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盲目就业

从两个层面谈拓宽视野

新的就业方式

●夏荣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标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般认为人均年收入要达到3000美元)。对于占全国人口近二十分之一的残疾人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个宏伟的目标,面对这条艰难却充满希望的道路,残疾人该怎么办?是消极闲散,还是耳目一新争强好胜?我觉得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加快后续步伐,不拖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

中国有877万盲人同胞,大部分生活在广大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和盲人按摩事业的快速发展,盲人按摩已成为城镇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各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盲人医疗按摩工作者和盲人保健按摩人员。到目前为止,有2万多名盲人按摩医生从事医疗服务;从事保健按摩服务的盲人达到4万多人。“十五”计划后,这两类盲人按摩工作者的总数预计将超过10万人。从事医疗或保健按摩确实是盲人就业的最佳渠道之一。

近年来,从事按摩医疗和保健按摩服务的绝大多数盲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其他类型的残疾人群体刮目相看。据不完全统计,盲人按摩工一个月收入1000元左右是常有的事。技术好的盲人按摩医生,或者在大城市和广东深圳从事按摩推拿服务的,月薪2500或3000元以上的也比比皆是。这些优秀的盲人率先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活和收入水平。

虽然盲人按摩给盲人就业带来了光明的一面,但从我国盲人总数来看,是盲人中极小的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盲人,尤其是广大农村的盲人,仍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就业上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如何充分调动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种文化水平和身体条件的盲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就业积极性,如何有效挖掘各类盲人的长处和潜力,满足盲人的就业需求?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和探讨未来如何进一步拓宽盲人的就业渠道。

首先,我想谈谈盲人就业的第一个层面,即知识型就业:

继盲人按摩之后,近年来又有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就业形式,进入了盲人知识型就业的行列,这就是盲人钢琴调律。其实钢琴调律本身,作为盲人的一种就业形式,由来已久。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名叫刘天川的盲人被当时英国教会开办的盲人学校送往英国,学习钢琴调音和钢琴保养技术。回国后,他在福州带出了几个盲人钢琴调律律师。李柏林、陈中良、刘涛等。都是刘天川老师带出来的优秀弟子。这些盲人钢琴调音律师在上世纪中期和六七十年代的福州钢琴调音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即使是那些眼光独到的钢琴调律律师,在业务和水平上也比不上这些盲人。

后来盲人钢琴调律的就业市场确实萎缩了,从事这个领域的盲人越来越少。上世纪末,在北京盲校李老师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在北京盲校领导和有关各方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盲人钢琴调律大专班宣告成立。近年来,北京市盲人学校钢琴调律班培养的盲人律师100%就业,甚至很多用人单位都供不应求。有的盲调律师刚工作几年,因为工作出色,技术高超,获得了钢琴调律专业中高级职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钢琴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盲人钢琴调音市场将充满活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可操作的盲人就业渠道,下面介绍三种有成功案例的盲人知识型职业。当然,这三种知识技能型的职业,大部分盲人是接触不到的,但对于盲人增强自信心,了解自己的潜力,可能是有帮助的。

其中之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这个职业需要很高的个人智商,当然也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典型盲人有:上海的朱双流,他首先设计开发了盲文输入法软件,使盲人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用盲文点输入法输入汉字;广东王永德,1997年4月开始接触计算机,10月开发了盲人DOS系统数据库。1999年底,成功设计开发了电脑Windows系统的“永德读屏语音软件”,为盲人使用电脑操作数据库、编辑文章、收发邮件、浏览互联网开辟了无障碍途径。湖南王志远通过计算机研究成功设计开发了另一套盲人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一套盲人按摩管理软件。安徽的王世龙在半路上失明后并没有气馁。他认真研究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技术,成功研制出“方圆分类象形码(马龙汉字输入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我们相信这方面的人才在未来会继续脱颖而出,成为盲人知识型就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另一个是汉译英。近年来,许多高素质的盲人参加了中国海德利盲人学校的免费英语函授学习。相当一部分盲生通过英语学习大大提高了英语文化素质和水平,并开始在英语翻译方面大显身手。他们有的把国外杂志上的科技信息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国内报刊上,以此获得报酬。当然,要成为一个收入稳定,有能力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最近,在分校的上海学生陈夏炯利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找到了一条找工作的新途径,这确实给人以新的启示。几个月前,陈夏炯从网上得知上海一家翻译公司要招聘文字翻译,于是大胆地通过电子邮件与他联系。通过对几封英文信件的试译,用人单位非常满意,当即决定聘请陈夏炯为公司翻译。陈夏炯每天只需要在家上班,通过网络接收公司发来的中英文信件,然后翻译后通过电子邮件发回公司。这份在家工作的工作让陈夏炯每月有1200元的稳定收入。这是否也能为其他有这样专业知识和条件的盲人朋友在知识型就业中树立一个好榜样?

