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受不了挫折而自杀的新闻。这种悲剧总是令人震惊。“救救孩子!”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几十年前说的,至今还在我们耳边回响。这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很多人认为,学生能吃能睡,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孩子。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缺陷,而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孩子很健康,但情绪表现异常,整天莫名其妙地害怕、紧张、焦虑,那么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可见,健康应该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因素比生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了解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看人的心理发展,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性格应该是稳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培养形成的,是从小培养的一以贯之、持续不断的结果。在童年时期,学生对“正确”的概念是朦胧的,有时是隐蔽的。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培养,对他的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还要引导孩子仔细识别和学习正确的行为,逐渐掌握正确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能够和同学很好的相处。教育学生乐于与人交往,为人谦让,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和书籍让给其他同伴,不仅能加深感情,还能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德。使孩子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即使是与同龄的陌生人也能友好合作,而不用以我为中心。3.我喜欢问问题,喜欢动脑筋。孩子求知欲强,能想到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和智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老师和家长要耐心给予满足,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1)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信心。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意志,重视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勇气,这是一切成功的基础。不同学历的孩子,在意志力和自信心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很顽强,很有耐心,对一切都很执着,不怕困难。可以说这样的孩子心理发展是健康的。但有些孩子胆小,自理能力差,对父母依赖性高,在别人面前常常自卑。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大人的习惯,做坚强的人。1,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我们可以从生活和学习入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鼓励孩子形成自己动手做事的习惯,引导孩子独立做事。2.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独立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一个著名的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是自信心的丧失。”自信是一种与自我约束和进取心相联系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有自信的学生最终能战胜困难,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没有自信的学生只能“望洋兴叹,憧憬未来。”现代社会处处充满激烈的竞争,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挑战。所以我经常用名言来教育鼓励学生说:“我能行!”“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3.注意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教育学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信。拥有坚韧的性格是学习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而性格坚韧的人往往在生活中也很强大。4.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现代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和特长。虽然成绩有异同,智力有高低,但这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本质。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正确认识自己,善待自己,相信自己,不要自大浮华,要真诚脚踏实地,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自己的道路,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坚持就是胜利,成功指日可待!”。(2)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减少依赖性。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孩子自己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孩子遇到问题,总怕没有经验解决不了,就想尽办法帮孩子解决。我们的教师应该改变家长不愿意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不仅有助于纠正学生过分依赖的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和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素质。这是学生成才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1.创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对待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百般疼爱,但是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是让他打扫教室,擦桌子,干干静静的。每周轮流出一份黑板报,让他们创造自己的想法。一开始,问题很多。教师要用审美的眼光耐心鼓励,让学生放开手脚去表达内心的智慧,去拓展丰富的想象力,给学生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有机会去尝试困难和创新,抓住机会去引导,让学生逐渐摆脱父母和老师,独立做各种事情,面对各种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是自然而然的。2.强化自我意识,树立自我形象。自我意识是对自己所有信念和态度的理解。自我意识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支配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学生小的时候,普遍自我意识差,容易依赖别人,尤其是别人的评价。不同的评价让孩子无法区分自己,也没有勇气从别人的评价中客观地看到真实的自己。因此,老师应该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明白他们虽然有各种缺点,但也有优点。只要你继续努力,你会把事情做得更好。3.敢于承担责任。我们可以独立做事,并且把事情做好做完。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对我们所做的事情的责任感。所以,教师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学生敢于承担责任。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于是邻居索赔12美元。犯错的男孩向父亲承认错误后,父亲让他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男孩尴尬地说:“我没钱陪别人。”他的父亲给了他12美元,并告诉他这是借给他的。从此,男孩开始了边读书边打工的艰苦生活,终于在一年内赚了十二块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学校和学生家庭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注重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学生处理疏忽的问题,让孩子真正明白什么是责任,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只要学生有一定的能力,家长应该愿意让他承担责任。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又能体现老师和家长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