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阶段性总结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且是一门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当,运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不能很好的把握提问的机会;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生成性问题的预设;导致课堂上“低效提问”的现象经常出现。针对上述现象,我参与了南京市规划个人项目“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的提问数量不确定,但准确把握提问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问什么问题,老师一定要在课前设计好。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和温度提问,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机会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表达交流的时候;第二,学生多疑、困惑、想提问的时候;第三,学生的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节和表达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信心倍增。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以上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另外,老师提问后要注意停顿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在讲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提问后往往缺乏耐心等待,总是希望学生快点回答。如果学生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就会重复问题,或者再解释一遍,或者马上降低难度,甚至让其他学生“帮忙”,而不管学生是否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形成答案、做出反应。实验表明,如果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能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他们的课堂将会发生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回答的兴趣会增加,随便回答的情况会减少,答案会更加完整、准确和精彩,他们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会明显增强。例如,在讲授平行线时,老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随意画两条直线的情境后,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你画的图形分类吗?”停顿一下,学生分类后画平行线。老师接着问第二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表明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大部分学生提出平行线的概念后,老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平行线在哪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提问时机,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组织相应的活动,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第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和“准”。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和“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准确、正确、准确,力求精美、精致、不武断。研究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问题设计上多做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简洁准确,突出重点难点。在关键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设计上,要谨慎选词,反复权衡。另外,课堂提问也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出发点,问准重点,问准思路,问准精彩,问准实效。因此,要实现课堂提问的“精准”和“准确”,教师还应把握提问的“三个维度”:难度(难易)、精准(准确)、得体(数量)。1,要把握问题的难度,使之适合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尽量设计学生能“跳一跳”的问题。因为太容易的题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太难的题会让学生失去信心,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2.注意提问的语言,做到准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较高的语言素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语言不仅要科学,还要艺术,还要准确。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和提炼启发性、准确性和挑战性的数学语言,提问语言要严谨、简洁、精致、不含糊。比如在“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和口算”的教学中,在展示了“小货车、小轿车、大客车”以及有多少辆车之后,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你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时,第一个发言的同学问:“谁的车比谁多?”然后,其他学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