来的文章也难免千篇一律。所以教育学院的罗老师在运动指导课上的授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其次,学生存在问题:
1.学习作文的不正确态度。大部分同学在练习之初都怕困难,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积累。在作文训练中,我们经常采取以下措施: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做过的东西;临摹:临摹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仿:仿写,一样的东西,只是换了字;背诵:考试时背诵优秀作文并记在试卷上。这些自称“简单有效”的方法。长此以往,必然停滞不前。
2.积少成多,生活匮乏。很多同学还没有形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不注重阅读和背诵,词汇积累少,语言缺乏。文章空洞乏味,轻如止水。没有学会观察生活,他们眼里就没有值得写下的东西。即使有,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因为我对过程印象不深。不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一些空洞单调的流水账。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习题教学观。
1.突出本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语言与人交流就是作文。经历一件事,看到一件事,写下来,就是作文。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一点都不神秘,只要会说会写,就会写。作文是生活本身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项目。
2.回归生活:写作是为了回忆生活。所以作文要求真实、求实,要求学生说真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观察,积累生活。随着生活的积累,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方法,就能写出好文章。
3.自由人格:《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真正能够“自由表达”时,他们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才能出现“创造性表达”。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的、说的自由写下来。文字长,文字短,用童心表达现实生活,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4.读写结合: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都是生活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形成习惯。”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诉”。读书写字就像天上的云。所以,只有让学生多读书,在阅读中注重积累,积累才能薄。
第二,观念变了,那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题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什么?
小学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个渠道,区分三个阶段,抓好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形成科学的训练过程,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1.注意激发对作业的兴趣,变“我要写”为“我要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昂、不断要求向上、想表达自己独特想法的氛围中,才能产生丰富学生作文的思想、感情和文字。“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快乐地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习题教学要打开学生的思维。
学生害怕写作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无从下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习题辅导课上,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开思路,设置情境,激发想象,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动笔的冲动和渴望的心态。这样,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不再是负担。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是一条捷径,也是一条规律。教水文不仅可以给学生很好的示范,还可以通过写水文让老师知道自己会在哪里遇到困难。有了这种敏感,他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看得更准,也很容易唤醒他们。
(2)学生乐于品尝作文的成功。
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是“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毫不吝惜地欣赏,哪怕是一两句话或一个片段,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孩子涉世不深,社会文化水平不高。表情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幼稚可笑的词语或者个性化的表达。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蹲下”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评价学生的作文。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阳光评价”,学会欣赏同龄人的好文章,学会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同龄人,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享受成功作文的惊喜和乐趣。
2.小学写作教学应开辟两条渠道,
从阅读中学习作文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写作文时,胸中有一腔积蓄。说到写作,自然要拿出来。”所以,多阅读,从阅读中获得“写作范例”才是作文教学的精髓。事实上,选词造句、布局文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挽救和示范作用。
课文是写作的例子。通过对精品范文的观察、学习和运用(主动模仿),让学生从作者创作构思的“原型”中获得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和语感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读万卷书,下笔如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唱”就是读书学习向写作、读书写作转移的写照。因此,作文教学要正确处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在积累上下功夫。首先,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插入作文指导,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写作,“学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留词造句、句子连成段落、段落连成文章的方法”;其次,要引导学生涉猎课外阅读,体验写作风格,了解和借鉴不同的写作技巧;第三,在积累写作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欣赏和提炼优美的词句,建立“语言宝库”,积累语感,积累语言。
(2)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易于写作,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人生如源,文章如流。源丰而不竭,溪水自然流不歇。”作业的延伸等于生活的延伸,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写作的源泉。因此,教师要积极发掘生活中的练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生活体验环境,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或亲身经历。并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素材,为讲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提供了写作基础。
3.逐步区分三个阶段。
