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教,虽然有时会配图片和幻灯片,但总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不足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适应当今孩子多样化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建设高效课堂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将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优质的学习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下面简单说几个我们学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例子。

一,学以致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策略

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营造了民主、和谐、合作、竞争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真正为构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营造氛围,激发虚拟情境中的求知欲。

网络资源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我在教作文《我的小世界》的时候,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幸福的家”的动态场景:房间的地板是长方形的,各种家具一应俱全,墙上挂着装饰画,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这样就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在教学之初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世界”。

再比如“回声”,就是让小学生了解“回声”。虽然课文的叙述是以童话的形式,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样抽象的知识并不容易。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回声形成原因的课件:青蛙在桥洞里呱呱叫,它的呱呱声变成一个弧形,传到桥洞的石墙上。这时候我告诉学生,这个电弧是看不见的声波。然后像水波一样,声波一圈又一圈地传播,碰到石墙,又一圈又一圈地返回,到达青蛙的耳朵。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将文本的静态、抽象文字转化为视听结合的生动载体,使抽象的声波形象化、形象化,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这样,课件的恰当使用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在人机交互中提高学习能力的自我探究。

网络教学模式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络教学实践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发展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我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在预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设置“提示”或“帮助”键。把学习指导的线索放进去,当有同学“短路”时,可以及时点击“求助”按钮,获得帮助;如果学生仍然困惑,可以通过语音系统向老师和学生寻求个别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带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尝到自主探究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析评论,在互动观察中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或设计。同时利用黑屏控制技术覆盖学生电脑屏幕,组织学生注意力到大屏幕上进行分析和评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维成果,避免在黑板上乱涂乱画的痛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催生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的灵感。

利用网络教学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害羞、害怕被嘲笑等恐惧心理。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将自己的问题以文字的形式输入老师的主机,不公布姓名。老师收到信息后,简单委托的话可以直接回答。更多的时候,可以组织全班一起讨论交流。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坦诚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化学生的质疑和质疑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品质。

二,以人为本,人文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将语文课程资源可视化、动态化、人性化,使之在更广泛的包含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的语文教学资源中为我们所用。这些教学资源旨在满足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体现他们的自主发展。

1,语文课程资源可视化设计

小学生天生对形象性强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利用FLASH动画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一年级学汉字”课程资源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倾向,在学校网站上设计了“小班学汉字”的页面。一进去就出现了“熊猫博士”可爱的卡通形象。还有熊猫教室、熊猫训练室、熊猫超市、熊猫图书馆等卡通室,学生可以在这里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有趣的故事、单词识别的小技巧以及区分相似人物的方法。每一个环节和项目都要与画面、声音、动画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娱乐中度过学习的每一分钟,享受中式学校的快乐。

2.语文课程资源的动态设计。

静态文本教材呈现学术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意开发学术性教材,依靠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出复杂的语文问题,在丰富的探索过程中还原简单的文本结论待发现,从而将语文课程资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新玻璃》是一篇说明性文章。文中详细讲解了“钢丝网防盗玻璃”、“吸音玻璃”、“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但小学生没见过这些玻璃,对文章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尤其是“自动报警”等专业术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展示新玻璃,介绍“自动报警”的工作原理。新课引入后,首先通过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一组颜色鲜艳的新玻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钢丝网防盗玻璃”的基础上,课件展示了“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当用鼠标点击假想的小偷时,“小偷”移动并触碰钢丝网防盗玻璃。这时,电路图上的红色灯泡立即连续闪烁,并伴有刺耳的警笛声,“小偷!这种生动的设计引人入胜,生动地展现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感知,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性化设计。

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提供的广阔发展空间,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创建了校园网,并建立了开放空间,如学生网站、在线图书馆和专门的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下设立了专题汉语学习专栏,分册排列,包括每本汉语教材涉及的汉语背景资料,包括汉语史料、知识典故、从网上搜集的各种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包括语文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或自己创作的儿歌、顺口溜。当然,也欢迎同学们收集素材或上传作品,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被全校师生及时共享的在线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所蕴含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使教育更具人文性和开放性。

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必然是教材与信息内容的内在机制的完美交融,是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的协调。充分而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