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好的融合?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的个体差异恰恰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资源意识,尊重和珍惜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隐藏一些个人的东西,而家庭生活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同时,在与家长的长期互动中,孩子的聪明才智会得到充分展现,家长也会因为孩子特殊的身份和情绪,对孩子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为此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现实的可能性。2.学校教学脱离生活的倾向可以通过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来纠正。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教学中的共同互动,本来就是校内外、课内外的交流。这样,学校教育的非现场性就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家庭教育得以矫正。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教学要善于吸收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积累,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起点和智慧资源;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倡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书本上的死知识在生活的流水中涌动。3.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这里所谓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成为什么样的人,而狭义上的是学习具体学科的目标。在这方面,理解的角度也不一样,经常会出现互相脱节,甚至矛盾和唱反调的情况。学校和家庭的结合,使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达成* * *理解,为对学生提出一致的要求提供了前提。4、统一思想,* * *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引导和帮助一些家长。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很多长辈和父母太宠他们。他们伸手拿衣服,使收支平衡。他们不喜欢吃苦,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另一方面,家长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要求过高。一旦达不到目标,就采取强制粗暴的措施,导致孩子厌学甚至自暴自弃。这些教育方式都违反了教育规律。只有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接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孩子观,让他们知道教育孩子应该是严格的、有说服力的、个性化的,在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家长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调整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统一。5、常抓不懈,不能渴了挖井。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要经常沟通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这也需要老师多关注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向,及时早期发现问题,和家长一起解决问题,让教育出现在问题发生之前,而不是问题发生之后。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对家长无知,缺乏接触和沟通。有问题的时候会和父母取得联系,商量对策。这种教育是滞后的,非常被动。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6、形式多样,创造良好的接触机会。在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过程中,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联系,积极创造联系的机会。老师可以用最常见的方式——家访。通过这种形式,老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并与家长充分交换意见。此外,学校和老师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一些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与个别学生家长交流一些教育问题。同时,要尽量避免单纯要求家长“参观学校”是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不是多方面、多途径了解情况。这种联系形式过于单向,无法彻底教育学生。7.全面沟通,不要一味批评。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客观真实地告诉对方自己的优缺点、学习生活情况、思想品德等。人们常说“人无完人无黄金”。在与家长沟通时,老师也要用两种方式看待学生,既要看到他们的缺点,也要注意他们的闪光点。向家长反映问题时,既要抓住学生的缺点,也要批评学生的缺点。而是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情况,肯定他们的优点,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家长一起找出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一味地批评学生,只会让家长为难,只会让家长片面地看到孩子的缺点,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内容和方式上误入歧途,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8、及时反馈,做好再教育,教育具有连续性,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具有阶段性和不稳定性。在学生教育的某一方面,学校和家庭都进行了接触,采取了行动,但也要注意,这并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为再次接触做准备。“学生的错误是如何改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依然高涨;孩子还是内向吗?下一步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再联系的内容。老师和家长互相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让学校和家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掌握学生动向,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内容,正确引导孩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结合具有诸多优势。总的来说,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可以让教师有机会充分了解学生,采取最佳的教育策略,还可以让家长经常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动态,做好教育准备。从长远来看,学校和家庭可以很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健康蓬勃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