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1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
创设成功情境,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数学知识非常抽象系统,小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在数学中,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事物以生活的原始状态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交流中去理解和提炼。这种知识是活水,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理解和掌握,并可以有意识地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新课程下,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课前十分钟左右,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学习兴趣明显减弱。
教学时,我注意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度适中的生活练习,为全体学生创造经过一番努力就能成功的机会,巩固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分数的意义”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日常练习:6个苹果,5个梨,4个橘子,3个桃子,1个草莓,让学生说出谁的数字是谁的分数。经过一番思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中下生也能说出三四个答案,尖子生得到的答案更多,把全班推向了高潮。这种生活情境给所有学生创造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而学生往往只知道如何“做”数学,而不知道如何“用”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积极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示范。
比如我在初一的时候对统计学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通过课件展示了一个动物园的图片,里面有猴子、大象、鸟、长颈鹿、狮子等几种动物。,并要求学生清点各种动物。由于动物种类繁多,学生统计的结果并不一致。这时候让学生讨论数数的方法,最后达成一致。分组,每组只数一只动物,最后得出结果。这不仅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统计过程,也让学生觉得统计就在身边,统计很有用。数学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用于现实。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的动手操作具有生动具体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产生表象,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要求学生在快乐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最终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比如,老师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操作拼接图形。这样学生就很积极,充满了兴趣。有的同学拼接成正方形,有的同学拼接成长方形,有的同学拼接成平行四边形。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拼接的图形,看拼接图形的高、底、面积与单个三角形的高、底、面积的关系,最后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事实表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不如一味的教和听课。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印象。
课堂教学讲究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旦确立,就应该有一种最适合该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无论是上课,时间安排,知识传授的顺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理解大纲,吃透教材,熟练正确地教学。在整个班级的教学中,老师就像一个导演,有步骤有计划的安排班级,关注突发问题。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育阶段,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疏忽行为。老师要学会表扬提醒或“轻声批评”帮助纠正,切不可责备、挖苦或训斥,这会造成孩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言准确、简洁、幽默,知识传授正确,由浅入深,选例准确、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吸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专心听课,寓教于乐,接受知识。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坚持鼓励和说服。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好的演讲、论点、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用鼓掌、送红花(五角星)或用热情的表扬来表扬。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是一切智慧的基础,很多伟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有新鲜感,喜欢提问。老师也可能会张口结舌,无法回答问题,这可能会让他们看起来很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千万不要急躁,也不要用“我不知道”来搪塞。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发明可能会消亡。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有良好的性格,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过早的束缚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3数学课堂教学
1.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新教材中给出了很多例子。教师应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历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乐于接受。学生还可以举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具有好奇、怀疑、强烈爱美、活泼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思考,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学玩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中学中玩,在学习中玩。比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图片来创设情境,讲故事。夏天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围着草地飞来飞去抓蚊子,突然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围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他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他们家的成员。同学们,小蝶为什么这么说?这样,新课程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积极探索对称图形的* * *相同性特征。
2.利用好课件,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对学习感兴趣,你就会愿意全力以赴地去做。学习和娱乐是分不开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受到学习兴趣的制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一种集声、光、色、效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静态知识是动态的,向学生展示了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感性支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教师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个老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的完美无缺。只有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总结:哪种经验适合所有教学情境,哪种经验适合任何特殊情境。有了这些经验,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老师的方法和经验,特别是那些有丰富教学经验,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的老师。他们有很多东西要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而且要不断地学习和反思自己,这样我们的教学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才能和我们一起进步。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也要不断进步,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接受专业培训,认真研读教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内课外各方面工作;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总结教学经验,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让这种教学能力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教师在教学中取得更显著的成绩,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4数学专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敢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前提是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成为某一方面有用之人的潜力。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的教学场景对我们很有启发:“在教学中,他不断鼓励大家:‘谁会说,说对了就表扬,说错了就表扬,表扬自己的勇气。’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是正面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我们全班才能正确,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毫不犹豫地表扬和夸奖学生:‘你有发现的眼光真好。当孩子不够自信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手就是英雄,就是大师!’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了手。“在课堂上,学生们都是“红着脸,发光的眼睛,小手直直地举着,小嘴总是张着”。多么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啊!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并及时点燃。比如学生答错一道题,这是点燃他思维的好机会,一定不能轻易错过。首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有勇气不听从别人的建议。第二,要肯定其中包含的正确因素;第三,要注重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和学生一起找出错误的原因。第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到正确答案。再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确定”,说明他的头脑处于迷茫状态,老师这时应该“帮他一把”,但千万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抛砖引玉。抛砖引玉法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讲重点,讲重点,抛出线索和思路,然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我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的是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而是讲解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整个解题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和结论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发散思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现为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落俗套,寻求变异,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灵活、独立的特点。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形成不仅用一种方法,而且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利用“一题多解”和“多变题”来训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