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感动中国的少年故事。...

一个14岁男孩的催泪故事。...

14岁,在如梦如幻的花季,该有多少欢笑,多少梦想,多少多彩的幸福啊!

然而,他没有。

12岁时,他和母亲被父亲留下。从此,他学会了周末扛着小木箱,上街给人擦鞋挣钱养家;他每天放学后必须承担所有家务,包括照顾失明的母亲;他没有穿新衣服;他唯一能记得的美食,就是妈妈让他花2块钱买了一碗他一直盼望的炒米粉...

就这样,他到了14岁,继续走路。

苦难带走了他的花季,却给了他一双坚强的翅膀飞向蓝天和阳光。

当我们面对这个叫杨的孩子时,他的成熟和力量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那一天,在他的记忆里,是永远抹不去的灰色。

杨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一个12岁孩子的所有快乐。

他很小就随父母从重庆来到昆明,父母分别为别人打工。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妈三轮接生从车上摔下来,视网膜脱落,眼睛失明。全家人只能靠她父亲的收入生活。

我父亲一开始不喜欢这个家庭,经常失踪几天。

2003年9月的一天,是杨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灰色。父亲说要出去打工,母亲不同意。我爸骂我,我妈一直哭。杨拉着父亲的手流着泪苦苦哀求,“爸爸,不要走!妈妈看不见,我要上初中了……”但是恳求并没有挽回父亲的心。他走出家门,再也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那天晚上,杨对自己说:“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妈妈!”"

他做了一个擦鞋的小木箱,每到周末,他就背着擦鞋箱上街给人擦鞋。一双鞋可以赚一毛钱。他还去垃圾箱捡废弃的塑料瓶等废品去卖。平均一天他能赚2元到3元的钱。除了交房租、水电费,他和母亲每个月只有6元钱的生活费。他们的饭碗一年四季都是用土豆和叶子煮的,偶尔一小瓶炸酱能吃一个月。

12岁,他学会了做饭、洗衣服、拖地;学会了去菜市场用五毛钱买回一堆干的“加工”蔬菜;我学会了照顾妈妈的日常生活。有一年中秋节,他想炒点炸酱。他不想锅里的热油溅到手上,起大泡。他妈妈让他买一瓶红花油抹上。他戴了两次就不戴了。他跟妈妈说:“省省吧,下次热了再穿。”

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杨把我们带到他家。

房间破旧黑暗,有一个煤气炉,两个碗,几个短塑料板凳...一张带双层床的木床是这个家最好的财产。

坐在下铺边上,母亲似乎已经等了很久。当她听到声音时,她兴奋地伸出了手。当她抓住孩子伸出的手时,无限的爱和善意从她畸形的眼眶中流出。“妈妈,你坐累了吗?”男孩抱起母亲的尸体,轻轻地放在床上...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无言以对。

杨告诉我们,不管隐形妈妈有多苦,她每天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作业本的“父母签名”一栏里摸索自己的名字“涂焕英”,这让杨明白了什么叫“永不放弃”。

2004年秋天,杨小学毕业了。他收到了昆明明德民族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上面写着报到时要交200元学费。我们做什么呢他对妈妈说:“我必须学习才能出去!””他拉着母亲的手,走进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