还有一种是办学办班。这里的办学办班是指社会力量办学,属于民办教育的范畴。这种知识型就业或创业的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盲人自身强大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业勇气。下面是海德利盲校福州分校学生成功申请英语专业办学、办班的两个具体例子:

一个是吉林敦化的高露。他是海德利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最早的学生之一。1989年,他开始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为住所附近的明眼人和小学生教授英语,当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总结了许多教学和组织教学的经验,高露终于成功地走上了正式的办学道路。2000年,他创办的春华英语学校获得了敦化市教委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目前,高露春华英语学校已经开设了十几个班级,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有700多名学生在学习。高露不仅买下了校舍,还购置了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所有教学设备。他创业的成功难道不值得学习吗?

另一个办学办班成功的是辽宁盖州的黄希祥。他还在中国盲人学校福州分校学习成绩优异。2001,黄希祥还申请成立了明朝小学生英语培训班。这家名为“未来英语培训班”的英语辅导机构,有80多名中小学生英语辅导老师。由此,黄希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上述知识型盲人就业渠道,有的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有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逐步拓展。其实盲人可以从事的知识型工作远不止这些。以写作为例,很多盲人都有相当高的写作能力。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有的在小说创作上很有成就。但是,盲人能否把写作变成有稳定收入的职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探索和研究。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成功故事是盲人从事电机维修。安徽就有这么一个盲人,在这方面写下了自己的传奇经历。这位盲人从小就对玩电机感兴趣,经常向哥哥学习电机保养的知识。有一次,他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因修理一台坏了的水泵电机而一举成名。后来,这位盲人开了一家汽车维修服务部,相当红火,名气也不小。汽车维修真正成为盲人的一个以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固定职业。从这个例子中,能否进一步启示我们: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即使是盲人也一样。看来,拓宽盲人就业的思路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在盲人的知识型就业层面,我最后想提出两个讨论点:

第一点是:盲人能成为法律顾问和心理咨询师吗?理论上和逻辑上,这都不是问题。很多盲人天赋异禀,聪明绝顶,记忆力惊人。如果有条件让这些盲人去学习和深造法律或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什么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呢?我想,如果一方面我们的大学能够创造条件录取选择本专业的盲人,或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够为这些盲人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法律部门和心理咨询机构能够更新观念,吸收这些符合条件的专门人员到这个领域执业,就有可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培养我们自己的盲人律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因为做好这两种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大脑和智商(以及人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等。),很多盲人都有这个天赋。

第二点是:农村的盲人可以从事食用菌种植吗?蘑菇等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能防癌,是大多数人喜爱的餐桌食品。农村的空间大,不像城市的小区,食用菌种植的场地问题更容易解决。另一方面,食用菌的种植是静态操作,不像养鸡鸭跑来跑去,是动态的,盲人很难控制。因此,如果农村的盲人能够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形成畅通的销售渠道,那么食用菌种植可能是农村盲人脱贫致富的一个较好渠道。我个人认为,如果这是未来可以考虑和尝试的一种方式,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准备:第一,残联要做好这次就业的组织者,必须指定专人负责这个项目,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盲人的课堂培训和现场示范;二是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提出部分资金为盲人购买菌种(或借钱给盲人购买菌种),组织指导生产;三、联系收购销售市场,做好盲人后勤服务。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盲人在实施从菌种到菇苗的培育过程中,能够有家中明眼人的协助,这种知识型就业的可行性和成功率会更高。

