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教育家程颐说:“不看,学之不乐。”这一切都意味着,强烈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智力潜能,使他们最活跃;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因此,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揭示知识规律,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师应准确定位师生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然后才是难题的解答者和导师。教师只有弯下腰,放下身段,才能和小学生平等对话。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步。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多鼓励学生,给他们更多成功的希望和帮助,尤其是后进生。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给学生“你能行”的期待,让学生敢于尝试。老师总是关注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享受一次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学习。
2.使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教师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条件所限,学生无法避免被动受教。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制约他们的思维。利用多媒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学生无法直观感知的世界和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快乐的学习。多媒体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多种形式,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的视听体验,对好奇心强的学生很有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课文《珍珠鸟》时,播放鸟儿清脆的歌声,展示鸟儿可爱的图片,然后引入新课:(1)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回答说,我们听到了清脆悦耳的鸟鸣,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②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的。但是我们很少珍惜。我们常说鸟是人类的朋友。鸟也把人当朋友吗?你认为人和鸟如何建立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关系?另外,我们在教一些课文的时候,可以利用幻灯片、投影、图文对比、艺术形象的再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语言竞赛。
小学生朝气蓬勃,争强好胜。基于这个特点,我经常在班里组织一些比赛。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谁也不甘落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我的做法是,每次开展竞赛活动,都在班里设立“竞赛讲评台”,采用
评分系统或动态评级机制肯定和表扬每个学生的进步。同时,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它永远属于那些积极主动的人。同时让他们明白,优秀的成绩来源于坚定的自信和不竭的自信。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关注一点一滴的进步,就会达成伟大的目标,这是竞争成功的关键。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品尝着艰辛和成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提高。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途径
有教育专家指出,决定学生课堂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而增加学生课堂学习机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注意课前预习
一切都是提前做好的,学习也是一样。如果课前不预习,学生在知识和心理上都准备不足,上课时间有限,学生就不能真正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必须让预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自己读课文,开动脑筋,得到理解。在讨论的时候,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谋而合时,就会有原创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不一致,就会进行短期思考;而且预习的时候,永远不会迷茫,困惑,解不开。你们讨论的时候,会把重点放在对解决方案的追求上。这种愉悦感、迷茫感和注意力足以激发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效果。它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学生的课前准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阅读。读正确的发音,读句子,流利地读课文。古人云:“一本书读一百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技巧。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二是检查。第一次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这时候老师要提醒学生请参考书帮忙,尤其是一些多义词,一定要结合起来。
了解脉络,鼓励学生反复体验,自悟以来检查。学生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或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第三是绘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此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固定标志,画出精彩的描述、意味深长的句子和触动、启发他们的片段。第四是怀疑。要求在阅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解决方法。长此以往,良好的预习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2.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如今,课堂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德国教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能,而在于启发、唤醒和鼓励。”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方法让学生自己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操作,用眼睛观察,用大脑思考,用嘴巴表达,从中获得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喜悦,成功者的喜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和发现的行为。课堂不再是机械传授知识的地方,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获取知识的场所。那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成了“让课堂充满活力”的主旋律。
3.重视对学生语文课外学习的指导。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影响和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只靠课堂学习语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不看课外书,语文素养当然难以提高。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形态
风格独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课后的语文学习和课内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增加,学习方式多样。课内学习的局限在课后弥补,既促进了课外的中国文学。
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组织各种语文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语文学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活动有很多,比如读书周活动,读书交流会,排练课本剧,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办手抄报。促进语文课外学习的方法有很多,但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享受学习。
总之,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