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教育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迎来了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随着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长期困扰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如幼儿园数量不足、乱收费、准入标准、监督管理等,有望逐步得到解决。然而,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不解决,学前教育就会严重偏离正确的轨道,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

所谓小学教育,是指将小学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和管理模式转移到幼儿园,要求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上课、做作业、遵守纪律,甚至参加考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情况在民办幼儿园比公办幼儿园更突出,大班比中小班更严重。一些私立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教拼音、识字、算术、少儿英语等小学课程。不仅像小学一样安排上午和下午上课,还会给孩子布置作业,甚至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有些幼儿园甚至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在小学三年级学完了语文和算术知识。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为成年人之前看起来像孩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有些果实就会早熟。它们不会饱,也不会甜,很快就会腐烂。换句话说,我们会创造一些年轻的医生和年长的孩子。”虽然孩子提前学习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不输在起跑线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超前学习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让孩子过早学习写字,会造成孩子驼背、脊柱侧弯;长时间看书写字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容易形成近视;没有时间和同龄人一起玩游戏,和* * *一起参加活动,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化,损害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进入小学低年级,就会反复学习那些课本,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等等。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有很多原因。

(一)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入学竞争蔓延到幼儿园。

虽然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中央也多次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措施,但基础教育中应试之风丝毫没有改变。2001年,我们开始实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希望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总结了很多经验,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基础教育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在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面前显得乏力,考试和升学竞争从高考一步步蔓延到幼儿园。

为了提高升学率,各级学校选拔各级好学生。小学初中属于义务教育,小学不考试直接上初中。但现实是,一些初中,尤其是优质初中或初中的“重点班”,可以公开组织考试,选拔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同样,为了迎合这种选拔,一些小学不得不从幼儿园选拔好学生。孩子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前要经过各种考试,而考试的内容恰好是小学的学科知识。一些名校小学的“竞猜”录取率甚至低于中考和高考。《升学压力逼近学龄前儿童》报告显示,一所不足300人的小学,有3000名学生入学。“考上名校小学”成了办幼儿园的唯一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学习拼音、写作、算术、英语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想不教都不行。

(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催化作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有些家长认为“起得早”“起得快”肯定不会输,就早早把孩子推到小学课程上。即使幼儿园不教,家长也会对幼儿园提出要求。只有看到孩子每天能学拼音和算术,能认字,能背诗,家长才放心。在如此强烈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幼儿园不得不引入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满足家长的需求。

(三)校外教育机构故意“造势”,推波助澜。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社会早教培训机构开设各种所谓的“针对性”培训班和“幼小衔接班”。为了吸引学生,针对家长“盼孩子成功”、“盼女儿成功”的心理,大肆宣扬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对家长展开一些功利的、虚假的教育宣传。好像不让孩子提前学习会耽误他们的人生。再加上家长对学前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被各种宣传口号和标语弄得眼花缭乱,抱着“学了总比没学好好”的心态,一批家长早早就把孩子送上了“小学”教育的征程。

(四)幼师素质不高,简化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3 ~ 6岁儿童的基础教育,也是启蒙教育。贯彻“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主要形式应该是寓教于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前教育“要为幼儿终身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园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学前教育的工作原则是体、智、德、美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

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形式决定了它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爱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创设各种活动,综合运用提问、解释、观察、演示、游戏等。,渗透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等教育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这对于目前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培训的幼儿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将无法胜任。

此外,大多数幼儿园基础设施较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活动需求。与其让老师辛辛苦苦创造游戏活动,不如挂个黑板,拿根粉笔,教孩子读几个拼音,认几个数字,简单方便,省钱省事。更何况搞活动也要考虑安全问题。一旦出了问题,谁也担不起责任。总之,安排几十个孩子安全地坐着,教他们一些拼音和算术,既安全又方便,赢得了家长的满意。为什么不做呢?

为了改变小学教育的状况,我们必须从观念到行动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儿童概念是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和看法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的特点和能力、童年的意义、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等等。只有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儿童教育观,才会产生正确的儿童教育行为。可以说,学前教育的小学化是家长在错误观念指导下盲从的结果。政府相关部门、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尤其是公立优质幼儿园)、高校相关部门、社区、网络、媒体等。应该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向全社会和家长广泛宣传正确的儿童观,普及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让家长明白“孩子是成长的、完整的人”不是一个等着装满知识的容器;童年不只是为成年做准备,它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孩子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成年人应该参与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活动,而不是无条件地把成年人的观念强加给孩子。孩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发展,更是孩子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