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单词到写片段再到写一篇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突出三项训练提高锻炼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强调观察、思维、表达的训练,并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题要“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自觉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习题素材”。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用一双慧眼捕捉生活中可以用的素材为我所用。
想
为了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有意识的意象活动,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训练孩子看图说话写字,引导孩子练习形象化描述抽象的文字,读完后继续写故事,或推测事物的发展,或根据某些段落展开写作练习,或把文中所表达的内容编成剧本和小品,等等。
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构思都必须通过语言这一交流工具来表达。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作文的质量。为了提高儿童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把思想外化为口头和书面文字的困难,我们应该探索儿童口头表达的心理生成过程和特点。
5.注意作业评价:
评价的主要功能是鼓励和引导,重点是鼓励。
正确评价和奖惩的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另一项重要教学能力。教师在评改孩子作文时,要正确运用奖惩,让成功的人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让不足的人明白自己的缺点,激发他们改正的需要和欲望。
当代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先生接手一节课时,发现班上有一个学生思维活跃,但字迹潦草。因为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让人看不懂,作文成绩自然总是不及格。通过一系列的错别字,袁老师发现了这个学生思维活跃、内容真实的优点。为了扬善止损,袁老在评课上亲自朗读了学生的文章。充满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展示了文章的优点,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学生很震惊,并对自己的作文有了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全班同学都以好奇的态度对待他,这个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强。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袁老可以贴在墙上展览,他却不能,因为错别字多,乱涂乱画。于是,他逐渐养成了认真写字,从心里改掉错别字的需求。就这样,该生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跃居班级作文第二名。
6.培养学生修改作文
修改作业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权利属于学生,老师不应该越权。有些老师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是常事。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会让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每次修改作业都要以学生为本。第一,要教会学生一些修改方法,用一些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反复修改作文。表扬和奖励学生的每一次修改,真诚地欣赏和表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修改自己的作品。每次批改学生作文,我都是采用当面批评的形式,以朋友的态度,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修改建议,让学生自己去修改。
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例题修改”。“示范修改”的指导方法是选取一篇学生作文中存在* * *问题的作文作为修改的范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找出毛病,提出修改建议。然后老师在课堂上示范,用符号对作文进行调整、删除、添加和修改,让学生明白如何修改作文。这种方法更适合指导学生修改初学者的作文。
这种方法是根据一篇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一到两篇含有“* * *”问题的“范文”,引导全班同学互相讨论,以“合作”的方式修改“范文”,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修改范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巧。
另一种引导“样本修改”的方法是,选取学生作文中较好的文章作为样本文章,老师会引导全班同学集体分析其优点和长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出毛病,再进行修改。
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指导方法有:
1.自我评价和自我纠正。要求学生写完后至少看两遍,注意纠正错别字和错标点;仔细斟酌用词,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除不必要的字、词、句、段。
2.互相评价,互相改变。指同桌学生交换练习,进行评价和批改。
3.重点是评论。在小组或班级里对作文进行口头评论。
4.群批、群改主要是解决值得注意的问题。做法是把有代表性的文章用幻灯片涂写或打印出来,让学生看完后自己修改,然后谈谈修改意见。讲评前,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讲评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按照讲评的要求发表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5.“点拨修改”也是常用的方法。平时在全班复习作文的时候,根据这篇作文的要求,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标注出来。上课的时候,这篇作文存在的问题整体复习,有时会总结成几个点,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阅读和检查自己的作文,思考老师画的符号,参考老师的意见,开动脑筋修改自己。
6.还有一种“反复修改”的指导方法,也是老师常用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阅读和修改学生之前写的作文。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增长,回头看前一段时间的作文修改,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修改建议。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还有一点,我觉得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修改作文。每次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可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找出来改正。要考虑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确定每次学习和修改的重点。一次训练一点,比如纠正错别字、病句、误用,文章层次不清,文笔不具体,文章没有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避开了“作文”这个词,低年级叫“写文字”,中年级叫“练习”,强调小学生要“对写文字有兴趣,愿意用文字表达,能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想象”。总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少“刻意训练”,多“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最关键的。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有意识地让“运动”二字在课堂上消失,把运动教学活动变成快乐的游戏、有趣的实验、推心置腹的谈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调动一切感官,以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去观察、去发现、去回忆、去想象、去写作。
其次,还要注意让学生自由写作,重在自由表达。讲述假日旅游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经历,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或电视节目,谈谈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看到的,听到的,想要的,写下来就是作文!生活就像万花筒,五彩缤纷,作文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