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小学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不惧怕应用题,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的能力。
在实际问题教学中正确分析等价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解决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从已知中发现未知的过程。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只有把题中数字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才能正确解题。另一方面,如果学生不清楚题目中的某种数量关系,就不可能正确解决题目。分析等价关系,首先要了解和记忆一些常用的等价关系。比如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总工作量,份数×总数量,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距离,以及几何图形计算的相关公式等。下面是一些如何分析等价关系的例子:
(一)培养学生解决一般应用题时分析等价关系的能力。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要生产54万部手机,前654.38+00天每天生产654.38+0.5万部手机,其余20天完成。平均每天会生产几万部手机?当学生理解了问题的意思,老师问平均每天会生产多少个数万台?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还剩下多少,需要多久)用的是哪种等价关系?(剩余待生产量÷剩余时间=日均待生产量),不告诉我们怎么要剩余量?用的是哪种等价关系?(前10天生产的是什么* * * =剩余待生产量),前10天生产的是什么* *没告诉我们怎么要?用的是哪种等价关系?(每天生产15000件×10天=前10天* *)。分析一个问题需要几个等价关系。学生只有一步一步地分析等价关系,才能找到解决应用题的方法,连续求解。
(二)培养学生在解决分数应用题时分析等价关系的能力。
分数应用题等价关系的分析要找到问题中的关键句,即分数句。在分析分数的应用题时,我要求学生先从分数句中找出单位“1”,然后写出三个词的等价关系,即“1”×=量。比如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5500公里,东西距离是南北距离的52/55。东西方的距离是多少公里?从东西方千米距离是南北方千米距离的52/55的比率陈述中找出单位“1”。南北千米距离乘以52/55等于东西千米距离,即南北千米距离× 52/55 =东西千米距离。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都可以使用相同的等价关系。只要找到等价关系,就根据单位“1”的已知量进行乘法运算,单位“1”的未知量进行除法运算。
(C)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应用题时分析等价关系的能力。
利用列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更需要找到等价关系。利用列方程解决应用题的等价关系,可以沿着题意找到。找到等价关系后,设未知量为X,已知量* * *参与公式。比如店里以前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斤。卖了7袋还剩下40斤。这家商店里有多少公斤饺子粉?它的等价关系遵循题意。原重量减去售出重量等于剩余重量,即原重量-售出重量=剩余重量。根据等价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5× 7 = 40)。
第二,着重培养学生列举或画线段的能力。
绘制和分析应用题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应用题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应用题比较抽象,用列表或画线的方式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A)与实际数量和计划数量有关的一般应用问题可以借助于列表进行分析。
比如食堂买了280斤大米,打算吃7天。其实我每天比计划少吃了5公斤。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可以列出下表进行分析。
每天吃的公斤数,每天的总公斤数。
计划2 8 0 ÷7 7天2 8 0公斤
居然比计划少吃5公斤?第二天8 0公斤
从表中很容易看出,要想搞清楚自己实际吃了多少天,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每天计划吃什么。每天计划吃的东西减去每天计划吃的东西少5公斤,就可以算出每天实际吃的东西,从而求出每天实际吃的东西的公式:280÷(280÷7-5)。用这种方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即使是差生也能解决,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
(2)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可以通过画线图来分析。
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题可以帮助学生借助线图理解相关量与标准量的关系,找到解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做线段作图训练,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画出代表单位“1”的线段,注意线段的规范性和作图的灵活性,运用补充、截断、移位、重叠等作图技巧,注意作图的科学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和画图同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迪作用。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对于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题目,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