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的日常管理?

导语: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的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因此,班级管理的质量对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班主任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首先,班主任应该关心学生。

人们常说:?小学生和父母年龄差距太大,沟通有代沟。?事实上,这种代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因此,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以耐心细致的口吻教育学生,与学生交真诚的朋友,把学生当导师,时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比如在班上,一个同学犯了一个错误。如果老师不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不问事情的起因,一味指责学生的错误,会让学生对老师感到厌烦,会让学生感到不安全。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不仅会让学生认不出错误,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时候,很多老师说自己的学生和家长忘恩负义,觉得委屈,却不知道自己的管理方式有失偏颇。其实,教师如果设身处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学生犯的错误,用宽容和大度去感动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也会因为一时调皮而主动认错。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再加上老师扫地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当然接受不了自己的错误。所以,对于犯错的学生,老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用关心和爱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老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师在日常学习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爱心,要一点一滴地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关怀和真诚。

同时,作为班主任,不放弃任何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不管是谁,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只要在生活中发现他有情绪问题,一定要花时间主动和学生谈心,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他们努力学习,融入群体,发挥聪明才智。

第二,班级的管理权要适当下放。

有些老师前怕狼,后怕虎。他们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好这个,也担心自己做不好。他们担心学生不能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担心学生违反班级的规章制度会受到惩罚。其实这样的呵护会让学生幼小的心理过于脆弱,这样的呵护会让学生无法面对未来的社会。学校和社会是一样的,就是需要学生受到制度的约束。如果老师总是站在孩子面前,充当他们的保护伞和护身符,学生就无法融入社会。班级管理很复杂。有了好的管理制度,班级才能运行得更顺畅。

但仅靠班主任管理班级是不可行的,因为班主任不可能在学校时时刻刻都在班里,班级管理对象主要是学生。学生想要更规范,了解班级管理如何,就需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在这方面,班干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拔优秀的班干部做教师的帮手,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首先,班里可以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班干部的竞争,让优秀的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管理才能,让全体学生投票选出班干部候选人,让学生选出自己心中的优秀代表。

因为班干部是同学们以同票选出的优秀学生,不是老师任命的,所以班干部在班里的工作能得到同学们的全力支持。要树立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信心,告诉他们能当选是因为他们人际关系好,沟通协调能力强,能在同学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让班干部更有信心开展班级工作。

经过一个学期,当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得心应手时,教师就可以放权,给班干部更多管理班级的权限,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者的角色,真正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人。在此期间,教师要更多地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让班干部和学生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激励全班同学积极向上。

第三,与学生真诚交流。

学生的人生轨迹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培养。所以班级的管理也要融入家庭教育,家长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争取他们的配合。如果老师发现有学生做错了,要及时联系家长,给予反馈,和家长一起讨论,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因素,这些学生往往感到无助,有强烈的孤独感,长此以往容易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对于这类群体,要经常特别照顾,在班级组织活动时优先考虑,增加与同学的交流,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老师要定期和家长沟通,及时告诉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从家庭的角度教育学生,可以让学生性格更加开朗,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进步很快。

班级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教师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一点一滴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人性化的理念管理班级,加强对管理的研究和思考,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与学生相处融洽,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