接下来,我想谈谈盲人拓宽就业渠道的第二个层面,即技能型手工就业。这类就业不需要很高的学历,也不需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主要通过手工劳动进行生产操作,熟能生巧。因此更适合农村盲人的就业选择。

过去大部分人谈盲人就业,往往是谈城市的盲人,很少涉及占盲人总数很大比例的农村地区的盲人就业需求。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盲人就业率低的整体状况,跟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占中国盲人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盲人的就业上。这群盲人的特点是:人数多,受教育程度低,参与社会交往能力差,喜欢稳定,不喜欢四处走动。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盲人智商正常,有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只要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这群盲人,他们的实践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针对这些特点,我想谈谈我对技术型盲人就业的看法和想法。

首先说一下编织和编文章的可行性,这是盲人就业。盲人的手工编织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被实践所证明的。大家一定听说过盲人织毛衣的案例,有的盲人会在毛衣上织出不同的颜色。20世纪60年代,福州盲人组织生产了热水瓶壳、竹席、竹篮、竹帘、拾土簸箕等竹编制品。他们不仅能编制成品,还能把竹子等原材料裂解成竹条、竹片、竹片。这些例子都表明盲人有能力做一些编织工作。

当然,时代变了,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觉得,如果你想做,还是可以找到当今社会需要的供需点的。比如水果篮、鸟笼、鸡鸭笼、竹垫、枕垫、椅垫、碗垫都可以编。这些产品在今天和将来都有市场需求。当然,至于从事什么样的编织或编织项目,是竹编、柳编、藤编还是草编,要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市场供求来考虑。

扩大农村盲人就业机会,重点是要注重实效,不能贪大求全。这里说一些比较简单的制作项目。先举两个例子:现代战争武器的发展已经进入数字化、电子信息化、精确制导阶段,但最终解决战斗还是要靠两条腿的步兵。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高科技产品比比皆是。但是,如果吃饭的时候牙齿被塞住了,还是要靠一根小小的牙签来解决问题。

所以,为什么不组织农村的盲人制作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小东西,比如竹筷子,牙签,毛衣针?

最后,我想说一下农村盲人的技能就业。许多人喜欢吃豆芽。豆芽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也是市场上最畅销的蔬菜之一。那么是否可以考虑让农村盲人通过培训发展豆芽生产产业呢?比起我在知识型就业中提到的,生产豆芽的操作要简单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只要盲人能买到质量好的大豆和绿豆,经过操作培训和指导,掌握豆芽的温度和湿度,相信很快就能上手,获得更好的效益。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不适合在农村甚至城市从事按摩等知识型工作的盲人来说,生产豆芽是一个不错的就业选择。不仅操作技能容易掌握,而且生产空间小,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难道不值得一试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生活贫困的农村盲人同胞来说,不能整天坐在家里无所事事,任由命运和贫困摆布,而是有机会去把握,有途径去探索。每个人都应该振作起来,勇敢地挑战生活。同时也要静下心来思考,客观分析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最终确定一条属于自己的技能型就业道路,勇敢尝试。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和南巡讲话中教导我们,要有敢想、敢闯、敢做的精神,不怕失败,不怕挫折。这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说的,也是对我们的残疾同胞说的。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关系到农村盲人的技能型手工就业能否落实,能否真正摆脱困难和贫困,就是要加强基层残联的工作和建设,配备热心残疾人事业、愿意办实事的残疾人工作者,对盲人就业项目进行具体的组织、培训、市场调研,做好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一系列辅助工作。我们相信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取决于人。对事业有热情的人,积极支持的人,有具体组织的人,做事有热情的人,为什么不担心事业呢?

(作者是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美国福州赫德里盲人学校校长)。